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小语课堂有效教学六字诀

2015-02-14 19:03邱统
语文学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赵州桥主旨文本

○邱统

(台江第三中心小学鳌峰分校,福建 福州 350009)

(一)课堂氛围,讲究一个“趣”字

课堂应是师生在交流互动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舞台,更应是充满生机、陶冶性情、滋润生命成长的乐园。和谐轻松、妙趣横生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习者如坐春风,倍感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凡是具有趣味性的东西,一般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和粘合力。作为语文教师,应牢牢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孩子们在愉悦中满足其好奇心,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提出问题,体现一个“度”字

一堂课,教师的提问是免不了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四十分钟很短,但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往往过于琐碎、浅显,而且一个接一个出现,毫无思维深度。这样,提问者烦,回答者更烦。学生没有思考的冲动,思维自然得不到发展。教师要依据课标精神,结合学段学习的目标要求,学会精心地梳理、筛选、整合问题,删掉那些无价值的问题,那么,留下来的必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思维深度的精要问题。在问题设计上做了减法,实质在解决问题上做了加法,省时高效。

《狼牙山五壮士》课题中的“壮”是该文中心词。如何理解“壮”呢?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课题“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不可改为“狼牙山五战士”呢?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五战士”只是告诉我们五个人物的身份,而“五壮士”才能体现他们在战斗中阻击、诱敌、歼敌、跳崖的勇敢精神。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又提出,既然五战士很勇敢,那课题为什么不改为“狼牙山五勇士”呢?问题深入了,学生反复读书思索后深感“五勇士”不足以体现他们的高大形象。五位战士为了革命利益明知路已绝,偏向绝路行,这是一个壮举;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完成了,他们又毫无惧色英勇跳崖,真是壮烈豪迈,气壮山河。只有用“壮”字才能突出他们的英雄气概。这位教师用“战”替“壮”,又用“勇”换“壮”,两次替换诱导学生从文题的重点词中明确文章的主旨。从表面上看,换后课题也可以读得通,但在突出文章主旨上显得黯然失色了。“换”的实质是以失色之词去彰显原词的光彩。这是一个很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创设。如同一层窗户纸,教师有意润湿,就等学生去捅破。问题简练却不乏深度。

(三)把握教材,强调一个“准”字

准确是教学最起码的要求。教学上除了要准确把握语文教学本质的方向,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另外还要准确把握教材的主旨。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每篇课文就如环拱于中心的球体,阅读时必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整体中看局部,从局部中悟整体,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课文《鸟的天堂》有个重点段,写的是作者第二次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鸟儿活动的热闹景象: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许多老师都是这样引导学生解读的:(1)自由读,谈谈与第一次看到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2)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中心词是哪个?(3)从哪里看出鸟儿的热闹?画出有关语句,说说你的体会。(4)指导朗读。课文整体是讲“鸟的天堂”,指的是一课大榕树,主要不是鸟,是大榕树为鸟提供了栖息的摇篮、活动的乐园。纵观教学,学生明白的仅仅是鸟儿的热闹,这就偏离了文本的主旨,抓段落忘全篇,抓局部忘整体。因此本段教学应补上重要的一笔:大家想想,鸟儿在哪儿热闹?鸟儿为什么会这样热闹?把解读导回到榕树的主旨,才算对文本的正确把握。

(四)文本讲读,突出一个“精”字

语文教学“读得少,讲得杂,练得繁”的现象,一直是小语界备受批评且急需摒弃的“顽疾”。在对文本进行讲读环节,应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读得多些,讲得精些,练得实些”的方法,走出文学作品分析的模式。在精讲中精读。语文教学要喊响读书的口号,学生在文本语言内容与形式中“泡”久了,必然会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用好教材,关键是教师能恰当确立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核心是别出心裁地引导学生从内容的理解上过渡到学习表达方法的感悟与运用。

一位教师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实现从文章内容的分析转化为学习语言的轨道上来。(1)初读课文完成填空:()而且()的赵州桥。让学生填上合适的词,从整体上把握赵州桥的特点。(2)再读课文讨论: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表现在哪?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有关词句。(3)熟读课文体现这些特点的语段,再尝试背诵。(4)体会段与段的连接:赵州桥十分坚固、美观,课文分别用两段话告诉我们,课文中怎样把“坚固”和“美观”连接起来的呢?教师这样的文本解读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感知、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方法上,使学生知道了过渡句在文中所起的穿针引线的作用,并对这种写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检测反馈,落实一个“活”字

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位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教师课上提出一个问题时,回答的仅仅是几个学生,一旦答对,其他学生是否也会了?教师也不会管那么多,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即便是自学、齐读,学生的差异也被掩盖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无论是公开课抑或常态课,优生当主角,中等生当配角,学困生当观众的现象屡见不鲜。谈课堂实效真是一句空话。怎么解决?只有灵活设计检测反馈环节,才能做到照顾大面积,面向每一个个体,让每个学生都受益。

在训练学生给《少年闰土》第一段拟小标题时,教师设计了“修改练习”。先出示一位学生在预习中拟出的小标题“闰土看瓜”,而后组织大家讨论:第一段主要写闰土刺猹还是看瓜?有的说,闰土刺猹的目的是看瓜,所以主要写看瓜。有的说,从这段看,写刺猹的内容多,这也是最让“我”佩服的,因此主要写刺猹。最后大家认为“看瓜”和“刺猹”密不可分,都应写上。由于全文各部分均是讲闰土经历的事,所以可以将原标题中的“闰土”删去,把“看瓜刺猹”作为段落标题。学生在讨论中领悟到拟小标题要细读文本,做到准确简洁的道理。这种即时灵活的检测反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拓展延伸,追求一个“广”字

语文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靠的是不断历练。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精于纵向深入,还要善于横向拓展,为学生打开思路,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课堂学习到的语言形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用好语文。

学习完《矛和盾的集合》,教师布置了一份具有梯度、深度和广度的作业:必做题——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熟读后正确听写。选做题——1.从本课新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一段话。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3.仿照课文,编写一个发明故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这种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设计,实现了因材施教,体现了作业的多元化和自主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故事书,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的阅读之路。

总之,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灵动、高效,教师要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切实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小语教学的目标指向让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积累语言、最终达到运用好语言的这一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赵州桥主旨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以《赵州桥》一课为例谈阅读教学的实施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3D打印“赵州桥”在天津落成创三项世界纪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主旨演讲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