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包容性增长效率研究

2015-02-20 09:21徐盈之王书斌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效率

徐盈之,王书斌,魏 莎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2.江苏省财政厅,江苏 南京 210024)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包容性增长效率研究

徐盈之1,王书斌1,魏莎2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2.江苏省财政厅,江苏南京210024)

摘要: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结合环境生产函数和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将CO2排放作为非合意性产出纳入生产理论,测算碳排放约束下中国2000—2012年包容性增长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总体上不断提高,碳排放约束下包容性增长效率处于小幅波动中。且对于东部地区,无论有无碳排放约束,政府政策对包容性增长效率的影响均最大;中部地区在无碳排放约束下外资水平影响最大,有碳排放约束下政府政策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无论有无碳排放约束,外资水平的影响均为最大。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效率;碳排放约束;影响因素

1问题的提出

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1]。包容性增长在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理念在增长上的集中体现,因此特别需要注意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诉求。近年来,中国人均碳排放位居世界第二,面临的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但是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碳减排约束必须以保证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为前提,同时不能只关注包容性增长的结果—包容性增长综合水平,而忽略包容性增长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即应该在碳排放约束下着重关注中国包容性增长的效率。因此在理解包容性增长内涵和现状的前提下科学测度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并在碳排放约束下合理评价中国包容性增长效率,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对于中国实现在碳减排基础上的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率提高,为经济体所有主要部门所共享。林毅夫等[2]探讨了通过包容性增长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策选择。陆岷峰等[3]提出应该以平等参与、合理共享为主旨来倡导公平发展。陈红蕾和覃伟芳[4]从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问题,得出了包容性TFP要小于传统TFP的结论。在包容性增长的测定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测度方法。如增长贫困弹性[5]和社会机会函数[6]等。测度包容性增长分为四个维度:经济发展(50%);收入公平(25%);人的能力(15%);社会网络(10%)[7]。魏婕等[8]测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得出中国经济增长仅是“基本包容”。李刚和刘吉超[9]测算了中国省际包容性财富指数,得出了自然资本占比下降,生产性资本占比上升,人力资本占比先升后降的结论。

从包容性增长的产出角度看,应包含期望产出和CO2等非期望产出。低碳经济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施加一定的碳排放约束条件。然而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对包容性增长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实践途径等方面,关于碳排放约束下的包容性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试图从以下两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一是构建合适的指标体系,测算中国各省际单位的包容性增长水平,并运用超效率DEA 模型测算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包容性增长效率;二是对碳排放约束和无碳排放约束下包容性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2包容性增长水平的测度

2.1 包容性增长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包容性增长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对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因素,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包容性增长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具有动态引导性。测度该指标是为了比较和分析各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及其动态过程,所以该指标体系还应具有相对稳定性。根据上述三项原则,应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系统出发来衡量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以 2000—2012年各省市自治区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西藏地区大量数据缺失,故剔除),数据源于2001—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年鉴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由于各年度相关数据包含通货膨胀的因素,本文将选用CPI指数,以2000年为基年对相关数据进行平减,以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2.3 包容性增长水平测度

在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时,考虑到主观赋权法易受主观影响,而客观赋权法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评价矩阵的实际数据。因此本文将采用改进的熵值法来确定各个指标权重,以便对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合理评价[10]。

2.4 结果分析

(1)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人口发展、生活质量、社会服务和环境质量以及生态建设的权重分别为22.37%、7.91%、21.18%、2.98%、26.63%、12.98%、5.97%,即经济、社会、环境指标群的权重分别为30.28%、50.78%、18.94%。可见,经济指标不再是最重要的一项,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指标群。在社会指标群中,社会服务要素尤为重要,说明社会民生发展水平是衡量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

表1 中国及省际包容性增长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实证结果分析。根据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际单位的包容性增长水平综合得分,可得如下结论:

2000年开始,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逐年上升。这得益于2000年以来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和谐社会理念,关注民权民生。因此,中国包容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从时间维度来看,各省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例如,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包容性增长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山东2002年的包容性增长水平出现小幅下降后又迅速反弹,然后一直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北京、江苏、广东、宁夏包容性增长水平的增长较为迅速,而海南、贵州、甘肃增速相对较慢。

从空间维度来看(见图1),包容性增长水平呈现东、中、西递减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基础良好,各方面发展水平原本就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使得东部地区包容性增长的增速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更加接近东部地区,受到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中部地区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中部地区,在社会服务设施、人口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投入不够,包容性增长水平最低。

图1 2000—2012年中国东中西部包容性增长水平变化

3包容性增长效率测度

本文运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结合环境生产函数和环境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测算碳约束下中国30个省份的包容性增长效率。

3.1 测度方法

传统DEA模型在评价决策单元效率时,由于多个评价单元同时处于前沿面,无法对比分析相对有效单元。因此,本文以超效率 DEA 模型为基础,在对第k个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时,使其投入和产出被其他所有决策单元投入和产出的线性组合替代,将其排除在决策单元的集合之外[11]。

为了将环境纳入到生产率分析框架中,本文根据 Fare等[12]提出的环境生产技术来构造一个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生产可能性集。本文同时还引用 Fare等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作为环境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以达到扩大期望产出(包容性增长),同时又减少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的目的。本文将运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RS)的 DEA 方法分析中国各地区包容性增长效率,通过构造2000—2012年间包容性增长的最佳生产边界来测度各省市包容性增长效率。

3.2 变量与数据来源及处理

假定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资本、劳动力和能源,期望产出为包容性增长,非期望产出为CO2排放。各变量的选择及数据处理如下所示:

(1)资本投入。采用已被普遍使用的永续盘存法测算资本存量。选取2000年作为基年,各省资本存量直接使用张军等[13]的计算结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乘以当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作为当年投资,参考《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2000》,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取80%;另外,固定资产折旧率取5%。

(2)劳动力投入。在衡量劳动力投入时,本文选择从业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量指标。

(3)能源投入。使用能源消费总量来表示能源投入。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按照各种能源标准煤系数统一换算为标准煤进行加总。

(4)期望产出。以各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表示,该值已在前一部分计算得出。

(5)非期望产出。选择CO2排放量,采用各省能源消费总量乘以各省平均能源消耗碳排放系数得到碳排放量。其中各省市平均能源消耗碳排放系数源自王铮和朱永彬[14]。

数据源于2001—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3.3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构造了2000—2012年各省在碳约束下的最佳生产边界,并将各省的最优生产效率与该边界比较,得出碳约束下包容性增长效率,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2000—2012年中国东中西部包容性增长效率变化

由图2可知,碳排放约束下全国包容性增长效率围绕0.74小幅波动,说明包容性增长维持相对稳定的效率水平。东部碳排放约束下的包容性增长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最低,并且在2003—2010年间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居于中部和东部之间。本文认为东部地区的政府更加重视社会、环境等方面投入,保持了高包容性增长效率,而中西部地区迫于经济增长的压力,社会服务、人口发展和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包容性增长效率较低;二是产业升级使得“双高”产业从东部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根据产业转移顺序,东部的产业首先向中部地区迁移,再由中部地区移至西部,即中部地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其经济增长是靠资源投入和环境污染而取得,而西部地区虽然包容性增长水平低于中部地区,但是在提高包容性增长的过程中资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都低于中部地区,所以碳排放约束下西部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效率反而高于中部。

4中国包容性增长效率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4.1 变量及数据说明

(1)政府政策(X1):政府引导规制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首要保证,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用各省政府财政支出额占GDP的比重表示政府政策。

(2)市场机制(X2):在实现包容性增长过程,市场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作用,还能有效促进消费。本文用各省社会商品零售额占GDP的比重表示市场机制。

(3)外资水平(X3):利用外资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还可以产生外部效应。衡量外资水平的最佳指标是FDI,本文采用各省FDI总额占GDP的比重表示外资水平。

(4)内在动力(X4):本土企业发展可以持续为国民经济创造产值,还可以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保障。本文用各省扣除外资与三资企业后的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表示内在动力。

本部分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年鉴以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4.2 面板计量模型构建

为了分别检验无碳排放约束下和碳排放约束下的包容性增长效率和上述四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部分将构建中国2000—2012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模型:

yit=α0+α1X1it+α2X2it+α3X3it+α4X4it+εit

(1)

其中,yit表示第i个省份t年的包容性增长效率,分为无碳排放约束和碳排放约束两种情况。X1it、X2it、X3it、X4it分别表示政府政策、市场机制、外资水平和内在动力。

4.3 研究结果分析

此部分将分别构建全国以及东、中、西地区面板数据模型,并针对无碳排放约束下和碳排放约束的包容性增长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无碳排放约束下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该系数估计值的t统计值。

表3 碳排放约束下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由表2、表3可得,就全国而言,无论有无碳排放约束条件,政府财政支出和外商投资均促进包容性增长效率,消费增长与本土企业发展的影响表现为负。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并通过转移支付缩小区际经济发展差距,对提升包容性增长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外商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对包容性增长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中国消费水平提高虽然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但在此过程中却产生了一系列负面产物,例如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于包容性增长效率的提升,说明单纯依靠市场来实现包容性增长是不现实的;本土企业普遍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不利于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本土企业发展对包容性增长效率表现为负向作用。

对比各影响因素系数,全国和东中部地区财政支出在碳排放约束下更高,表明增加财政支付是在降低碳排放前提条件下实现包容性增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西部地区可能由于财政支出对碳减排的考虑较少,因此在碳排放约束下财政支出的影响明显减弱。在碳排放约束下,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消费水平的负面影响有所增加,表明消费水平提高导致了碳排放增加,提升消费水平不利于实现碳减排与包容性增长。外商投资的影响在有碳排放约束下也明显降低,说明外商投资促进了包容性增长,但降低碳排放并非外商投资的初衷。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有无碳排放约束,外商投资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在有碳排放约束下,本土企业发展对全国和中部地区的负向作用增强,对东部地区无影响,对西部地区影响基本不变。表明东部地区本土企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有所改善;中部地区本土企业的发展质量并未明显提升;而西部地区本土企业发展对包容性增长效率的影响与碳排放约束无关。

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包容性增长水平总体上不断提高,且呈现东、中、西递减的空间格局。碳排放约束下,东部的包容性增长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对于东部,无论有无碳排放约束,政府政策对包容性增长效率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在无碳排放约束下外资水平影响最大,有碳排放约束下政府政策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在有无碳排放约束下外资水平的影响均为最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光明日报,2010-10-28.

[2]林毅夫等.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陆岷峰,张惠.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研究.桂海论丛,2011,27(1):68-72.

[4]陈红蕾,覃伟芳.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基于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中国工业经济,2014,(1):18-30.

[5]Besley,Burgess,Volart.Delivering on the Promise of Pro-Poor Growt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and the World Bank,2007:59-78.

[6]Ifzal Ali,Hyun H Son.Defining and Measuring Inclusive Growth:Application to the Philippines[EB/OLS].ERD Working Paper,No 98,www.adb.org/economics.

[7]McKinley T.Inclusive Growth Criteria and Indicators[R].ADB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Series No.14.

[8]魏婕,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的测度:1978-2009.中国工业经济,2011,(12):5-14.

[9]李刚,刘吉超.中国省际包容性财富指数的估算:1990-2010.中国工业经济,2014,(1):5-17.

[10]安琳,李红霞,杨选良.基于改进熵值法的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5):87-90.

[11]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2):76-86.

[12]Rolf Färe,Shawna Grosskopf,Carl A Pasurka Jr.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Energy,2007,(32):1055-1066.

[13]Zhang Jun,Guiying Wu,Jipeng Zhang.Estimating China’s Provincial Capital Stock[R].Working Paper Series,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Studies,Fudan University,2007.

[14]王铮,朱永彬.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09-115.

(责任编辑沈蓉)

Efficiency of China’s Inclusiveness Growth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CO2Emissions

Xu Yingzhi1,Wang Shubin1,Wei Sh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The Department of Finance,Nanjing 21002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d super-efficiency DEA model to measure the inclusiveness growth efficiency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CO2emissions in China during 2000—2012,on th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environment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treating CO2emissions as the desirability output in production the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lusiveness growth level in China kept improving,but the inclusiveness growth efficiency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CO2emissions varied slowly.For the east region,no matter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CO2emissions or not,government policies had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 for inclusiveness growth efficiency.For the middle region,the most important one was government policies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CO2emissions,and FDI investm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 under the non-restriction of CO2emissions.For the west region,FDI investm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CO2emissions or not.At last the paper gave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se conclusions.

Key words:Inclusiveness growth;Efficiency;CO2emissions constraints;Driving forces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徐盈之(1970-),女,浙江杭州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4-11-27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EYA003),中国浦东干部学院2014年度长三角改革发展研究课题(CELAP2014-YZD-09),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01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ZDIXM0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242015S10003),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效率的价值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