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体系

2015-02-14 09:07:52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讲座隐性社团

呙 磊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湖南 长沙 410000)

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是高职人文课程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熏陶、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隐性课程是一种非正式的、没有或较少事先策划的一种“软课程”,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和谐全面发展, 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蕴含在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路一牌等各种情境中,以氛围、风格、环境等方式体现,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但它是一所学校丰富内涵的外在显露,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标志。人文底蕴越深厚的学校,其隐性课程的表现样式就越多样化,一所学校的精神主要靠隐性课程来存储和散发。

一、建构意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应是高职人文素质隐性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目标总追求。要通过校园景观、文化氛围、人文活动的营造陶冶滋润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标。

高职院校要把整个校园环境当着一个熏陶学生的文化景观来打造,让学生时时刻刻置身于风物、美景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文情怀,滋润自己的心灵。要通过讲坛文化、社团文化、节庆文化、景观文化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带有磁性的“文化场”,让学生在该场的滋润下情感得到丰富,生命得到涵养,人格得到浸润。要让学生在艺术、体育、竞赛、演讲、三下乡、志愿者、社会调查、社团协会、参观德育基地等活动的体验中,注重礼仪礼貌,和谐人际关系,滋润学生情感,展现人文风采,彰显人文精神。

二、建构原则

(一)职业导向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我们强调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技能打好人文基础,因此,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发和构建。

(二)灵活多样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设置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因物、因人而异,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格,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陶冶滋润学生。因此,在人文素质隐性课程的构建中,不求千篇一律,但求灵活多样。

(三)相互补充

高职人文课程体系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构成。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人文知识,隐性课程主要通过环境熏陶的方式影响学生,目的都是为了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在设置隐性课程时要坚持与显性课程相互补充的原则。

(四)科学安排

隐性课程涉及物质、精神,形式、内容,有形、无形等方方面面。校园布局、景观建设、标识系统、规章制度、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校歌校训、优秀事迹展示等等都要围绕熏陶滋润学生这一目标统筹规划、科学安排。

三、建构内涵

隐性课程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净化、绿化、美化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标识、雕塑、文化墙、楼阁、设备、景观和空间布置等等。精神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人文讲座、社团活动、竞赛活动、校风班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礼仪礼貌以及依附在建筑物上面的名人警句、诗词格言等等,内涵十分丰富。

(一)滋润心灵的讲坛文化

把学生在校的二年半时间 (半年实习时间除外)作为一个周期,统筹安排系列讲座,从道德、法律、文化、艺术、身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感悟文化精神,沐浴文化传统,提升学生涵养,内化学生品行。

1.提升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培养学生成人,要让学生成为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除了必要的课堂教学外,还必须通过系列的道德讲座对学生进行熏陶。二年半共五个学期,应有计划、有目的、有序列的安排一系列道德讲座。如道德修养讲座、职业道德讲座、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做人与成才讲座等等。

2.提升法律素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提升学生法律素质,做一个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学生,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当务之急。由于课堂教学课时有限,有必要安排一些法律方面的讲座来弥补。如有关刑法内容讲座、经济法讲座、婚姻法讲座、知识产权法讲座、社会治安条例讲座等等。

3.提升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好坏决定学生学习专业的好坏,决定学生的后续发展,除了课堂教学外,必须利用课外时间拓展知识面,全方位的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内涵。应有系统、有序列的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讲座、中国孝道文化讲座、影视文化讲座、礼仪文化讲座、中国历史讲座、企业文化讲座等等。

4.提升艺术素质。生活离不开艺术。要通过一系列的艺术讲座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讲座等。

5.提升身心素质。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品行和文化及专业素质,这只是求职创业的基本条件,求职创业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这个载体,离开这个载体,很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有必要开设一些诸如健美操、武术、职业心理等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讲座。把知识讲座与体育训练和心理测试结合起来,可组织学生有计划的到素质拓展基地进行身心强化训练。

(二)涵养素质的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是学生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团协会作为一种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和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性、灵活性。鼓励、支持并引导学生参加社团协会,使社团协会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实践中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把社团按专业、文化、服务、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分类,成立医护礼仪、美容、药学、营销、会计、电子、计算机、插花、书画、摄影、音乐、舞蹈、演讲、心理、健美、健身、文学社、英语社、爱心环保社等社团协会,此外,每年可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德育基地活动、医疗服务活动、专业上门服务活动、企业实习活动等。社团协会及社会实践活动都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这些活动对丰富学生人文知识,体现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健康人格,外化学生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展现风采的节庆文化

有系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系列节庆文化活动,每年五月、十月、十二月可分别组织全院性的技能节、体育节、艺术节等节庆活动。技能节可分人文与专业两大项目竞赛,把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汉字书写比赛、诗词朗诵比赛、英语竞赛、征文比赛等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人文风彩。

(四)陶冶情怀的景观文化

1.校园风物景观。大学校园建筑、园林、雕塑等风物是精神文化的外化与凝结,能体现精神文化的内涵与风格。美国早期的校园建设规划思想认为:严肃的建筑形象和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色能使莘莘学子沉侵于罗曼蒂克的气氛里,在自然美的震撼和人文主义熏陶下,将大学理念铭记在心中,树立起崇高的信念,并把它积极外化为自身的行为,从他们身上,人们可以感受到大学理念之所在。校园风物景观的布局建设,必须根据其对学生潜移默化、耳语目染的熏陶作用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设好亭台楼阁、文化墙、橱窗、走廊、雕塑、文化广场、广播站、图书馆、校园电视、文化网络以及教育教学实习设施等;规范好标示牌、楼名、路名等;绿化、美化、净化好校园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部成为熏陶人的文化磁场。

2.校园人文景观。校园人文景观的布局建设,一是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班纪、班规,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教风;二是要通过佩戴校徽、展示校训、歌唱校歌等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三是习俗与仪式教育,包括入学与专业教育、表彰与奖励活动、开学与毕业典礼、节庆与升旗仪式等,融洽师生关系,彰显文化内聚力;四是以亭台楼阁、墙面、橱窗等建筑物为载体,精心选择名言警句、名人图像、山水字画、诗词对联、报刊杂志、优秀事迹、精美故事、企业制度、企业精神等于其上,遍布于校园各个角落,于细微处给学生以无声的引导,传达着学校的育人理念;五是校园文化艺术作品展览,定期举办师生书法作品展览,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活动图片展览,三下乡、志愿者、社会调查、德育基地等活动图片展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六是系列主题班会活动,以二年半时间为周期,从内容、形式、主题等方面周密安排好每周一次的班会,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理想、道德、人生观等教育,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受到感悟,在主题班会中受到感染。

[1]徐源.基于隐性课程文化的高职人文素质提升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研究,2013(2).

[2]张渤.用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然性[J].社会科学家,2008(10).

[3]黎光明.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8).

[4]刘晓波,吴小平,张敏敏.高职人才核心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浅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5]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6]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7]蒋龙余.航海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18).

猜你喜欢
讲座隐性社团
缤纷社团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6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