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晨,王杰玉,蔡 芸
(1.“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0;2.河海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00)
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机理
杨晨1,2,王杰玉2,蔡芸2
(1.“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1100;2.河海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中国当前面临着如何通过专利政策激发产业技术创新内生驱动力,支撑产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贡献值增长的问题。本文从政策链式配置的视角提出了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路径这一概念,静态解析产业经济发展目标导向下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模块构成,动态探究不同模块耦合作用下专利政策融入路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旨在通过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优化配置,提升专利政策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增量、增值、增效作用。
关键词:专利政策;产业经济发展;政策路径;机理解析
专利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通过专利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传导,帮助创新者以低成本把握新的盈利机会,实现一定时期的超额利润[1]。Roberto进一步指出专利政策使创新资源更多地向有创新能力的主体集中,最终通过技术进步和优化资源配置引起生产函数和组织效率的改变,促进产业经济增长[2]。我国学者贺化提出“专利—创新—经济增长”的思路,明确了政府通过专利政策作用产业经济链条,实现“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化—市场”的传导[3]。由此可见,以有效的专利政策支撑产业经济发展已在学界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还对专利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补充研究,如Falvey分析了79个国家专利政策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发现专利政策可影响组织创新方式和获利手段,从而间接促进产业经济增长[4];学者黄蕾等认为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产业发展面临升级方向不清、转型路线不明、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这不仅需要市场自我调节,更亟需政府通过专利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专利分析、组建专利联盟、促进专利综合运用,发挥其集技术、法律、市场等方面信息于一体的载体作用[5],全面、准确的揭示相关产业在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格局,为产业突破国外企业封堵,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有力引领。本文创设性地提出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路径(以下简称为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概念,探究专利政策融入路径演化升级机理,以期为政府优化专利政策,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认知
专利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6]。其中:广义的专利政策与专利制度密切相关,即专利制度作为一种规则体系,作用在于确认、利用和保护专利的专属权利;狭义的专利政策是指以政策安排为手段,对专利创造、运用及保护等进行规划与指导的法令、规定、条例、计划与措施。而学界对政策路径的认知可归纳为:为实现政策目标,立足政策适用环境,匹配政策功能、政策资源和政策手段等要素的策略集合或链式作用过程[7]。据此,专利政策融入路径概念可解析如图1所示。
图1 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概念解析
专利政策融入路径是政府立足于资源和环境双约束的结构性问题、专利政策多样性但未能有效支撑产业经济发展系统效能提升等矛盾性问题,根据产业发展依赖技术竞争力增强和市场价值提升的诉求,利用政策引导手段匹配适宜的专利技术创造、专利维权保护、专利多元运用和专利综合服务等功能性政策诱导点,并配置项目培育、载体建设、激励机制等政策资源及其手段,促进专利对产业经济发展增量、增值、增效的链式政策过程。
专利政策融入路径以专利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行动纲领,其一方面要解决知识外部性问题,另一方面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保障多方利益均衡。因而专利政策融入路径作为“路径”的子集,不仅兼具连续性、有向性等共有特征,还具有以下个性化特征:
(1)创新利益均衡性。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创新利益均衡性主要表现为前端创新技术价值与后端创新应用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均衡。技术特征和法律特征是专利自有属性,依托核心专利研发和标准化促进产业抢占技术制高点,但产业发展根本目标不在于实现技术价值而是经济价值的实现。专利政策融入路径在融入结点谋划上既注重专利信息利用、专利导航等技术价值实现的结点设置,也注重专利实施、交易、运营等经济价值实现的结点布局,有效促进产业创新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均衡。
(2)产业差异诉求对接性。Yang,Maskus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专利政策不同产业创新激励作用的不同[8],其由于行业特点、创新形态以及技术创新规律的差异性,使产业专利确权控技、维权保护、用权增值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均存在个性化诉求。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相关措施必须以不同产业差异化需求为基础,先验地将所有产业视为无差异整体,配置完全一致的政策资源和诱导因素无疑会使产业专利工作依赖于外生政策利益驱动而非内生创新价值驱动,阻碍专利支撑产业链群效应和经济价值提升的作用实现。
(3)结点和措施的耦合性。专利政策融入路径效果的实现源于政策结点与保障措施的匹配、耦合。若只配置政策融入结点,缺失保障措施,就会导致各结点政策效果的“虚无性”,即只架空融入政策的功能定位,无法实现政策的功能效果;若只在前端结点配置大量保障措施,忽视后端结点激励手段的匹配,则会导致融入政策路径的“梗阻性”,如在专利创造结点匹配资金奖励、项目扶持等激励性强的配套措施,但在后端专利运用仅提供政策引导等激励性弱的配套措施,就会导致产业、企业重视专利数量积累、忽视专利的盘活运用,阻碍专利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立足于知识产权强国目标的建设,政府普遍认为其已制定了一系列专利政策融入路径,如我国为更有效地发挥专利对创新型产业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着力推进以下政策工程:
(1)产业高质量专利培育工程。以优化专利结构为目标,通过加强研发投入、构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等资源扶持手段,形成了高质量专利创造的政策路径。
(2)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程。以构筑产业专利布局为目标,提出匹配专利信息利用的政策融入结点,但未见专利预警分析等推进专利导航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内专利集聚和组合的配套政策措施。
(3)专利执法保护护航工程。以营造良好地专利保护氛围为目标,匹配专利维权保护的政策融入结点,并通过严厉打击侵犯专利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构建强有力的专利执法和司法审判体系等政策扶持手段,形成了专利行政、司法双重保护的政策路径。
(4)专利服务业培育工程。以建设功能完善的专利服务积聚区,促进专利服务业结构完善为目标,提出匹配专利综合服务的政策融入结点,但未见支持服务拓展战略策划、信息利用、价值评估、产权交易等业务,促进其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配套扶持手段。
由上分析可见,现有专利与产业发展关联性政策较多匹配核心专利创造、专利维权保护等融入结点,匹配了申请资金补助、产学研平台建设、执法机制健全等保障性措施,注重技术价值的实现。但在专利导航产业、专利服务业培育等融入结点,未见系列性资源手段配置,更未见专利组合运用、增值运营等结点和措施的融入。由此可初步判断我国专利政策融入路径尚处于重创造保护、轻运用增值的阶段,这仅能为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尚不能发挥以专利支撑产业发展增值、增效的作用效果,未能显现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集成效能”。据此,本文尝试探寻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结构模块及演化机理。
2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模块构成
相关学者在研究组织创新价值时提出,可按“环境—战略—资源—绩效(E-S-R-P)”模型构建组织价值实现的适配路径[9]。本文试图以此为指导,解析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模块构成。
ESRP适配路径的构建源于Henderson提出的组织战略适配理论模型[10],适配路径的形成始于企业家对创新的适配感知,但感知不能脱离创新外部环境,需要在与客观环境互动中,认知、选择并决策创新机会,进而产生不同的管理创新行为(战略),匹配支撑各子战略行为的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取得创新标志性成果(绩效)。由此类比,专利政策融入路径是旨在建立专利和产业经济发展有效融合的适配路径,由ESRP(环境—战略—资源—绩效)的思路模型看,其含有融入环境基础(E)、融入结点的战略性布局(S)、融入措施的保障(R)和融入集成效能(P)等结构模块(见图2)。
图2 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结构模块图
环境基础是存在于边界之外,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集成效能依赖于政策融入环境基础的对接。根据Dess,Lumpkin和Covin的研究成果,环境可分为动态性、复杂性和需求性三个维度,其中:动态性是指环境因素变化或改变程度带来的矛盾;复杂性是决策过程中因素与问题的增长及变化多样性;需求性是现有决策因素对微观作用主体的稀缺程度。可见,解析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有效适配首先须辨析上述维度的环境基础。
(1)资源与环境结构性矛盾的动态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资源和环境双约束的困境愈加凸显,要保持产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充分发挥专利作为战略性资源的重要作用,实现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使专利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最强大的引擎。
(2)专利支撑产业经济发展政策集成效能未凸显的复杂性。我国多数区域为促进专利与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已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政策措施,实践中,相关举措的联动合力及其系统效应尚未显现,已呈现出专利政策多样化但支撑产业经济发展集成效能未凸显的矛盾性问题。这亟需探究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适配性。
(3)产业专利工作目标的需求性。产业、企业作为专利激励政策的作用对象,其开展专利工作的本质诉求在于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即以专利创造占据市场先机;以专利有效运用确立市场优势;以专利维权保护维护市场地位;以专利经营管理提升市场潜能。据此,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调适指向应是对接现行政策诱导点与产业、企业专利工作诉求的缺口,从系统优化的视角匹配关键政策融入结点,实现专利支撑产业、企业经济发展的目标。
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融入结点,是指政府为激励创新主体实现专利价值,运用行政管理职能配置政策诱导点。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首先以“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形式,确立了知识产权政策激励的方向;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实施推进计划丰富了知识产权政策诱导的内容,增加了核心专利创造,以及专利的导航产业发展、成果转化、质押融资、行政保护和服务业培育等政策诱导点,旨在促进专利融入经济发展的成效。据此,可推演专利政策融入路径涉及专利信息利用、高价值专利创造、专利多元化运用、专利维权保护和专利综合服务等融入结点。
专利政策融入路径效能源自于战略层融入结点与运作层保障机制的适宜配置,即政府需在配置融入结点的基础上,匹配相应的资源和手段。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提出,政府具有资源分配、维护稳定、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职能;我国学者柯武刚等认为,政府的资源主要是依靠收入再分配实现的资金支持和公共平台建设[11];肖文清进一步指出,政府具有政策制定、监管维护、防范控制等行政手段[12]。可见,在专利政策融入路径中,政府可通过颁布扶持性政策、配置资金资源、提供项目支持、建立服务平台、防范监管维护等资源和手段的配置,使得政策融入结点与融入措施相互融合,保证政策路径上各融入结点作用效果的依次传递和最终融入效果的实现。
政策的集成效能是指在政策内核目标指向下的多重向外张力,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分力形成的“力场”。政策集成效能不只是政策执行的强弱力度,而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沿政策目标指向所形成的组合能力。本文从政策执行力、资源协同力和激励匹配力三维度对集成效能进行解析。
(1)政策执行力。政策执行力并不只是仅有大小的标量,而是含有复杂结构的向量,政策执行力有效提升的关键在于政策目标的遵循性和政策执行主体的统一性。据此,可从纵向政策链条的衔接性(融入目标导向下,产业规划—发展意见—实施方案的梯度落实)及横向政策执行主体的联动性(多部门联合发文、合理分工的协同合作)两方面分析融入路径的政策执行力。
(2)资源协同力。戴维·伊斯顿认为有效的资源配置与整合可以提高政策的绩效水平[13]。专利融入产业经济发展政策路径作为链式政策过程,不仅需要专利行政主管部门与人民法院之间沟通合作,加强专利保护;也依赖通过政策性金融保险、资产管理和商业担保等推动金融资源对产业发展的高效资源配置;更亟需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撬动社会服务机构为产业经济价值实现提供战略策划、价值评估、托管运营等服务,使产业“技术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据此,可从保护资源支撑、金融资源扶持、服务资源配套三方面分析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的资源协同力。
(3)激励匹配力。依靠市场竞争机制,利用专利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和经济价值提升是产业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在现有政策诱导下,产业为获取政府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重专利创造轻专利运用。这亟需专利政策融入路径合理优化政策的激励匹配力,一方面在创意设计端和产品开发端配置以政策引导基金、项目扶持等政府主导型的工具手段,更要重视在市场端配置政府采购、奖励扶持等市场主导型的措施,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产业专利应用;另一方面从对接产业差异化诉求源头匹配政策激励的诱导因素,如针对医药等专利反共享产业,匹配高危专利产品成本预留、专利预警维权综合奖励等政策激励点。从而有效提升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激励匹配力。
3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演化机理
专利政策融入路径是政策融入结点布局与政策保障措施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其内隐于政策执行力、资源协调力、激励匹配力的相互耦合,外显于从“创新研发”单路径到“研发+多元化运用”集成路径的演化,从而支撑产业以专利创造占据市场先机、以专利保护维护市场地位、以专利运用确定市场优势,实现产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从政府资源配置的渐进性看,融入结点的布局思路和保障措施的激励方式都是政府认知力及配置力由弱到强不断优化的状态,根据产业发展诉求的动态演化,强化政策诱导点布局,催化市场端激励方式的匹配,推动融入政策集成效能的发挥和融入路径的不断升级。
如图3所示,横轴OM表示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结点布局,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以研发支持为重(创新研发的融入结点占比最大)转向以应用扶持为重(创新应用的融入结点占比最大)的动态演进性;纵轴ON表示政府融入措施保障的激励方式,其激励的动力来源呈现出由创新端资助为主的外生驱动向以市场端激励为主的内生驱动不断优化的渐进发展性。虚线OA表示不同阶段政策融入结点布局与政策措施激励方式配比与协调下,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演化升级过程。
对接政策实践发现,现有专利政策融入路径已实现了创新研发单路径向“研发+产业化”演化路径的转变,并正逐渐向“研发+多元应用”的集成路径演化升级。2008—2011中国主要将专利数量作为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的标志,相关专利政策以专利创造、法权保护为重点,设置专利申请资助和官费补贴等激励手段,使专利与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外生政策利益驱动下专利积累的创新研发单路径;2012年伴随着经济强国建设的目标,相关产业专利政策融入结点凸显了专利实施、专利产业化的内容,配置了专利实施资金奖励、产学研专利转化项目等激励手段,呈现出专利融入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研发+产业化”双维政策引导的演化路径;2014年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提出要充分利用专利制度,加强产业以高价值专利赢得市场控制力和竞争优势,支撑产业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亟需相关产业专利政策在创新研发支持的基础上,强化专利导航产业、专利许可交易、专利质押融资等融入结点的布局,匹配无形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信托金融机构政策性扶持、质押融资政府担保等市场端激励方式,通过政策融入结点和政策保障措施的有效匹配,优化政策执行力、资源协调力、激励匹配力的结构性耦合,促进专利政策融入路径向“研发+多元应用”集成路径的高度演化升级。
图3 专利政策融入路径的演化机理
参考文献:
[1]Helpman,Elhanan.Innovation,Imitation,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Econometrica,1993,(61).
[2]Roberto M Samaniego.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3(13):50-63.
[3]贺化.专利导航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78-179.
[4]R Falvey,N Foster,D Greenaway.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Growth[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6,10(4):700-719.
[5]黄蕾,张鹿,熊艳.基于专利有效性的光伏产业创新差异研究[J].情报杂志,2013,(2).
[6]周莹,刘华.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协同运行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
[7]伍华佳.中国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产业政策路径探索[J].社会科学,2010,(10).
[8]Guifang Yang,Keith E Masku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Licensing,and Innovation in an Endogenous Product-cycle Model[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3):169-187.
[9]王鹤春,苏敬勤,曹慧玲.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4).
[10]Henderson J C,Venkatraman N.Strategic Alignment:A Model for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ransforming Organizatio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1]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赵宇峰.新时期政府行为失范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J].学习论坛,2006,(5).
[13]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谭果林)
Mechanism Analysis of Patent Policy Path Integrate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ic
Yang Chen1,2,Wang Jieyu2,Cai Yun2
(1.Jiangsu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World Water Valley and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anjing
211100,China;2.Hohai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Nanjing 211100,China.)
Abstract:China faces the problem that how to use patent policy to stimulate industrial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romot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suppor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valu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in configuration,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olicy path of patent integrate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ic.And it analyzes the modules composition and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mechanism,aiming to promote industrial economic effect through policy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Key words:Patent policy;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ics;Policy path;Mechanis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306.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杨晨(1957-),女,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
收稿日期:2014-09-23
基金项目:江苏省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专利融于经济发展路径及政策设计研究”(201450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