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真情 融媒传播
——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新媒体报道评析

2015-02-16 09:19
中国记者 2015年6期
关键词:河村梁家新华社

□ 文/本刊记者

记录真情 融媒传播
——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新媒体报道评析

□ 文/本刊记者

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新华全媒头条”推出“总书记回延安”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及轻量化应用等多种产品形式,原汁原味再现总书记回延安情景,《黄土地的儿子回家了——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语言朴实,细节生动,受到广泛关注与各方好评。这是第一次总书记考察过程中播发的专供新媒体稿件,是新华社领导人活动报道的又一重大创新。本刊特就此稿进行评析。

梁家河 新华全媒头条 新媒体报道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第一站,去的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

梁家河,对习近平来说意义非同寻常。46年前,十五六岁的习近平来到这里,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生的插队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才离开这里,整整7年时间。

总书记到来,梁家河沸腾了,这个陕北小山村也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月14日,新华社通过“新华全媒头条”客户端和“新华视点”微信公号以及“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和新华网第一时间播发了独家报道《黄土地的儿子回家了——习近平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并配发多张现场图片。这篇新媒体专稿发出后,各大媒体移动终端和各大门户网站迅速转载,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反响。据统计,仅“新华全媒头条”客户端点击量就超过3500万次。

网民评价认为,这篇稿件,以丰富而真实的细节、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生动记叙了总书记在梁家河村同乡亲们真情互动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总书记心系百姓、深入群众的为民情怀。这种饱含真情实感、情景式的观察记录,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感受现场,同时兼顾回忆录与现实情景,拉近了总书记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开创了中央领导同志基层考察报道的新高度。

这篇新闻报道之所以打动千千万万读者,最重要的有3个方面。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对乡亲们的真情实感,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见到阔别多年的乡亲们,习近平脱口就能喊出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有的还是小名;在当年住过的一口口窑洞前,总书记回忆起许多人和事,仿佛一切就在眼前;总书记还自己出钱给乡亲们带来了年货……稿件的作者,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政文采访室主任霍小光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和对乡亲们的一片真情震撼人心。作为在现场唯一的文字记者,不把此情此景写出来,就是失职,更愧对历史。但他所做的就是把当时的对话、场景、人们表现出来的情绪等等记录下来,并没有过多地修饰文字。在真情面前,只要白描,就一定会打动人心。

二是,大量细节的描写刻画,使读者身临其境。例如,村民王宪军流利背诵出当年习近平为大家编写的“战斗口号”,总书记点点头说,40年了,你还记得!这个简单对话,充分反映出习近平当年与梁家河村民水乳交融的深情厚谊。又如,稿件中写道:“习近平沿着陡坡步行了很远一段路。转过一个弯儿,他指着远处山沟里的一排窑洞对大家说,那就是我当年住的地方……总书记接着说,那时候放羊,把羊圈在一个山峁上,自己就开始看书、冥想了。说着,他转过身去,极目远眺。片刻,自言自语道:离开这里都40年了。”这一段白描,使读者真切感受到了总书记丰富的内心活动。网民留言说,“习大大也有一股浓浓的乡愁”“感动”“真性情”。再如,习近平用陕北方言向乡亲们介绍夫人彭丽媛,“这是我的婆姨”;提起石春阳的父亲用的也是方言“达”。这样的细节描写,可谓传神之笔。

三是,升华主题立意,使稿件具有思想深度。这篇稿件并不是简单的现场特写,而是通过穿插大量新闻背景,增强了历史厚重感。同时,用一些画龙点睛的论述阐明主题思想。例如,稿件用一句“总书记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深化了主题,在记叙梁家河现场的同时点明:“总书记这次到延安,一个重要目的是对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调研。”又如,文章结尾处提到习近平曾将郑板桥《竹石》一诗改动几个字,并点出“立根原在群众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这篇反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的新闻稿件,并没有按照惯例播发“新华社通稿”,而是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传统形式的报道。

▲ 图1 2月13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这是2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同他们亲切交谈。(兰红光 /摄)

▲ 图2 2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兰红光 /摄)

▲ 图3 2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察看自己当年住过的知青窑洞。(兰红光 /摄)

去年下半年以来,媒体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的微信公号、手机客户端快速兴起,已经成为继微博之后,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与微博相比,微信公号和手机客户端具有发布内容信息量大、图文混排效果好、传播渠道影响力大等特点。

在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报道中,新华社在新媒体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延续以往利用140字微博及时报道考察调研情况的基础上,首次通过长篇和短篇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新媒体渠道,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考察调研中提出的新论述新思想。

除了这篇近4000字的新媒体专稿,在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调研期间,记者还采写了《习近平与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一段佳话》,短短800字,记述了总书记对这所小学两次回信、两次到访的情况,反映了当天活动现场的生动细节,突出了总书记提出的“脱贫致富从根上要把教育抓好”的思想。此外,还采写播发了《习近平在七大会址论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习近平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习近平手持“三阳开泰”剪纸向全国人民拜年》《习近平: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习近平登上西安古城墙,同市民亲切交流》等新媒体稿件。这些稿件运用符合新媒体阅读和传播特点的表达方式,形式不拘一格,既有微博,也有微信、客户端,赢得受众好评。

有学者指出,新华社近期在习近平总书记基层考察调研的新媒体报道方面有进一步明显创新,实现了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联动,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生动亲切,有效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叠加效应。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河村梁家新华社
再创新高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梁家河岁月
梁家河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亲亲的梁家河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