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秀梅 胡珂 周城林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
胡珂自拟胃复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
★ 徐秀梅1胡珂1周城林2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
目的:探讨胡珂“胃复康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电子胃镜及胃黏膜病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0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胃复康方+西药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对照组50例口服维酶素片及多潘立酮片;观察组50例口服胃复康方,西药同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66%,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胃镜疗效: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活检:治疗后观察组固有腺体萎缩块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舌像: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脉象: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安全性观测: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及造血系统、心、肝、肾功能损害等。结论:胡珂“胃复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萎缩性胃炎;胡珂;胃复康方;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类型,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疑难病,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1978年将CAG列为胃癌前状态,如伴发不完全肠上皮化生(IM)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ATP)则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1]。有报道称,CAG每年的癌变率为0.5%~1%,伴有异型增生时癌变率更高[2]。在我国,由于缺乏完整的大规模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故对其癌变率的报道差异很大,多数学者认为在1.5~4.5%之间。本病属中医学“胃痞病”“虚痞”“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范畴[3]。目前CAG尚没有统一的西医治疗方案,因此寻求积极有效的中医方法治疗CAG、阻断其发展,以减少癌变率,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胃复康方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胡珂教授多年治疗胃痞病的临床经验方,具有疏肝解郁、清化湿热、活血化瘀之功。2012年以来,我们采用胃复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将研究前1月内确诊为CAG的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3~70岁,平均(52.3±7.4)岁,病程7个月~24年,平均(10.96±7.50)年;对照组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23~70岁间,平均(52.1±11.4)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3.28±7.36)年。辨证分型: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主症:胃脘痞闷或刺痛,食少纳呆,两胁胀痛,善太息,面色少华,口干口苦,舌质红或暗红,可见瘀点,苔薄黄腻或黄腻。次症:嗳气泛恶,疲乏无力,身重困倦,小便短黄,大便溏,脉弦滑或弦细。肝气郁结,则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善太息;横逆乘脾,脾虚则食少纳呆,嗳气泛恶,疲乏无力,面色少华,大便溏;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气机不畅则胃脘痞闷,嗳气泛恶;水湿不化则身重困倦,湿日久化热挟毒则小便短黄,口干口苦;久病必瘀,故见胃脘刺痛,入夜尤甚;舌质红或暗红,苔薄黄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细为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之证。辨证依据:(1)反复胃脘痞闷、胀痛或刺痛史,起病缓慢,时轻时重;(2)食少纳呆,面色少华,两胁胀满,善太息,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大便溏;(3)常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等诱发;(4)舌质红或暗红,可见瘀点,苔薄黄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细。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2)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对受试药物过敏者或高敏体质者;(4)年龄<18岁者,5病程<3个月者及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维酶素片,0.2 g/次,口服,3次/日,多潘立酮片,10 mg/次,口服,3次/日;观察组:口服胡珂自拟“胃复康方”,基本方组成:枳壳20g,生黄芪、丹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各15g,莪术12g,柴胡、砂仁、三棱、党参、儿茶各10g,制乳香、制没药各6g,甘草3g,每日1剂,每剂水煎2次,每次用清水400 mL浸泡15分钟后煎至200 mL,共400 mL,两汤混合均匀后分2次饭后30分钟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
1.5 疗程 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6 观测指标 临床疗效、胃粘膜镜下变化及胃黏膜组织活检、舌脉、安全性观测[4]。
1.7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标准:(1)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示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胃粘膜组织活检示固有腺体萎缩,IM、ATP消失或减轻2个级度以上;(2)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胃纳转佳,胃镜示黏膜灰白区缩小,粘膜皱襞变平,粘膜颗粒、粘膜血管显露减轻,胃粘膜组织活检示腺体萎缩,IM、ATP减轻1个级度以上;(3)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或反而加重,胃镜及胃粘膜组织活检无改善或有进展者;以淡红舌、薄白苔为正常舌像。
1.8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计算,定量资料选用t检验,定向资料选用χ2检验,以P<0.05标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经3个疗程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50)
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χ2P观察组30155908.39<0.05对照组13201766
2.2 胃粘膜胃镜下变化 经3个疗程(3个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粘膜镜下变化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粘膜镜下变化情况例 例
胃粘膜镜下表现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χ2P血管显露461847283.89<0.05粘膜颗粒451448254.20<0.05皱襞细小471345224.40<0.05色泽变浅421140194.01<0.05
2.3 病理组织活检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取胃粘膜组织300块送检,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脉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舌脉为舌质红或暗红,苔薄黄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细。以淡红舌、薄白苔为正常舌苔标准,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淡红舌、薄白苔者为32例,对照组为17例,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脉象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变化不明显,此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组织活检情况 块(%)
2.5 安全性观测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未见造血系统、心、肝、肾功能损害。
自1957年以来,纤维胃镜运用于临床,为CAG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为其病理组织学研究提供可能,对CAG的早发现、早治疗意义非凡。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本病的西医治疗仍无统一标准,主要是由于西医治疗虽能改善症状,但对于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缺乏有效、可靠方法。中医学充分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经过反复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取得了确切疗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且中药具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展现中医学对CAG的治疗优势。
胡珂主任中医师,国家级名中医,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中医基础知识扎实,坚持研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长于中医辨证论治,尤善于脾胃病的论治。胃复康方是胡珂主任治疗“胃痞病(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的经验方,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其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减少腺体萎缩。胡主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后总结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以肝郁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能调节气机升降,为气机升降之枢,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言: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升胃降,则身体自安。《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沈氏尊生书·胃痛》曰:“胃痛,邪干胃肠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肝气不舒,横逆乘脾,脾受所伤,健运失司,水液停聚,日久化热,湿热雍滞,每致肠上皮化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无力统血、气虚无力行血,均可致瘀,脾胃虚弱,复感毒邪之气,瘀毒夹滞,则每致异型增生,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据此特点,胡主任创新性地拟出“胃复康方”以疏肝解郁、清化湿热、活血化瘀。
方中柴胡辛散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白芍酸苦微寒,主入肝脾二经,能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以调肝理脾,《脾胃论》云“中焦用白芍药,则脾中升阳,使肝胆之邪不敢犯也”。生黄芪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尚可补气摄血;党参性味甘平,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之气为要,《本草从新》云“补中益气,和脾胃……用以调补,甚为平安。”四药共奏疏肝健脾之功;蒲公英苦甘而寒,清热利湿,砂仁辛散温通,化湿醒脾;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薏苡仁甘淡渗湿,健脾益胃;脾喜燥恶湿,四药清化湿热,湿热去则脾胃自安;丹参功善活血化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三棱、莪术苦泄辛散,行气、化瘀;儿茶苦燥性凉,能活血、解毒收湿、生肌;制乳香、制没药辛散走窜,味苦通泄,入心肝脾经,能活血行气,消肿生肌;六药共奏活血化瘀之功;枳壳行气疏肝,兼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严谨,共奏疏肝解郁,清化湿热、活血化瘀之功。
综上所述,胃复康方创造性地扩充了CAG的辩证分型,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保护胃黏膜,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减少固有腺体萎缩,降低其癌变率,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1]孔岩君,魏睦新.慢性萎缩性胃炎复发的危险因素[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4):623-628.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3,1(1):5-12.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R256.3
B
2015-04-12)编辑:薛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