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5-02-13 19:49潘广艳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监督班级

潘广艳

(安图县第三小学校,吉林 安图 133600)

浅谈小学生自主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

潘广艳

(安图县第三小学校,吉林安图133600)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主发展意识。学生自主管理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较好的德育教育的切入口,是让学生养成终生好习惯的最佳途径。

小学生;自主管理; 行为习惯;养成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像天生的一样牢固。因此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不仅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行为习惯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与尝试:

一、在自主管理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主管理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载体,因此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抓住每一个有利契机,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与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指导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本不懂得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也没有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搞好班级卫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幼儿园时期虽然得到了一些锻炼,但动手能力还是很差,很难完成班级的卫生工作,所以在刚开学时,老师要指导孩子分成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并进行小组成员的培训,明确自己的职责。然后老师还要做好示范。如,怎样拖地、扫地,如何擦桌子、擦玻璃,怎样清扫厕所担当区等等。等孩子掌握了这些要领之后,再实行“包产到户”,实行自主管理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室、担当区的卫生打扫活动,并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值周教师和值日小组长可以利用早自习、中午休息时间进行卫生检查,并做好记录、评比,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还要经常强调小学生的个人卫生,如,孩子的头发是否干净,依着是否整洁。规范孩子的卫生习惯要求,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零食,不喝生水等,并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采用上述方法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可谓双赢。

2.培养学生晨读的习惯

随着小学教学进度的推进,汉语拼音教学的任务越来越多,因此小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汉语拼音读法,如果孩子的练习量达不到要求,学生就很难掌握汉语拼音的读法,而晨读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晨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教师或学科代表领读,全班同学跟读;学生自己默读或大声朗读;小组之间朗读竞赛;学生范读,其他学生评价;甲组读,乙组评价,或乙组读,甲组评价,等等。当然在晨读时应该注意三点:一是教师要组织好。组织好就是要保证课堂纪律和秩序。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比较差。如果组织的不好,小学生来到班级之后,往往三个一堆,两个一伙的玩,不可能自觉地进行晨读。二是要指导好。因为小学生的读音往往不

够准确、规范,如何指导不好,小学生的读音错误就不可能及时得到纠正,长期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定势,很难改正 三是采用小组长轮流进行检查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小学生的晨读兴趣,因为学生小,可塑性强,换一种方法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秩序习惯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虽然改变了很多乱跑、乱走的现象,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良秩序的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就餐时乱跑、乱挤。每天中午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学校就餐,孩子的行走路线和行走姿势非常重要。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出现打闹、乱跑、乱挤,甚至出现踩踏的事件。因此在学生就餐时对其进行正确的秩序指导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1.就餐前:要养成饭前洗手的良好习惯。就餐铃声响起时,要依次按顺序排队走进水房洗手,同时要求做到安静。然后回到班级按小组顺序排好队,等待分餐,各小组负责人到岗监督。

2.就餐时:文明就餐,不要边吃边讲话,同时要做到节约饭菜,杜绝浪费,不偏食、不挑食。饭菜不够时,及时排队添餐。如不小心将饭菜掉在地上须及时清理,自己的桌面自己清,保持桌面干净,

3.就餐后:就餐完毕后,有序排队把餐具送到指定位置。除值日生外,其他同学迅速悄悄离开班级,做到不大声喧哗、不拥挤、不推搡、不勾肩搭背。保持教室及走廊安静。学生用餐后离开时,严禁将小食品带出班级吃。

二是课间操站队。课间操是解除学生学习疲劳,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活动。但有些孩子一到了操场就到处乱跑、乱闹,站队不仅慢,而且队型不规范,七扭八歪。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加强指导,反复强化,训练到位。为此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如“一个轻声,两个自动,三处整齐”的规则。即“轻声走,自动排队,自动对位,前看齐、左看齐、右看齐”。并按照规则进行训练,使学生在班级、走廊、操场反复练习,直到找准位置,站好队型,步伐整齐,以养成小学生的秩序意识,使其形成秩序习惯。

二、建立完善“一监督三反馈评价”制度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其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时常提醒,以便加以巩固,因此在小学生自主管理中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监督三反馈评价”制度。“一监督”就是在老师的组织领导下,建立以班长为小组长,班委成员为组员的监督评价小组;“三反馈’就是学生个人反馈、班级干部反馈和班主任反馈。

一是个人反馈制度。就是要求每个学生在周末以回顾的方式,针对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反思,正确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如自己一周的卫生情况,自己的晨读情况,上课间操情况,平时的行走、课间纪律情况等等。被监督检查组表扬了几次,得了几次良好行为小明星,并写出书面材料,向全班进行反馈交流,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

二是班干部反馈制度。根据班干部各自的分工,每天早晨利用晨会时间把昨天各自分管的情况在班级公布。包括个人卫生、晨读、间操及好人好事和违反纪律等情况,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及时在班级做出评价,并提出改正意见或建议,起到强化监督的作用。

三是班主任反馈制度。班主任根据监督评价小组的记录和自己通过观察所掌握的情况,在星期一班会时间,主要针对小学生在一周内的行为习惯表现及时做出总结,对行为习惯表现好的,或有进步的做出表扬,对表现不好的个别学生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实施“一监督三反馈评价”的制度时,一定要认真执行,持之以恒,强化监督。特别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包括课上、课间和各项活动中,按照要求和规则,加强监督与指导。如,学生是否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是否文明就餐,学生在走廊是否按指定路线走,是否做到轻声走,自觉排队,右侧通行。学生上间操时是否找到自己指定的位置,做操的动作是否规范到位,晨读时是否做到认真,有声有色的朗读等等。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并指导。放学时,也要观察并督在小学生自主管理中,班主任要尊重、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班级干部当成是班主任的助手,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成员,应该发挥班级主人翁的精神,让学生人人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以凝聚班级的力量。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主管理工作就有了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使小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提高自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促学生正确的行为姿势,使小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小学生自主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并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小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既是新时期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口,更是学生养成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I06

A

1673-456(42015)01-0108-02

2014—11—18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监督班级
班级“四小怪”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班级英雄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