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探析

2015-02-13 11:50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王林喜特级教师
语文知识 2015年2期
关键词:出师表同义古汉语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王林喜(特级教师)

中学文言文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探析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王林喜(特级教师)

在文言文中,有些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同义复词,二是偏义复词。本文以中学文言文中出现的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为主,对这一文言现象作一肤浅探析。

一、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是指古汉语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语素复用,并列构成的合成词。构成同义复词的几个语素本来都是能够独立运用的单音词,由于它们经常连用在一起,后来就发展成为一个复音词。请看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两个句子: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例①中,“崩殂”一词是指皇帝的死亡。《说文解字》:“崩,山坏也。”引申为皇帝之死,是一种委婉的说法。《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殂”即死。《说文解字》:“殂,往死也。”可见“崩”与“殂”意思相同。例②中,“疲”,疲倦劳累。“弊”,本义是败坏,引申为疲乏。“疲”与“弊”意义相近,“疲弊”指百姓疲劳、物力贫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同义复词的特点是:由几个语素组成,而这几个语素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同义复词通常是由并列关系的几个语素组合而成。这些语素可以是实语素,也可以是虚语素。分类例释如下:

A.名词语素

宾客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波澜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干戈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宫室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槽枥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动词语素

崩倒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怅恨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倾覆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也。(《出师表》)

驱驰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咨诹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赏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C.形容词语素

穷匮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偏私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和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

长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忿恚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D.副词语素

将恐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仿佛若便得一山,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E.连词语素

至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借第令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在语法功能上,同义复词是一个词,所以与今天使用的形同而义不同的双音词有着根本的区别。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以下两方面要引起注意:

第一,不要把同义复词拆为两个单音词理解。如:

③数日,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例③中的“豪杰”原指才智出众的人,此指当地有声望的人。“豪”与“杰”已经凝结成复合词,不必还原为单音词,若释“豪”为“英豪”,“杰”为“俊杰”,便曲解了作为复合词“豪杰”的意义。

第二,误以现代汉语复音词套用古代汉语。如: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性的配偶。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常有学生以今释古,将古汉语中貌似复合词的短语当作复合词去使用。如把例④翻译为“带领妻子同乡来到这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便曲解了“妻子”的意义。“妻”指妻子,“子”指儿女,是并列关系的短语,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

辨识同义复词可采用字序对换法。古汉语中同义复词的字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换位置的,且对换后的意义是不变的。如:“波澜=澜波”“宾客=客宾”“干戈=戈干”“斟酌=酌斟”“长久=久长”等。现代汉语中也有这样的双音词,不过很少,而且对换后意义有所改变甚至截然不同。如:“妻子≠子妻”“生产≠产生”“身体≠体身”“响应≠应响”等。

二、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指由两个有关联的或意义上相反的语素合成的,而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的合成词。仍以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两句为例: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例⑤中,“存亡”即灭亡之意,“存”字在这里无意义。例⑥中的“异同”,只取“异”的词义,“同”字只是陪衬。因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赏罚应一视同仁,“不宜异同”即应该相同,不可能既求相同又求不同。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偏义复词的主要特点是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只有一个有实际意义,而另一个的意义隐退或消失,只起充当一个音节构成双音词的陪衬作用。由于古汉语偏义复词是以单音词的连用为基础,它和其他的双音合成词一样,经历了从临时性的组合到凝固成词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偏义复词的偏义是在句子中显示出来的,陪衬音节也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语境,陪衬音节就不存在了,偏义现象也随即消失。所以确定一个双音词是不是偏义复词,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断定。例如:

⑦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虞氏春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⑧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⑨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

例⑦中“刺讥”的只能是“失”,而不能是“得”,所以“得失”是偏义复词。例⑧中“得尊宠及所以废辱”,是有“得”有“失”之意,因而“得失”既有“得”也有“失”,不是偏义复词,而是一个并列短语。例⑨中的“得失”指利与害,例⑩中的“得失”指优与劣,也是并列短语,不是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的运用,从词的构成关系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连类而及,就是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语素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偏义现象。如: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兵”指兵器,“革”指甲衣,“兵”与“革”连类而及。“兵革”偏在“兵”义上,“革”不能说锐利不锐利,它不表义,仅起和谐音节的作用。中学文言文里,连类而及的偏义复词还有:

禽兽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鸿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体肤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园圃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父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二是异类而及,就是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语素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偏义现象。如: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睢不辱使命》)

“休祲”互为正反,“休”是吉兆,“祲”是凶兆,此处偏用“祲”义,“休”起陪衬作用,实指不祥的征兆。中学文言文里,异类而及的偏义复词还有:

异同不宜异同,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存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进退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孔雀东南飞》)

短长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越王勾践世家》)

死生所向天空阔,真堪托死生。(《房兵曹胡马行》)

饥穰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教学文言文时,对偏义复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逻辑关系。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这句话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作(劳作)”,而非“息(休息)”,故此处只取“作”义,“息”只作陪衬。因而“作息”偏指“作”,这样既合语境又合逻辑。

从偏义复词的结构上看,古汉语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陪衬语素具有临时性。如《诗经·邶风·绿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句中“衣裳”偏指“衣”,“裳”无义起陪衬作用,为偏义复词。如《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句中“衣”指上衣,“裳”指下裙,“衣裳”无偏义,保留各自原有的词义,为单音词连用。

从偏义复词的意义上看,古汉语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都保留了各自的意义,作为陪衬语素的意义并未消失,当凝固成复合词后,其意义偏向哪个语素,完全受制于特定的语言环境。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德,国家之基也。”根据上下文句的相承关系,“国家”偏指“国”,指晋国,“家”无义,只起陪衬作用。再如《短歌行》:“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从上下文词语的互相照应上,“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只取“契”义,是偏义复词,意思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不禁想起旧时的情谊。而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词义固定单一,当两个语素凝固成一个复音词后,其义偏向哪个语素是固定的,不能随文而异。如现代汉语中“女子”偏义在“女”,“子”为衬字,其义消失;“国家”偏义在“国”,“家”为衬字,其义消失;“好歹”偏义在“歹”,“好”为衬字,其义消失。不难发现,这些偏义复词中的一个语素的意义已经消失,它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

中学文言文里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不胜枚举,形成了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只有不断地积累并掌握它们的用法,才会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

猜你喜欢
出师表同义古汉语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正反同辞”理论在古汉语教学中创新研究——以“罢极”训释为例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出师表
掌握类文阅读方法 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以《三顾茅庐》《隆中对》《出师表》类比阅读为例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王洛勇朗读英文版《出师表》,网友:诸葛亮英语八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