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慧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1500)
✿论著/护理✿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颅内压监测的护理
杨永慧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150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颅内压监测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抽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9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观察组(n=49)采用颅内压及血压监测,将其颅内压保持在7至20mmHg之内,控制血压;对照组(n=49)持续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值调整引流量与脱水剂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为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颅内压监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更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对于病情的控制、指导治疗及预后估算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监测;疗效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的平均年龄均在52~70岁之间,这种病男性居多,且在冬春季最易发[1]。主要表现为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将血管壁的强度削弱,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总计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62.8±7.3)岁;对照组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5.5±7.5)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被详细告知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案
抽取的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49)采用颅内压及血压监测,将其颅内压保持在7至20mmHg之内,控制血压,每30分钟记录颅内压值及血压情况,根据颅内压的监测情况对引流量及脱水剂用量做出调整;对照组(n=49)术后坚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值对引流量及脱水剂用量做出调整。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采用何种方式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1.3 后期护理
1.3.1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监测前将记录仪器调到零,并且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
1.3.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家属心理处于极度恐惧状态,面对这种情况,要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做好心理安抚工作。治疗期间,让患者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叮嘱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头部不能乱动,以免颅内血液和脑脊液引流,加重病情。同时叮嘱患者情绪保持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引发咳嗦、癫痫等导致颅内压升高。
1.3.3 患者的呼吸道要保持畅通,患者术后一般会出现呼吸深慢、咳嗽吞咽及意识障碍减弱的现象,这些现象一旦发生,会使得呼吸道阻塞,影响患者正常呼吸。需要及时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清理干净,采用高流量吸氧,阻塞程度加重时,还需要将插管或气管切开,解除其呼吸道阻塞。
1.3.4 脑室引流管的高度和引流要保持通畅,千万不能将其扭曲或者折叠,要适当制动患者头部;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等动作时,不要触动到引流管,以防脱出;根据颅内压的观测情况,及时调整引流速度,流速不宜过快和过量,以免引起呕吐,头疼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及时采用脱水剂或开放脑室引流管,将颅内压控制在平稳状态[3-4]。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
经统计学χ2检验,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7.1%,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干预期间并发症比较
经统计学χ2检验,观察组干预期间便秘、压疮等总并发症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20.4%,比较具有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有效率统计表[n(%)]
表2 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对比
高血压脑出血(HC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它的临床表现为:常在激烈运动、情绪起伏过大、用力排便等情况下发病,起病时间急骤,在短短的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内病情即可发展到高峰。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剧烈头疼、恶心、呕吐,并且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现象。高血压脑出血的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颅内血肿,接触脑疝,进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术后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容易反弹,原因以下几种:进行开颅减压手术之后,血肿腔内压力会迅速下降,脑血液循环通路会重建,脑血管床扩张,脑缺血经灌注之后引发脑水肿、使得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容易躁动不安,如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血压不受控制、术后引流过快、护理不当等现象,术后24~48小时之间容易发生反弹现象,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脑瘫;术后颅内压轻度升高的患者,甘露醇或者速尿的过度应用会导致患者肾功能不全,电解质平衡紊乱[6]。
颅内压系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上的压力,由液体静力压和血管张力变动的压力组成。目前,世界上很多主要颅脑外科治疗中心均使用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其已成为急重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彭立明将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对监测组患者持续颅内压及血压监测,使颅内压能够保持在6~20mmHg范围内,对照组单一持续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值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颅内压血压监测的方式,将其颅内压保持在7至20mmHg之内,对照组49例患者术后坚持血压监测,观察组中有效的42例,死亡的7例,总有效率85.7%,死亡率2.0%;对照组中有效的28例,死亡的4例,总有效率57.1%,死亡率2%。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在干预期间出现便秘、痤疮等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4.1%;对照组除了有便秘和痤疮现象,还出现肺炎,并发症总发生率20.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颅内压检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及其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关于其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1] 陈祎招,徐如祥,赛力克等.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36(10):616-619.
[2] 陈世平,袁晓东,黄晓明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20(2):29-30,33.
[3] 郭红英,李国华,王绘龙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0):637-638.
[4] 蔡玉云,丁煜红.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9):1353-1355.
[5] 叶旭红,韦雪丽.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8):1406-1407.
[6] 张锋,刘波,周庆九等.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争议与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945-2952.
[7] 彭立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10,3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