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内部矛盾论与高校协商民主实践研究

2015-02-14 08:01常智敏陈范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矛盾论协商矛盾

常智敏,陈范华

(宜宾学院 a.马克思主义学院;b.党委宣传统战部,四川 宜宾 644007)

人民内部矛盾论与高校协商民主实践研究

常智敏a,陈范华b

(宜宾学院 a.马克思主义学院;b.党委宣传统战部,四川 宜宾 644007)

新时期高校治理体系面临各种严峻挑战,各种新矛盾不断激发。创新协商民主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对新生的共和国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基本精神对于破解当今发展困境和凝聚共识与民心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其采用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今天的协商民主实践也有适用价值。高校协商民主可充分应用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基本精神与基本方法,建构一种常态的、能进行有效协商的工作机制,以便各协商主体能进行有效的联系与沟通,正确区分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矛盾,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情况予以分别解决。

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论;历史意义;当代价值;协商民主

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一经典文章。文章中,毛泽东同志首次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民内部矛盾”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对社会主义事业极富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理论论述,“阐述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和方法”[1],笔者将其概括为人民内部矛盾论。在全面深化改革之机,我国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各种矛盾会纷至沓来,高校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如何正确利用人民内部矛盾论的精神与价值,推进高校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紧迫性。

一 人民内部矛盾论历史意义再认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发表离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仅一年左右。当时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非常肤浅,对它的认识仅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过去对社会主义的零星阐述,二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表层的感性认识。所以,在当时我国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总体认识实际是朦胧的,也是单纯的,认为社会主义能很快改善人们的生活,能很容易实现人们的理想。在此状况下,当新生的共和国和新兴的社会主义事业遭遇国内外一系列矛盾的连续冲击时,许多人茫然不知所措。为了应对现实的重大挑战,毛泽东同志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论这一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发表,无论对于新兴的社会主义事业还是对于新生的共和国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一,第一次就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作了明确论述,回答了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矛盾,存在什么矛盾等现实问题。这不仅对于我党应对现实挑战有重要意义,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是一个创举。众所周知,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状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体论述较少,尤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少涉及。由此先天不足所致,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印象大多带有浓郁的理想化色彩。人们的基本概念是,社会主义是美好的社会,美好的社会是不可能有什么矛盾的。而作为社会主义领头雁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斯大林采取了完全错误的做法,他要么否认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要么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都视为敌我矛盾。可以说,受这一误导因素影响,世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者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缺乏认识。所以当我国正式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突然遭遇到了大量矛盾,“1956年全国部分地区所发生的罢工罢课,尤其是农民的闹社,还有大量的各种利益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2],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使得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感到困惑不解”[2],毛泽东同志正是为了应对严峻的现实挑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论。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论基于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就社会主义的矛盾、矛盾性质、矛盾存在状态及其演变作了详细阐述,概括起来有这样几层意思:(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3]214,但这些矛盾与旧有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二)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社会矛盾,两者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人民内部矛盾决不能用强制的方法来处理,但两者容易混淆。而且,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则有可能转化; (三)人民内部矛盾不是现在才有的,也不是个别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人民内部、各阶级内部及各阶级之间,还存在于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毛泽东在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基本性状后,还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具体问题、具体矛盾进行了分析与说明,以帮助我党广大党员和干部正确认识和解决当时面临的一系列现实矛盾问题,同时,这些具体论述又从实证方面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内涵。从以上情况看,人民内部矛盾论的提出在当时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关键在于它解决了广大党员、干部在现实中的困惑,“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3]213如果再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毛泽东及时地就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进行了理论说明和政策解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回答了现实面临的一系列紧迫问题。

其二,第一次就党在执政后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如何处理党群关系进行了新的阐述。我党原是革命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相互依存的血肉联系。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高度拥护和信赖我们党。新中国成立后,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和领导党,其地位、性质、使命均在发生变化,党与人民群众相互依存的天然关系不复存在,两者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种新角色状态下,原国家管理者、统治者与被管理者的基本矛盾,在我党与人民之间也会发生。而我党的广大党员和干部却还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因而不能正确应对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行为。面对人民群众的不满,广大党员和干部或者茫然失措,或者采取错误的斗争方式,致使矛盾激化。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论就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作了初步阐述。虽然毛泽东由于时代所限,并未清晰地指明我党地位、性质等的根本变化,因而也并未指明党应该实现转型的路径。但他阐述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革命战争年代是不同的两个时期,根本任务变了[3]218社会矛盾也在变化;二是在党执政的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存在具有广泛性[3]205,因而应该有应对矛盾的思想准备。这一精辟论述,消除了广大党员、干部认识上的许多迷茫,为我党正确处理执政后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指明了路径,故人民内部矛盾论应该说已经涉及我党关于革命党如何向执政党转型的问题,其影响不能低估。

二 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当代价值

我们要卓有成效地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正确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4]人民内部矛盾论的价值并非局限于当时,时至今日,虽然时代变了,形势变了,但价值仍在,尤其对推进新形势下的高校协商民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基本理论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复杂社会矛盾有指导意义,是我们推进高校协商民主实践的理论基础。人民内部矛盾论的许多观点直到今天仍是闪光的、正确的,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关于人民内部矛盾正确认识与处理的论述,今天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今天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巨大,其面貌与人民内部矛盾论发表时期相比,不啻于有天壤之别:无论生产力水平、社会物质财富,还是国家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抑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两个时段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无论怎样,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基本认识,不仅成为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而且还将成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的基本依据。另外,人民内部矛盾论中许多关于具体问题、具体矛盾处理的论断,至今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面对复杂困难与问题时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3]228,在文化艺术界、科技界等领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229,处理同民主党派关系时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234的原则等,这些论述仍是非常正确的经典之论,是我们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理论。

(二)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基本精神对于破解当今发展困境和凝聚共识与民心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我们推进高校协商民主需要掌握和把控的基本点。人民内部矛盾论针对的是50多年前的社会实际,但它体现的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的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的优良作风。虽然看起来人民内部矛盾论离我们似乎已较为久远,但其基本精神仍对今天具有指导意义。就今天的社会基本面而言,确实完全不同于5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当今中国已进入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剧烈的时代。在多元化状态下,一切事物、一切情况、一切现象都丰富多彩而又复杂多样,就连生活也多样化了,从穿着到居所,从饮食到出行均五彩缤纷。多样化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但多样化的结果必然带来阶层的分化、利益的纠葛、价值的分野、观念的歧异,一句话,必然带来矛盾的频发和复杂。再加上我国目前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一切都在向现代化发展,一切又都还处于不定型、不成熟的状态,这在制度建设上表现尤为明显,譬如我国的法制建设就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建立起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其司法独立性问题,司法权力运行机制问题等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些年来,群众对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司法公信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5],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6]故剧烈转型的现状无疑加剧了矛盾的爆发。因此,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我党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而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基本精神,恰好对当今的矛盾处理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人民内部矛盾论通篇是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的,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这样一段话:“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3]228这段话包含两个互相连接的重要思想:一是应尽最大努力不使矛盾扩大和激化,二是要最大限度地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只要抓住这两个基本点,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恰恰是我们推进协商民主实践所应秉持的基本理念。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基本精神显然特别适合于当下矛盾复杂多变且又充满张力的情况。只要我们秉持上述两个基本点,坚持对人民要好,对自己要严,由此出发去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就容易管控矛盾、消解矛盾,破解发展困境,容易凝聚共识与民心,当然也就容易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构建。

(三)人民内部矛盾论所采用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今天的协商民主实践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人民内部矛盾论大量采用了辩证分析、整体分析等方法。比如于矛盾的基本叙述就采用了辩证分析方法:认为矛盾普遍存在,有不同类型,处理不当可能转化等。又如关于少数人闹事的分析也极富有辩证原理。有人在新社会闹事,这在当时显然属于重大事件,即使在今天也不是小事。人民内部矛盾论对此则作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分析:首先认定这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是很不容易的)。其次是分析原因,闹事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官僚主义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这样既保护了弱者,又可促使当事干部冷静地去寻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次是指出坏事可能变好事,因为它“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义,教育干部和群众。从这一点上来说,坏事也可以转变成为好事”[3]237-238。这种分析方法显然非常适合于当下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处理,因为它立足于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对矛盾现象和矛盾原因的分析,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问题的根源和实质。这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想,即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思想。目前的矛盾尽管复杂尖锐,引起矛盾产生的因素尽管千差万别,但只要我们秉持人民内部矛盾论所倡导的方法和思想,那么任何问题、任何矛盾的解决都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

三 正确处理矛盾与高校协商民主实践

从上文所述可以看出,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当代价值非同小可,它对于我们正在倡导和推进的协商民主实践与制度构建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协商民主是我党在民主实践上的一种创新,亟具中国特色。它对于新中国的立国与发展,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发挥着持续而独特的作用。高校推行协商民主,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民主的扩大与延伸,是协商民主向基层、向社会的一种扩展。其探索与实践过程,将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与路径,从而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积极贡献。落实到怎样具体运用人民内部矛盾论的精神和方法指导高校的协商民主实践,则须考虑好以下事项和环节:

首先,应当清楚高校协商民主的含义与功能。高校协商民主实际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协商民主是指高校党委、行政以及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在决定高校发展及事关师生员工重大利益问题上,通过与师生员工及其代表沟通、反馈、讨论等方式来达成共识的过程。狭义的协商民主则是指高校党委、行政及相关部门与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就学校重大事务或相关事务进行沟通与磋商以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两种意义的协商民主,其对象、范围和需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当然,按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看,两种协商民主都是相通的,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民主政治功能。习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批评和监督,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可以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可以广泛形成发现和改正失误和错误的机制,”“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各项政策和工作共识不高、无以落实的弊端。”[7]所以,协商民主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巨大,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从高校来说,无论是广义的协商民主还是狭义的协商民主,都是高校化解矛盾、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谈谈如何推进后一种协商民主的工作问题。

其次,需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及高校面临的严峻挑战,充分认识推进高校协商民主对于提升高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作用。新时期是指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也是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特殊时期,新旧体制碰撞剧烈,利益分化问题严重,思想认识多元化现象明显,这些因素无疑催化了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尖锐性。高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对社会矛盾的敏感度低,又由于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个性和传统所使然,他们容易与相应社会矛盾共鸣。加之高校本身也身处市场经济活动漩涡中,自身也面临各种挑战,产生各种问题和矛盾,这些矛盾稍有不当就可能激化。所以如何凝心聚力,预防和化解高校现实矛盾,是新时期高校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此情况下,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构建,显然是预防和化解高校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凝心聚力的有效载体。从高校统战对象角度来看,推进协商民主不仅对预防和化解矛盾有效,而且确实是高校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校统战对象是高校教职工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许多人是“双高”(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属于高校教学、科研的骨干。从笔者所在学校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副教授以上人员有117名,占全校高级职称教职工的32%;博士有24名,占全校博士学历教职工的30%;处级干部有20名,占全校处级以上干部的15%。所以这个群体比例较大,由于他们地位、身份特殊,在全校师生员工中的威望与影响也大。如果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及时化解矛盾,不仅能团结这一部分教学、科研骨干,而且还可通过他们的影响和其他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到高校师生员工中更大一批人。这一意义显然不可小觑。同时,高校统战对象大多具有参政议政的热情,更具有一定的能量。他们大多关心学校的工作和发展,若随时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关注和愿望,会使他们感到学校重视他们的价值,自然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学校团结、和谐、民主的氛围,这是新时期任何一所高校所渴望达成的局面。所以,建构协商民主制确实是高校应对转型挑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增强学校发展竞争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

最后,根据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基本精神与基本方法,创新高校协商民主工作机制。人民内部矛盾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是要善于区分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矛盾,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情况予以分别解决,以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根据这一基本精神和方法,高校协商民主实践必须要寻求创新,建构起一种常态的、能进行有效协商的工作机制,以便各协商主体能进行有效的联系与沟通。如果缺乏这样的机制,既无法协商,更没有民主。要有效构建高效协商民主机制,可以考虑采取如下基本举措:其一,利用高校本身的党政干部组织系统建构常态的协商民主机制。高校自身干部组织系统是高校内最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实际又负有建构协商民主机制的责任。利用这一现存系统进行协商民主机制的构建,可以说是既便捷又有效。各高校只需对协商民主机制的主体、内容、注意事项等提出具体要求,并将其落到实处就可以了,无须另外准备资源和条件。其二,利用高校有关的专门性机构,建构特有的协商民主工作机制。高校有一些机构,肩负着某些特殊的协商职能。譬如统战部,本身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有经常性的联系、沟通职能和指导、协商职能,而且有通畅的渠道和有效的工作方式。又如校工会,本身负有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增进教职工福祉,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等责任,可以说在构建协商民主机制方面既责无旁贷,又具有某些特定的工作渠道和方式。故有效利用这些专门性机构,可以建构起一些固定的协商民主机制。其三,综合采用各种工作平台和有效载体,建构多重交叉复合协商机制。建构多重交叉复合协商机制,是现代化趋势下,加强信息交流,及时预防和化解矛盾的现实需要。要建构这样一种协商机制,目前可以采取的举措很多,譬如校级领导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的点对点联系协商机制,有关问题的专题协商机制等。不过在信息化时代,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沟通功能,建构快捷通畅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无疑是建构多重交叉复合协商机制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与途径。因为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将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高效地连接在了一起,使人们能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交流。这一特点为高校构建多重交叉复合协商机制提供了条件,其实也提出了现实要求。因为在目前的信息海量交流交换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及时的沟通与协商,很容易导致不良信息的泛滥和负面情绪的膨胀,这对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均是不利的。所以,建构多重交叉复合协商机制既有现实条件,又有现实需求。高校可通过相关部门建立微信、微博、QQ群等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高校得以及时和特定的协商主体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教职工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及时发布学校的新闻、政策、意见咨询等正能量信息。这样以来,就能建构起非常方便、快捷的协商民主机制。而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机制,对于预防和化解新时期高校的诸多矛盾,推进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而论,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论系统地阐释了我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方法,以崭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半个世纪后,重温这篇光辉著作,对于指导我们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4]按照其基本精神与方法,积极推进高校协商民主实践,创新高校协商民主的体制机制,一定会化解矛盾,破解困境,凝聚共识与民心,促进高校在新时期的健康稳定发展。

[1]孙全胜.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论的“进化论”[J].黑河学刊,2011(3).

[2]程美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当代实践价值的探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C]//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齐巧霞.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4):87-88,108.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01).

[6]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N].人民日报,2014-10-24(01).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02).

〔责任编辑:许 洁〕

A Study on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Universities

CHANG Zhimina,CHEN Fanhuab
(a.School of Marxism;b.Party Promotion and Solidarity Department,Yibin University,Yibin 644007,Sichuan,China)

The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s facing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in new era.Deliberative democracy provides innovation to overcome this challenge.Proposed theory on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show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governance,given that its basic contribution lies on both breaking the conundrum of status quo in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and re-establishing ideolog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n a broader consensus.Its use in the past lends a valuable hand to solving present problems in democratic participatory approach.The democratic participatory approach,practiced in universities specifically,could make use of the theory of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in new respects.Specifically,it can construct a routine an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of effective consultation;it can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multiple agencies;it can distinguish the right from the wrong;and it can adaptively address the problem with given changing circumstances.

Mao Zedong;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historical heritage;contemporary value;deliberative democracy

D641;A841.26

A

1671-5365(2015)01-0073-07

2014-09-28

常智敏(1956-),男,四川江安县人,教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陈范华(1968-),女,四川宜宾人,教授,主要从事宣传统战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矛盾论协商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