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秀玉
摘 要: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并引用有关人格教育的故事与格言等,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渗透人格教育。文本以课例形式就如何渗透人格教育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人格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经过思考与总结,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比别的学科教师更多的责任,即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与培养渗透的责任[1]。因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思考,并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下面结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实验教科书第八册(上)《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就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的人格教育进行例谈,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与同仁指点。
一、教材分析
《友好交往礼为先》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实验教科书八册(上)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共有两框。主要从礼貌与礼仪两个方面教育学生言谈举止要庄重,待人要彬彬有礼,这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让学生初步学会人际交往中的礼貌与礼仪。第一框“礼貌显魅力”,主要讲述礼貌与尊重的关系及如何做到有礼貌。准确地讲,这其实也属于人格教育的范畴。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中学生正是处在青春期,因此,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爱冲动。平时与他人交往存在一些与礼貌相违背的恶习。习惯决定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更不是一节、两节课的知识传授所能做到的。因此,如果唯书本而教,在教学过程中不关注不着痕迹的人格渗透与熏陶,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中也不乏平时很注重礼貌的学生和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适合情景剧的表演,从中引导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课前分析
礼貌,本就是内在美与行为美、语言美的结合,是一个人素质的表现。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礼貌,并知道礼貌对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是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历史上礼貌显尊重的经典画面在教学中也更具有说服力,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这样两个教学环节诠释礼貌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学生情景剧表演:同样的故事,让两批同学作两种相反的态度表演,演绎出两种不同结果。
(故事来自于教材中的漫画,第一组同学表演时注重礼貌待人,态度亲和,最终成功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第二组同学表演时不注意礼貌,态度粗暴,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表演结束后思考以下问题:
甲、乙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甲、乙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的对象(售货员)什么感受?
甲、乙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后果?
学生反馈交流后,教师适当点评与小结总结,并切入主题导入新课:这便是礼貌的魅力。
点评:在这一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情景剧中学生的行为的同时,可适当点到售货员的态度,于无意处引导学生在心里对售货员的职业行为进行正确认识与评价,将之提升至职业责任感的高度。这样的引导应点到即止,切忌多作发挥,否则会导致学生思维偏离课堂教学内容。
点评: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售货员的职业行为,让学生于无形处留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学的学习行为,并在心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是非评价,达到课堂人格渗透的目的。
(二)课堂活动一
1.谈谈自己对礼貌的理解和自己身边的礼貌故事。
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认识出发,正确理解礼貌的含义和具体表现,懂得不讲礼貌的危害。
学生发交流后,由学生之间评价、补充或质疑,使其完善,达成共识,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小结与归纳提升。
(1)礼貌的含义: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
(2)礼貌的具体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
2.引导学生对前面所说的礼貌故事中的细节作点评,进一步理解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都是礼貌的具体表现。
点评:课堂知识的习得,讲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这样的点评活动,正是在总结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针对性点评与指导,使学生的认识更明晰,实践性更强。
3.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回顾自己小时候不讲礼貌的经历,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
点评: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别人的经历,回顾自己的经历,深刻认识不讲礼貌可能带给人危害。在这一活动中,当学生谈起自己不讲礼貌的经历与感受的时候,教师应该真诚地倾听,并用自己真诚礼貌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于无声中感受教师的人格修养带给人的亲切感和舒适感,这其实也就是一种人格教育的熏陶与渗透。不与人交往,还会伤害自己,损害自己的形象,造成人际关系恶化,等等。所以我们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讲礼貌,学会尊重他人,向身边的人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板书: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三)课堂活动二
1.听故事或观看视频:《周恩来答中外记者提问》
思考:
周总理为什么能赢得中外人民的广泛尊重与赞扬?
周总理的什么行为让中外记者折服?
如果周总理在面对中外记者的故意刁难时大发脾气,则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周总理的礼貌表现,向当时的世界人民展示了一个文明的新中国,让世界人民从此改变了对中国人民的印象。
其实,礼貌在满足人的以礼相待的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人的自尊。因此,是否文明礼貌,绝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高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2]。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民族有了礼貌,就能得到世界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教师板书: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2.学生朗读名句,体会礼貌与文明的关系: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3.教师朗读:《太阳和风的争论》,学生体会其深刻寓意。
(四)“谢谢”的魅力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和漫画,思考:
这个客人为什么会感到惭愧?
服务员的微笑服务给我们什么启发?
对人有礼貌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评:通过本环节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服务员的礼貌表现上,并思考礼貌的表现会带来哪些好处,使学生体会到礼貌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
对人有礼貌及其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文明的魅力:
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活动一: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写下来,贴在教室的专栏里。
点评:习惯本是一个积累与沉淀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积累礼貌用语并张贴出来,使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加强记忆,也为平时的人格教育渗透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活动二:读一读,背一背,背诵不同场合得体的礼貌用语。
2.态度亲和的魅力:
如果我们态度真诚、待人和气,就会给对方一种亲切感,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会增进人们的友谊和团结,使我们感到温暖、愉快。
活动:谈谈身边的老师或同学给予你的亲切感受。
3.举止端庄的魅力:
我们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就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
活动一:说说你理解的举止端庄的具体表现,举出一个身边同学的正面例子。
点评: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礼貌的具体表现,并用同伴的典型事例达到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物化的效果,发挥具体可感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活动二:阅读相关链接内容,了解社交活动的基本礼仪规范。
活动三: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反思一下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行为举止,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方法。
点评:这一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觉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纠正自己的不良表现。
五、拓展延伸
开展一次调查身边的文明礼貌行为现状活动,写出调查报告,与班级同学交流。
这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课例成功地渗透了人格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值得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借鉴。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率先垂范,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并引用有关人格教育的故事与格言等,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渗透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曲玉琴.如何转化“双差生”[J].吉林课改.班主任版,2009(1).
[2]朱永贺.未成年养成教育浅谈[J].吉林教育学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