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
——“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微格作文训练指导”课堂实录

2015-10-15 02:4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学研究室刘春文
语文知识 2015年2期
关键词:微格作文同学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学研究室刘春文

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
——“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微格作文训练指导”课堂实录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学研究室刘春文

屏幕出示:《一起在路上》: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课前,跟随出示的文字,同步播放歌曲刘欢的《在路上》,渲染氛围。)

一、无格——随心而作

师:今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一起在路上》。今天老师非常高兴,我们一起走在袍江中学的路上;因为有缘,我们彼此相逢在这个多媒体教室。大家来点掌声,好吗?(学生鼓掌)聚在一起是缘分。现在转过身去,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学生转身鼓掌)。

师:我们第一次相见,大家没看到过我,我对大家也不是很熟悉,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刘,绍兴人,大家可以叫我“刘老师”。彼此相逢,我们先来个“破冰之旅”,在坐的哪一位想把自己先介绍给我,或者说,你想推荐你们班的某个同学,也可以介绍你身边的同学,然后让同学猜猜他究竟是谁?

(出示幻灯片):无格——随心而作

破冰之旅——推介同学抒发情怀

1.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让大家记住他(她)。

2.请同学猜测介绍的究竟是谁?或者说说同学的介绍是否精彩?你能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吗?

师:如果同学能把你介绍的人说清楚,说得出是谁,那说明你的介绍很精彩。说不出来,又是什么原因呢?在座的都是评委,接下来,有请第一个同学,你想介绍自己还是别人?(把话筒给学生)

生:他是我们班的数学家,并且在我们班有着“一擎电脑”的美称。据我们推测,他的脑域应该开发20%,是常人的2-3倍,也许这还不够直观,在最近的一次数学测试中,由于题目的原因,大家的成绩都不容乐观,但他依旧以他不败的神话屹立在我们班的巅峰,以97的高分一举拔得头筹。大家猜一下他是谁?

生:(异口同声)吴耀峰。

师:为什么大家一下猜出是吴耀峰?

生:因为他的数学成绩是我们班最好的。他考试也非常好,我们班没有人比他好。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了介绍过的同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数学成绩特别好。老师发现,刚才同学在介绍的时候,有些字词用得很有味道,很幽默,主要是哪些字词呢?

生1:开发了20%的脑细胞。借助具体的数字,写出了他的脑细胞开发得很好。

师:脑细胞开发了20%。还有吗?

生1:是常人的2-3倍。

师:这位同学介绍的时候用了一些数字,所以你对他印象比较深。老师在听的时候还听到一些词用得很好,其他同学说说看。

生2:我觉得他刚才用了夸张。

师:除了用数字,还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老师还发现一些比较“潮”的用词。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3:不败的神话。

师:老师还听到“屹立在我们班的巅峰”“拔得头筹”……刚才男同学的介绍非常符合人物的个性,他之所以把他的个性说出来,是因为抓住了人物数学方面的特点,还像刚才两位同学所说的,用了一些数字和夸张。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用了“大词小用”,比如说“屹立在巅峰”等,一般情况下,“屹立”给人什么感觉?

生:非常伟岸,比较坚固,有气势。

师:说得非常好。所以“屹立”把这位同学的数学始终占据头位的情况展现出来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要把一位同学介绍清楚,首先必须抓住这位同学的某些特征,还应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说运用一些比较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你心中的某一个人,来介绍你心中印象深刻的某一个同学。那么,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是否尽善尽美了吗?

生:不是,还可以修改。

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改呢?有什么好办法呢?

二、入格——规范训练

师:教材是很好的范本,是我们写作借鉴的范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的是《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八下第一单元微格作文训练指导》,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请看第一篇文章《藤野先生》。(PPT出示语段——)

素材链接: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师:在人生的记忆长河里,恩师往往是让你难忘的。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当他远在异国他乡时,当他屡屡被人污辱时,在日本,却碰到了一个让他终身难忘的老师,而这个老师就像一颗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让他每每想起,总是如此地刻骨铭心。我们请看,这是他初次见到藤野先生的情景。我们有请班级里朗读最好的同学来朗读这段文字。全班同学思考一下藤野先生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大家推荐哪一位同学朗读?

生:周俊伟。

师:请站起来亮相一下!一位男同学,有点鲁迅的风范!

(生读该语段)

师:读错了一个字,哪一个?“便用”而不是“使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当时藤野先生在哪些方面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呢?

生:八字须、戴着眼镜、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挟着书。

师:老师问你一下,比如说外貌,他主要是抓住了这个老师的哪些方面?

生:面部特征:“八字须”“戴着眼镜”。

师:还有呢?

生:外型是“黑瘦”。

师:还有呢?

生:他说话的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师:除了这些,还有呢?

生:他的动作,“挟”“放”。

师:这个字读jiā吗?大家一起读!

生:xié。

师:这篇文章大家已经学过了,可还有许多同学字不会读。藤野先生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到过鲁迅纪念馆吗?二楼有一个藤野先生惟妙惟肖的雕像,可能雕像者就是按照这个描写来雕刻的。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白描”的手法。此前,大家接触过白描吗?

生:《湖心亭看雪》中出现过。

师:大家能背一下吗?

生:(集体背)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这里用的就是“白描”。白描是文学创作的手法,不雕饰,不烘托,寥寥几笔,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在《藤野先生》截取的语段下面点击出示“微格点击”:白描——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手法的三个特点: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师: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当把目光投射在自己生命长河中,他最难忘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片段。(PPT出示胡适的《我的母亲》相关片段——)

素材链接:

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师:在胡适的心中,母亲是个怎样的形象?

生:既是严师也是慈母。

师:文中是怎么体现的呢?

生:“气得发抖”可见母亲对我的行为很愤怒,她对我的言行要求很严厉。“舔”字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师:这个同学很能抓用词。他首先抓住总形象,然后把目光放在了具体的用词上。老师还被另外一个词感动了。哪一个呢?(生在下面似有所动,但没说)

师:“真用”。母亲只是听别人说的,不知此法是否有效,也没有科学依据。但作为母亲,她都愿意一试。用自己的舌头舔病眼,这是一位母亲对母爱的最朴素的诠释。

师:这个片段给你写作带来什么启示呢?

生1:用词准确。

生2:一字传神。

师:说得真好!我由此想到了一个典故,有关韩愈和贾岛的。

生:推敲。

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一个“敲”字就把夜晚乡村的静谧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的确,我们写文章要锤炼词语,有时写一个人,只要抓住几个动作、几个词就能生动传神。

(点击语段,下面出示“微格点击”:“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师:人生路上与你关联密切的除了人,还应有书。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片段:选自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请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生读)

师:大家记得自己的第一本书吗?

生:记得,我在幼儿园的第一本书。

师:当时幼儿园那一本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生: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是引领我走向知识殿堂的第一本书,也许那本书会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师:你用了“也许”,还有一个“里面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启示”,能够说说其中的一个故事吗?

生:蚂蚁搬家。

师:“蚂蚁搬家”,很有味道,刘老师也喜欢这个故事,那你觉得这个故事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呢?

生:我现在觉得还是龟兔赛跑给我的启示大。

师:你改了“龟兔赛跑”,为什么呢?

生:这个故事让我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占据多大的优势,都不能掉以轻心,也许你的对手在下一刻就能翻盘,所以时时刻刻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师:哦,真厉害!后面的几句显示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深刻理解。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学生确实要有一种竞争意识。一个初二的学生,能把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读得如此深刻,刘老师是非常欣赏的。我们无论是学习也好,生活也好;现在在学校也好,以后走入社会也好,都不能怨天尤人,应该有忧患意识,对吧?无论你是优秀的,还是后面稍微差一点的,既不能骄傲,也不能自卑。但今天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他讲的不是龟兔赛跑的故事,也不是感天动地的故事,他讲了这本书带给自己的一些小小的插曲。(PPT出示片段——)

素材链接:

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师:这里,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为何叹气?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他把自己的第一本书撕了一半给乔元贞,但是他还是能够全部背出来,所以他父亲叹气了。

师:请问父亲叹气的过程中,前面加修饰语“-----叹气”?

生:深深。

师:深深?为什么会深深叹气?此时他心里应该是怎样的?

生:有点无奈。

师:有点无奈,这个感觉也有。还有呢?为了儿子能够帮助别人,这时候作为父亲感到怎样呢?

生:为了儿子能够帮助别人感到高兴,为乔元贞的遭遇感到惋惜,感到悲哀。

师:“悲哀”一词感情似乎有点过了,比较欣慰又比较同情,但又显得无可奈何,这种复杂的感情,包含在一个“叹”里面,最后还说了一句“元贞比你有出息”。父亲接下来做的事情是抄书,然后装订。那么这种手法,我们在写作手法中叫什么呢?

生:神态描写。

师:这个父亲留给我们印象较深的在于那个“叹”字。他把人物的神情、手势、姿态等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而这些神态描写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这样的描写才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父亲之所以留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在于作者心目中留下的不仅只有父亲的某些事情,还有父亲的某些细节,包括神态、动作和语言。这是一个父亲的形象。

(在此语段下点击,出示“微格点击”:神态描写也就是把人物的神情、手势、姿态等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神态描写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接下来我们从国内走到国外。在第四课中遇见一个大文豪,是谁呢?

生(集体答):列夫·托尔斯泰。

师:列夫·托尔斯泰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生:温和。

师:温和?为什么会有这种温和的感觉?我截了一个列夫·托尔斯泰的头像,我还选了一段配套文字,我们全班同学来朗读这段文字。(PPT出示语段——)

素材链接: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师:在朗读之前,我先来检查大家几个字:髯、黝、绺、鬈。大家可以一起读。(全体学生读)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朗读这段文字,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思考:第一,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会描写得如此富有个性,主要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第二,这里用了一些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

生:“长髯覆盖了两颊”,写出了他胡子比较多,还有“黝黑脸膛”,写出他脸部的特征。“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运用了比喻手法。“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也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也就是说,写托尔斯泰,抓住了他的长髯、两颊、嘴唇,还有脸庞、眉毛、鬈发。作者在描绘的过程中除了运用比喻,还抓住了一些非常富有标志性的词,例如“覆盖”“遮住”这些词语写出毛发的密,还有如“纠缠不清”给人什么感觉?

生(全体):乱。

师:其他呢?

生:还有“堆在额头上”的“堆”,都给人感觉杂、多、乱。

师:正是这样,作者茨威格把列夫·托尔斯泰写得惟妙惟肖。所以,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外貌描写,也就是指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的描写。通过细致的观察,然后脱俗求新。我觉得,这四个字用得非常好,“脱俗求新”那就是一定要写得有个性,不能别人用过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你也用,那就没有陌生感。所以,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语言都要有陌生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努力表现人物的个性和风采。当然,有时候,我们适当地借助夸张来表现,可以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能引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所以,这样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让人感觉非常具有想象力。

(在此语段下点击,出示“微格点击”: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的描写。要细致观察,努力脱俗求新,去选择表现人物个性、风采的材料。就应当捕捉对象与众不同的特征,通过平凡小事加以表现。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师:其实,老师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所谓的细节描写。(PPT出示细节描写的概念——)

“微格”解读:“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师:刚才的四篇课文都是范本。通过范本,我们感觉到要写好细节描写,还应注意什么呢?细节描写往往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人物描写,要注重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而外貌有肖像、衣着、神态。第二,有时借助场景描写,它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比如说刚才课文里面母亲舔眼的场景,父亲叹气的场景,在具体的场景里面,能够让人物鲜活起来。第三,有时活动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小说里面用得非常到位,九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我的叔叔于勒》《社戏》中有很多环境描写,有的能够帮助写活一个人物。所以,细节往往能让人物鲜活起来,给人以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及富有情韵之感。(出示相应的板书)

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

三、“升格”——多维评价

师:接下来,请大家把从文本中所学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现在请把你刚才的口头作文,或者是你已经在纸上写的一些文字,借助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的描写,完善自己的文章。刚才的那位男生,你的文章是否已经尽善尽美了呢?请你先修改,待会有机会再交流,好吗?如果你一下子改不出来,找不到适当的词语,可以在旁边注明:我准备在这里加入什么描写,或者说准备怎么写,其实这也是一种思路。如果说已经写好而自己改不出来的,你可以请同桌修改,请同桌用红笔在旁边作批注。改的时候,可以修改他的错别字,改他的构思、修辞等,努力让人物鲜活起来。

教师点击屏幕出示:

1.请灵活运用刚才所学的技巧,修改自己刚才介绍的口头文字,并写下来,150字左右。(提示: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等描写)2.分组多维评改并投影展示。

(同学们有的静静地修改自己的文字,有的在互评交流,历时约5分钟)

师:我们先来看一位女同学的作品,书写得比较干净。这里,她自己只改了一个错别字“她戴了一副梅(玫)红色的眼镜”。女同学,你自己把这段文字朗读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帮你修改。(实物投影女同学的文章)

生(朗读自己的文章):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高挑的个子扎着一个马尾辫,眼睛不大,但充满灵气,看上去是个很文静的女生。

她戴着一副梅红色的眼镜。高高的鼻梁,小小的耳朵,白皙的脸蛋上有一张樱桃般的小嘴。她长得很瘦,尖尖的下巴,而且她长着有点方又有点长的脸,脸上还带着甜甜的微笑,十分灿烂。

她还是一个善良的女孩,我需要帮助时,她总会来帮助我。比如,中午我饭卡没钱总是她借给我的。每当借我东西时脸上也都是笑容。她的两只耳朵大大的,十分敏感,离得很远,都能听见说什么。

这就是我的朋友——桑丽娅。

师:你觉得自己这个介绍,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

生:第二段。

师:你觉得这第二段,最满意的是什么?

生:写了同学的外貌,她的微笑。

师:“甜甜的微笑”。所以你觉得第二段是自己最满意的。那最不满意的呢?

生:第三段。

师:为什么呢?

生:我没有具体描绘她。

师:自己也明显地感觉到这段很单薄,没有特别充实起来,也就是笔下的这个人物似乎非常平面。其实,我们每个同学写的时候,文章的优劣自己是知道的。这位女同学,刘老师觉得你很有修改文章的潜力。我们来看她自己很满意的第二段:“她戴着一副梅红色的眼镜”,这里“梅红色”的“梅”是错别字,应该是“玫红”的“玫”。“高高的鼻梁,小小的耳朵,白哲的脸蛋上有一张樱桃般的小嘴。”“高高的鼻梁”“小小的耳朵”如果模仿托尔斯泰的描写,“高高”“小小”可以借助修辞手法来表达。谁来试试?

生:如小得像火柴梗似的细细的鼻子。

师:这也是一种夸张。长得瘦,瘦成怎样?大家还可以继续!

生:瘦得像竹竿。

师:尖尖的下巴像什么?有点方有点长的脸又像什么?大家自己可以继续运用夸张、比喻来描写,使人物鲜活起来。又如“脸上的微笑”可以怎么写?

生: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师:也可以说“如四月艳阳天”等。但这些比喻其实别人已经用滥了,要使文章写得很有味道,一定要是别人没用过的,给人一种陌生感。你看,每当借我东西的时候,脸上都是笑容,这可以是略写,饭卡是详写,要详略得当。“她的两只耳朵大大的,十分敏感,离得很远,都能听见说什么”这句话……

生:矛盾。

师:你觉得矛盾,是吧?而这些她自己一点都没注意到。

生:因为上面说是“小小的”。

师:小小的,对吧?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必须改,“她的两只耳朵大大的,十分敏感,离得很远都能够听见说什么”上面说是“小小的”,眼睛不大,什么东西都不大,是吧?这个耳朵很大的,下面都很大的,我觉得这好像搭配不是很匀称的,你们说呢?所以我就觉得这好像有点怪怪的感觉。

师:最后“这就是我的朋友”,画龙点睛,这样倒是可以的,你们说呢?

四、“出格”——自成一体

师:接下来,请大家模仿这种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再修改一下。这里,老师也布置一个作业,你们把刚才我推荐的这几篇文章,比如说把《藤野先生》改为人物小传,你们去找一些资料,好不好?《我的母亲》来写一则心灵寄语,比如说“当母亲要用舌头舔我的病眼”的时候,写一个对母亲的深情告白。《我的第一本书》写一个二黄毛的故事。当然也可以写“我的同学”,也可以写别的,虚构一个故事。《列夫·托尔斯泰》,你可以对话列夫·托尔斯泰,来一个时光穿越,把“幸福”的含义揭示出来。比如说列夫·托尔斯泰,到底幸福还是不幸福呢?试着跟他对话。去看一看列夫·托尔斯泰的整本小说。

(PPT出示——)

师(小结):亲爱的同学们,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一堂课。在这里,我们走进了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也走进了你的文字,也让同学们一起阅读了你的文字。回去之后,请你用那饱含感情的笔,流淌出文情并茂、感人肺腑的靓丽语言吧!(屏幕出示这些文字)

如果你相信我,如果你喜欢我,请把你的文字投入我的邮箱:lcw7093998@126.com,虽然今天我们暂时分别。

下课,谢谢同学们!

课后反思

2014年3月26日,笔者举办了“刘春文微格作文教研专场”活动,这次活动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来自绍兴市区、越城区的80多位初中语文教师齐聚袍江中学。活动主要有三个环节:首先,呈现了一堂《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的研究课;其次,作了相关的主题报告;最后,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研讨。

越城区初中语文教学从2011年开始探索微格作文教学。作为教研员,笔者以自己主持并执笔的省级课题《初中网络作文微格训练的实践与研究》和市级教改项目《“先写后教”的初中作文微格训练尝试》为抓手,引领全区初中语文教学。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随着课题的结题与获奖,课题成果已在全区及全国诸多媒体专题推介并积极推广。

笔者倡导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加强微格作文训练,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文体结构套路。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有层次的训练,使学生的作文通过“微”训练,写得有“格”,力求在“无格”中“入格”,在“入格”中“升格”,最终达到游刃有余,自由“出格”。到了“出格”这个阶段,学生的作文也基本到了一种理想的境界了。

一堂课,到底如何切入呢?“单篇仿写,入格训练”大都没问题,笔者尝试“单元统领,技法分解”,开设一节微格作文单元指导课。这里,暂且记下自己的研讨设计意图——

一、拿什么教?一一一单元引领,微格导写

一堂课应该如何建构?该拿什么来教?这是最纠结的问题。

七—九年级的教材分别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作品等方面进行写作方法的分解训练。而许多教材又是按主题为单元编排,人教版也是如此。“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何发挥教材最大的效益?我选取“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这个切入点,将教材作为写作的范本,截取文本中较典型的素材。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水平及学校上课的进度,我选择了八下第一单元作文导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是一些叙事性作品,所选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作品中留给我们印象较深的有恩师、父母、同学、朋友等,是训练人物描写的典范之作。

基于阅读进行技法“仿格”训练。这里的“格”就是一篇篇蕴含着写作素材、写作技巧、写作文体、写作语言的文章,就如学书法的人描红用的书法作品,即“仿格”。“仿格者”通过对模仿之文的研究咀嚼和整体关注,让文章的审美意蕴、语言风格等要素打动自己的心灵,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语言智慧和语文素养,逐步达到“脱仿和创作”的境界。然而单元的写作点较多,笔者尝试从细节切入,力求让人物“鲜活”起来,以此统领整个单元。

二、该怎么教?一一一先写后教,回归本源

作文教学的起点在哪里?笔者主张“先写后教”,引领学生在一节课中,尝试“无格”的随性而作,“入格”的规范训练,“升格”的多维评改,“出格”的自成一体。

无格——随心而作,这是我课前特意安排的一个环节。配套第一单元的主题,我选取了刘欢的歌曲《在路上》,课前反复播放,渲染气氛。接着推出“破冰之旅”——推介同学。让学生口头介绍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然后让同学猜猜是谁?并简要说出依据。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并能抓住特征口头陈述,其实这是作文的原初体验,也是习作的初稿,在此基础上,推进第二步“入格——规范训练”。以教材为范本,进行素材链接,并逐个“微格点击”。选取第一课《藤野先生》中的白描,第二课《我的母亲》中的锤炼词语,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神态描写,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中的外貌描写。四个小的“素材链接”与“微格点击”,最后水到渠成引出“微格”解读:“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微格,并试着将自己的习作初稿再度“升格训练——多维评改”,教师组织学生自改、互改,并集体讲评,共同修改,既有具体的操作也有建设性的指向目标。最后的环节则是“出格——自成一体”,依旧是这几篇文章,但是改变文体及要求,让学生重新写作,既源于文本又出于文本,可谓用活了教材。

一堂课权作试水,因为受制于试教与场地,毕竟人在教研室,没有自己的学生随时可以交流探讨,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尝试诠释自己对微格作文教学探索的理念,因为时间的限制,有些环节,尤其是多维评改的环节,还可以更大限度地放开,让更多学生参与和交流。笔者写作此文投桃引李,希望将自己的成果与更多人一起分享,并期待引来更多的交流与切磋,共同探寻作文教学的春天。

猜你喜欢
微格作文同学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