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新词翻译的规范与策略
——以翻译模因论为视角

2015-02-14 08:01李海欢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模因等值英汉

李海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英汉新词翻译的规范与策略
——以翻译模因论为视角

李海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翻译的过程就是模因传播的过程,作为模因综合体的源语文本,承载着源语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文化背景,译者是被模因感染的宿主,担当着转换和解码源语信息的角色。因此,英汉新词的翻译应遵循期望规范和专业规范,采用多元优化的翻译策略,在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建立恰当的关联,实现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传播。

翻译模因论;新词;翻译规范;翻译策略

语言中的新词,也叫热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新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在一个时期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包括热点话题、民生问题等。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出现了大量的新词,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两种语言中出现的新词的翻译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一 翻译模因论概述

模因(meme)一词来自社会生物学,首次出现在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何自然教将meme译成“模因”。meme起源于“基因”(gene),本身就隐含着对“基因”的类比[1]2。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任何一个事物,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传递,那么,它就是一个模因[2]。

芬兰学者切斯特曼(Chesterman)在其著作《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思想传播》(Memes of Translat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Theory)中首次将模因与翻译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切斯特曼把模因作为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单位,结合波普尔(Popper)关于知识进化的图式,对翻译规范和策略进行描述性研究,把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贯穿起来,建立了系统的翻译理论框架。

模因通过模仿在一种文化中得以传递,而这种传递也需要通过语言。但模因要通过语言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就需要通过翻译。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行为,切斯特曼(Chesterman)将翻译称为“模因的生存载体”(survival machines for memes)[3]7。翻译的过程就是模因传播的过程,源语文本是一个模因综合体,承载着源语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文化背景,译者是被模因感染的宿主,担当着转换和解码源语信息的角色,将源语模因传播到另一个文化中去,使源语模因感染更多的宿主。

自翻译模因论提出以来,国内大批学者就展开了相关研究。何自然在《语言中的模因》一文中提到模因与翻译,提出了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的概念。[4]尹丕安从模因论的角度阐释了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5]杜洪峰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对翻译策略的把握。[6]吉文凯等探讨了翻译模因论对商务翻译教学的启示。[7]陈孝静从翻译规范视角解读了公益标语的翻译策略。[8]卜爱萍探讨了翻译模因论对汉英歇后语翻译的指导意义。[9]笔者在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翻译模因论视角来探讨英汉新词翻译的规范与策略。

二 英汉新词翻译的规范

(一)期望规范

切斯特曼[3]64提出,翻译中的期望规范(expectancy norms)是由目标语读者对某种译作的期望构成的。这种期望部分程度上是受当时目的语文化中流行的翻译传统影响的,部分是受类似文本形式,如目的语文化中的主流场景和背景范围所制约。同时,同一文化内部或不同文化之间的经济、意识形态因素及权力关系也会影响读者对译作的期望。读者对译作的文本类型、篇章规范、风格、语域、语法、文本特征的分布、搭配及用词选择上都有自己的期望。赫曼斯(Hermans)指出,所谓正确的翻译,是符合在一个特定系统中的主流的正确观念的。[10]166译作采用的译法,如在某一特定交流情景被视为正确的,译作就会被视为“正确”的翻译。换言之,译者如能满足读者的期待,译作就会被视为好的翻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电影、电视等媒体的普及,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化,中国读者对英语新词翻译的期待带有这个时代的鲜明特点:译文要体现出一种浪漫情怀、异国情调和现代感,以迎合年轻人的审美情趣,词语的翻译体现出生动俏皮的时代特色。例如,LOHAS由英文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头一个字母组成,是指一种重视环境和健康,崇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LOHAS一词被翻译成“乐活”,很好地体现出源语的内涵,音译和意译兼备。类似的例子还有SOHO:Small office (and)Home office,直译就是家庭办公室、小型办公室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自由职业或自由职业者的意思。该词被翻译成“苏豪”,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苏豪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也日趋流行,后来被发展成“苏豪族”“苏豪区”等热词。这种带有异国情调的外来词模因一旦被大众所接受,很容易就会广为流传,甚至会成为强势模因迅速“击败”原有的一些翻译,有大行其道之势,如fans(迷→粉丝/粉)、tips(提示→贴士)、cool(很棒的→酷)、show(演出→秀)等。这种现象恰恰印证了切斯特曼指出的期望规范不是静止的、永久的或一成不变的[3]67。读者的期待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流行的期待规范也不尽相同。“切斯特曼的进步在于把期待规范置于社会历史条件下,认为期待规范是动态变化的”[11]。一种译法之所以比另一种译法更“好”或更“正确”,是因为它更符合那个时代读者的期望规范,这种观点对判断中英文新词翻译是否恰当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专业规范

专业规范(professional norms)是过程规范,指导着翻译的过程。从译者的角度看,专业规范是从属于期望规范的[3]67。期待规范存在于读者群中,专业规范则多由社会中公认的权威的专业译者制定的。切斯特曼将专业规范细化为责任规范(accountability norms)、交际规范(communication norms)和关系规范(relation norms)三种。

1.责任规范

责任规范是一种道德规范,要求译者的翻译态度对原作者、翻译委托人、译者自己、潜在读者和其他相关各方忠诚。责任规范涉及到专业规范中的忠诚度和完整性,译者要为其译作负起责任。责任规范要求译者要对原作忠诚,“不能置原作于一边而自己另起炉灶,也不能对原文进行毫无根据的改头换面以达到自身的目的”[12]。这里所说的忠诚,是指忠诚于作者的意图,并不代表“字字对应”的翻译。译者应对翻译涉及的各方尽到忠诚的责任,在作者意图、读者期待和翻译策略各个方面取得平衡,这样才能尽到委托人赋予他翻译工作的责任。

2.交际规范

交际规范指译者翻译时能适应场合和所有涉及到的各方的要求,使交际达到最优化。交际规范是一种社会规范,译者作为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纽带,应充分发挥其协调者的作用,使翻译这一跨文化交流发挥最佳效果,在信度和效度之间取得最佳平衡。译者需具有跨文化意识,其任务不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转换,还要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英语单词“vintage”近年来在汉语中很受热捧,该词在时尚界常常被用来指带有古旧风格的经典二手时装和奢侈品,比如vintage clothes在汉语中被翻译为“古着”,vintage style可理解为“复古风”。但克林顿在其自传中有这样一句:“Then she gave me another precious gift:the letter my twentythree-year-old mother had written on her birthday to her friend,three weeks after my father’s death,more than fifty-four years earlier.It was vintage mother.In her beautiful hand,she wrote of her heartbreak and her determination to carry on.”此处的vintage mother采用的却是vintage的另一个意思:somthing which is the best or most typical of its kind(最优质的,最典型的)。该词义来源于葡萄酒的酿造文化,有“佳酿酒”之意。克林顿自传中这一段描述母亲句子应该翻译为:“然后,她给了我一份礼物:在我父亲去世3周后,当时23岁的母亲在朋友生日那天给朋友写的一封信,至今至少有54年之久。这是一个最善良的母亲,她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悲伤和决心。”“vintage mother”在此有“It’s typical of her”“In a good way”的意思,因此应该理解为一位“善良的、最好的母亲”,如贸然翻译成“老式的母亲”,则完全误解作者的原意。将源语传递成译入语的过程中,信息受制于译入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变形,原信息的内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或迁移,这就需要译者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对源语模因进行解码和微调,在符合责任规范的前提下,将其转换成译入语模因,使源语模因得以传播,实现两种文化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3.关系规范

切斯特曼认为,译者应在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确立一种恰当的关联相似性。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对等”关系。译者应该根据文本类型、委托人愿望、原作者意图、潜在读者需求等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关系,这就是关系规范。格特(Gutt)[13]在探讨翻译与关联时也有类似观点,即有些时候,译文与原文是否完全吻合对交际过程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切斯特曼认为没有唯一的完美译文,除了科学术语、法律文本等严谨的题材外,翻译应该可以多样化,每一种翻译任务对等值程度都有不同的要求。以汉语热词“山寨”的翻译为例,汉语“山寨”一词作为一个强势模因迅速得以传播、复制和发展。“山寨”被当作词缀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与不同的语境结合,其意义也不断发展演变,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模因复合体后被广泛传播[14]。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要考虑该模因在汉语中的意义嬗变,以此来斟酌翻译成英语时应对应哪个单词。

(1)北京市区玉渊潭公园内的“山寨鸭”亮相后的第二天,大黄鸭正式开始其大陆地区首秀。玉渊潭的“山寨鸭”是今年5月大黄鸭在香港引发热潮之后众多模仿品中最新亮相的一款。①

The mainland debut of the sculpture comes a day after a copycat appeared in Yuyuantan Park in downtown Beijing,one of the latest imitations on the mainland after Rubber Duck made a sensation in Hong Kong in May.

(2)俄总统twitter账号遭山寨版恶搞。

Fake Kremlin Twitter account mocks Russia’s President.

(3)山寨金正恩引人注目。

Kim Jong-un lookalike turns heads.

在例(1)中,“山寨鸭”中的“山寨”与仿制、盗版、假冒同义,于是译文采用copycat一词是准确达意的,因为英语copycat恰恰就是表示仿制假冒产品的意思。例(2)中,山寨指的是假的、非真实的意思,使用fake一词翻译非常恰当。例(3)中,山寨指的是长相与某人长得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里如果使用例(1)或例(2)同样的翻译就言不达意了,山寨明星脸使用lookalike一词来翻译才是准确的。以上三种对“山寨”的译法,用词不尽相同,却体现出了关系规范中提出的翻译多样化,在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确立一种恰当的关联相似性的原则。

三 英汉新词的多元优化翻译策略

切斯特曼指出,翻译策略也是模因,翻译模因库(meme-pool)里存在着大量的翻译模因、翻译模因变体或翻译模因复合体。每一种模因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也会在复制与传播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受到切斯特曼的启发,何自然指出,翻译模因库里有各式各样的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模因基因型是指源语和目的语的转化是一种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传播,分为等值模因和等效模因两种复制形式。

(一)模因基因型

1.等值模因。等值模因主要指语义的等值。在英汉新词的翻译中,音译和直译都能较好地实现语义的等值。语言中有大量用来表达该文化中独特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风俗、饮食习惯的词语,该类词语在目标语中没有对应词汇,翻译的时候,可以通过音译模因的传播来使源语转化成目标语。以原语言读音为依据,根据原语言内容的发音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发音相近的内容进行替代翻译。比如,英译汉中有关西方饮食习惯的新词:latte-拿铁、mocha-摩卡、cappuccino-卡布奇诺、cheese-芝士、macarons-马卡龙、bacon-培根、toast-土司等。汉译英的例子如点心-dimsum、(中式炒)锅-wok等。直译也能很好地实现语义的等值,但直译必须具有可读性,也就是说,译品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并且也不违反表达方式。比较成功的例子有soap opera-肥皂剧、headhunt-猎头、talkshow-脱口秀等。

2.等效模因。等效模因主要指语用等效,即不拘泥于源语的形式,以最接近源语信息的方式将其转换成译出语,以达到等效。译者是模因的被感染者,是解码者,也是语言模因的重要传播者。由于语言载体因民族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文化特殊背景的模因势必要转换载体后才能感染更多的受众。译者需要透彻了解源语文化,对源语词汇进行正确的解码,最大程度地传达源语的信息,以达到等效。比如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的英译,上述提到的“山寨”可以根据目标语的语境翻译为copycat(仿冒产品)、knockoff(山寨版的假名牌)、fake(虚假的)、lookalike(山寨明星脸)、spoof(山寨的艺术作品)等,而“山寨春晚”翻译成Grassroots Spring Festival Gala似乎更能体现出“民间”和“草根”的内涵。

等值和等效并不是两个对立的模因,等值模因以原文为原点,但并不忽视译文的效果和文采。同样的,等效模因充分考虑原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但也绝不能无视原文的本意。在实际翻译中,等值模因和等效模因应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二)模因表现型

何自然指出,模因表现型是指信息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化是一种非对等的复制和扩散。常规译法是基因型,具体译法是表现型。前者内容不变,后者有众多变体[15]159。

1.意译。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比如2014年两会中提出的“阳光财政”和“舌尖上的安全”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阳光”内含“公开、透明”之意,意译成 transparency of public finance。“舌尖上的安全”实际指的是“食物的安全”因此意译为safety of every bite of food,不但实现了意义的等值,也保留了源语文化的特色。“海龟(归)”-returned overseas graduate、“土豪”-nouveau-riche或vulgar tycoon、“托儿”-shill,dirve-in restaurant-“汽车餐馆/免下车餐馆”等均是意译。意译的使用能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性,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

2.套译。套译是英汉新词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模因,既不音译,也非意译,而是采取折中方法,采用本国语言文字中已有的词汇套用之。比如最近流行的“自拍”一词,可以套用英语现有的selfie一词来翻译。而由于韩国电视剧的热播而出现的“男神”一词,是由“女神”一词演变过来的,实质是对一种完美男性形象的赞美,因此可以套用heartthrob或Prince Charming来翻译。另一个网络热词“淡定”可以套用英语词组chill out来翻译。chill表示 to cool something down,比如chilled beer(冰镇啤酒),使用该词组能很好地传达“淡定”一词包含的“镇定”“冷静”的意思。成功的套译例子还有:女汉子-tomboy、学霸-a top student/a straight A student等,不胜枚举。

结语

本文主要从翻译模因论视角来探讨英汉新词翻译的规范与策略。语言中的新词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形式,语言的变异是由语言自身发展而产生的,语言发展变异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语言模因要进行跨语言的传播,必须通过翻译,翻译是模因的生存载体。切斯特曼从模因论的新视角对翻译规范和策略进行描述性的研究,把不同时期的翻译观点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翻译模因论。翻译模因论的引入为语言中新词翻译的研究开启了一条动态、有规律可循的道路。随着研究的深化,翻译模因论提出的翻译规范和翻译法则将越来越体现出解释力和具有指导意义。

注释:

① 语料均采自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网址为 http:// 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

参考文献:

[1]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3]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思想传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5]尹丕安.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杜洪峰.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看文学翻译中译者对翻译策略的把握:以索尔·贝娄的小说 Hidden Within Technology’s Empire,a Republic of Letters的翻译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5).

[7]吉文凯,瞿慧.翻译模因论视阈下的商务翻译教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

[8]陈孝静.个性化公益标语与多元优化翻译策略: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视角的一种解读[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1).

[9]卜爱萍.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J].上海翻译,2014(1).

[10]Hermans.Theo.Translation norms and correct translation[M].Leuven-Zwart and Naaijkens.1991.

[11]马萧.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3).

[12]李德超,邓静.传统翻译观念的逾越:彻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J].外国语,2004(4).

[13]格特.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4]武和平,王玲燕.强势模因的生成、复制及传播:“山寨”一词的个案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5).

[15]李捷,等.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李 青〕

Study of Norms and Strategies of the C-E Translation of Buzz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Memetics

LI Haih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Trade,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Guangzhou 511483,Guangdong,China)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s the process of meme transmission.The source language text carries the author’s ideas and cultual background.As the host of meme infection,the translator takes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ransforming and decoding the source language.Therefore,the C-E translation of buzz words should follow the expectancy norms and professional norms.The translator should use the multi-dimensional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in an effort to establish a proper relation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chieve equivalence or equivalent effect in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emetics;buzz words;translation norms;translation strategies

H315.9

A

1671-5365(2014)01-0108-06

2014-09-28

李海欢(1980-),女,广东韶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和语用学研究。

猜你喜欢
模因等值英汉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基于共同题非等组设计的等值结果评价标准研究综述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测验等值: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技术问题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