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欲望都市的雾霭中
——论施蛰存小说中的都市心理景观

2015-02-13 22:52周德蓓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

周德蓓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行走于欲望都市的雾霭中
——论施蛰存小说中的都市心理景观

周德蓓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施蛰存的都市心理分析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选取都市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切入点,以精神分析手法勾勒都市爱欲潜流,肯定性欲的合理性。施蛰存责难文明异化和精神危机,以现代主义手法洞穿都市人心理现实和生存现实,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勾勒都市人潜在的心理图景,对孤独的都市人抱以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

关键词:施蛰存;都市心理小说;性本能;精神分析

二十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典型的大都市,杂糅的资本主义文明与传统中华文化,撞击出商业大都市的繁华与迷惘。作为一名熟谙上海生活轨迹的都市人,施蛰存准确地捕捉到现代都市的心理景观,勾勒出复杂的都市生活图景,在其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绝大部分作品是描写都市生活的。与当时主流文学倾向集体主义的创作主张不同,施蛰存的作品传达出浓郁的心理分析意味,倾向于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分析小说与作者的内在气质十分契合,施蛰存先天便有感伤的潜质,心思缜密且又敏感多思,素来喜爱李商隐缠绵悱恻的风格及李贺奇谲诡异的想象力,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浸润。上海这座大都市馈赠给他自由小资的生活方式,可供他细致地玩味都市生活的点滴;多元广纳的文化氛围,外国的各种文化思潮自由传播,且施蛰存精通英文和法文,常年择优翻译诸多国外诗文,他汲取了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并以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家显尼志勒的创作为典范,并翻译了显尼志勒的多部作品。天成的个性气质加上古典文学和欧风美雨的洗礼,构成施蛰存体察人生的独特艺术方式,促使他大胆地尝试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

一爱欲的棱镜:精神分析手法透视性心理

中国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的原欲,正如儒派强调的“克己复礼”的修养境界,将人的本能束缚在纲常规范的枷锁内,受到封建礼教“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桎梏,传统文学作品因此呈现出明显的“禁欲”特质。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吹响“民主”“科学”号角,反封建的“新文学”才蓬勃发展,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潮纷至沓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就在此时获得新文学家的青睐。精神分析的基本前提是将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划分为意识与潜意识两部分,意识只是漂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潜意识才是水下庞大的地基。潜意识虽隐而不现,不易让人察觉,但每种心理过程都是源于潜意识状态,潜意识才是真正的精神现实。然而潜意识的原型却是压抑的,包含着种种无法通过“稽查”而被压抑的活动,力比多是潜藏于潜意识内的原始生命能量,弗洛伊德早期著作将力比多等同于性本能,强调性欲即与生俱来的普遍的力量,是包裹于每个生命体中的内驱力。弗洛伊德在《“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中强调性本能的执著:“尽管人们努力于禁欲,但性本能总是任性而难以改变的”。[1]

精神分析理论这把崇欲的反封建利刃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转向,诸多新文学家借助该理论创作和分析作品,文学界开始宣扬个体精神,并提倡“人的文学”。鲁迅在小说《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谈到《不周山》的写作“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创造,乃至衰亡的”[2],女娲炼石补天神话的新编暗含着女娲的性压抑、性苦闷,采用了“茀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3]。郁达夫的多部“自叙传”式小说更是大胆自我暴露,《沉沦》中毫不隐晦地剖析空虚迷惘落魄知识青年的性压抑,致力于探索肉欲的苦恼和感官的刺激。对于精神分析理论,鲁迅和郁达夫等同时代作大多都是辅助性采用,而施蛰存则是广泛地采用,且手法也是最为娴熟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其提供了一扇捕捉人类心灵深处的窗子,透过性心理折射出都市人的心理面面观。

施蛰存作品中的人物时常表露出对性的渴望,爱欲流淌于小说的字里行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梅雨之夕》,通篇伴随着江南梅雨季节滴沥的落雨声,华灯初上的都市笼罩着空濛的雾气,“我”闲行雨中时萍水相逢一位容颜姣好的少女,恰似寂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段漫长的心理自白和纠结后,受到潜意识驱动的“我”鼓起勇气上前打伞送她一程,并肩而行时忽而觉得娇媚女子好似自己初恋的女友,继而又引发一连串的幻想,欲望在微风迷雾中随着雨点跳跃。小说没有任何关于情色的字眼,文字清丽疏淡,却将人物隐约可见的性心理过程细腻流畅地表现出来。身处繁华都市的“我”内心渴望挣脱现实的格局,寻求浪漫新鲜的恋情,作品中弥漫着隐约荷尔蒙的气息。如此纯熟应用精神分析手法还体现在《春阳》里对女性形象婵阿姨的塑造,尚是少女的她便抱着牌位成亲,这桩虚无的姻亲带给她巨大的财产,却只能守着孤寂和落寞过完余生。婵阿姨常年禁欲的身体在春日煦暖的阳光下重获了活力,冰封多年的性欲逐渐苏醒,躁动的欲望令她开始做起罗曼蒂克的幻梦,幻想着与菜馆里偶遇的年轻男子谱写一段激情的曲子。然而,萌动的欲望被银行管理员的现实态度完全熄灭,婵阿姨又变成了固守贞操的守财奴。施蛰存通过一个女性爱欲的压抑——复苏——狂热——消散四个阶段,将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形象化阐释出来,潜意识中遭到抑制的性本能逐渐浮于意识表层,主人公成为性欲的畅想者,然而遭遇到内心传统观念的冲突,最终无法成为爱欲的实践者。

性欲过度膨胀导致畸变、扭曲是精神分析的重要对象,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论及“性变态”的心理,常态的性需求无法满足,有时性本能会寻求变态的发泄方式,譬如用性对象的替代物来取代性对象,通过联想来满足性欲。《在巴黎大戏院》中,施蛰存塑造了一个恋物癖的病态中年男子形象。在大戏院一同看电影时,“我”接过年轻女伴递来的手绢,猥亵地吮吸起手绢里粘腻的鼻涕和痰,“舌尖上好像起了一种微妙的麻颤。奇怪,我好像有了抱着她的裸体的感觉了”[4]156,性渴望在变态的幻觉中得到了满足。《魔道》交织着诡异和神秘,恐惧的情绪在幽暗的色调衬托下亦幻亦真。施蛰存将性欲作为一面放大镜,认为“性爱对于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5],本能的欲求与都市文明规范产生冲突,爱欲被压抑于潜意识内部无法实现,焦虑和压抑便成为性本能的替代品,冲破压抑侵扰着都市人正常的生活节奏。弗洛伊德致力于挖开布尔乔亚文明的面纱,将现代人的性欲从潜意识内解放出来,同样,施蛰存的小说站在基本人性的视角表达个体欲求,揭去覆盖在潜意识上的幕布,细腻地表达都市人爱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并宣扬其存在的合理性。

二孤独的都市人:对饮食男女的人文关怀

传统中国文化与洋派文明在二十世纪初的上海交织出一派斑驳陆离的风情,霓虹灯下却不总有欢歌笑语,施蛰存笔下的都市人总是带着孤寂与空虚,他用人道主义的情怀俯身贴近饮食男女的生存世相。精神分析理论探寻到性本能是现代社会文化危机和人的普遍性焦虑的根源,文明旨在牺牲个体的性本能而加强物质生产活动,弗洛伊德一语中的指出文明人对待性欲的一贯态度便是“既想好色,又装得正经”[6],欲望被文明压抑、幻灭,伴随着的矛盾和苦闷随着资本累积愈演愈烈,城市生活愈加地繁冗和狂躁。施蛰存敏锐地捕捉到喧闹都市背后夹杂的性苦闷和孤寂,塑造了一系列患有“都市病”的孤独者。

首先是在婚姻生活中倦怠疲惫的已婚男女,《狮子座流星雨》中卓佩珊夫人对枯燥乏味家庭生活不满,嫌厌肥胖油腻的丈夫,对公交车上遇到的文雅年轻男子产生微妙的好感,为他温和的注视而欣悦和惊异,又听说看到狮子座流星雨会怀孕,数年未生子的她只得将愿望寄托在等待流星雨的梦境中,梦流露着渴求实现愿望,也隐藏着对婚姻、丈夫的不满和焦躁。《港内小景》里的丈夫表面上对病重的妻子柔和亲热,体贴地服侍在病榻左右,以促进妻子疗养为由而转移到建筑在南国的著名疗养院,实际上是为了便利与情人幽会。其次,都市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滋长了寻欢作乐的青年男女,《花梦》里闲散的夜游者祯韦一路追踪着一位散发着紫堇花气息的妙龄女子,他感到性欲似电浪般奔涌而起,有感而发“都会的人,现代的人,你知道,一个青年,一定是好色的”[4]415。花高价幽会调情后,才知晓对方只是个放浪的娼妓,缠绵一夜后被盗走钱包。《薄暮的舞女》中慵懒的素雯,优越高档的住所无法安放她孤寂的灵魂,情人破产落魄后只能重操旧业靠出卖色相为生,刚燃起稳定的欲望又瞬间破灭。最后,还有因生存而烦恼的知识分子和劳动者。《蝴蝶夫人》里的昆虫学博士李约翰因蝴蝶结缘妻子,家境微寒的李博士为增加收入而勤勉地工作,养尊处优的李太太却嫌弃他的迂腐和忙碌,与另一位体育学教授开始婚外情,寂寥都市中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无法维持婚姻的甜蜜及忠诚,目睹妻子和他人约会的场景后,李约翰感到发自内心的孤独和脆弱。《旅舍》内丁先生继承父亲的职务,却整日繁忙导致神经衰弱,惊慌失措地唯有选择旅行至乡野调节内心,然而在乡镇旅馆幽暗的房间不停地幻想被迫害的场景,焦虑、怀疑、恐慌的情绪弥漫在带有牡蛎壳窗子的旅馆。

施蛰存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都市男女焦躁烦闷的情绪,直指城市绮丽外表背后冷漠的人际关系,熙攘的闹市中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每个都市人都是孤立无援的,每一颗心灵都显得无比寂寥与空虚,优雅精致的都市饮食男女心灵深处都是孤独的飘零者。资本主义侵入都市使生活状态异化,繁华世界中暗含了无数人性的凄冷和阴暗,施蛰存对待都市人焦虑、压抑的生活状态抱以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将孤独的都市人挑选进作品内,责难资本扩张带来的精神创伤,暗讽封建观念对人性的腐蚀,肯定人的原欲的价值,要求将本能从文明规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三现代的现实:现代派创作手法折射现实

心理分析小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为中国现代文学探索出一个全新的领域,揭露了被文明规范所圈禁的人类原始本能,将目光投向人的精神世界。施蛰存的作品在艺术上同样具有高超的旨趣,采用西方现代派诸种创作技巧描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从现代的文本形式皈依到现实的精神家园。他在《关于“现代派”的一席谈》中谈到自己的创作是“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现实主义的轨道”[7]。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手法的借鉴是由内而外的,不仅吸取了精神分析对心理过程的把握和判断,而且适当地运用了精神分析的手段,例如《狮子座流星雨》中对梦学的有趣借鉴,卓佩珊夫人一直渴望孩子未果,等待狮子座流星雨时疲倦睡着,梦境中流星终于将把孩子寄托到她腹中。这便是对弗洛伊德《释梦》内核心观点“梦是本能欲望的满足”的形象化阐释。除却夜晚的梦境,施蛰存还精心构造了许多白日梦,《雾》里老处女素贞对爱情既怯弱又渴望,火车上对面座位温文尔雅的绅士对她表示倾慕,素贞一路上心潮澎湃,幻想了各种搭讪的可能,憧憬着未来与他接触交往。素贞的白日梦却由于心中的封建观念戛然而止,施蛰存将矛头指向了愚昧观念对现代人的雾化和蒙蔽。《鸥》中银行低级职员小陆在窗外看见一群白翅的鸥鸟掠过,引发了一系列的遐想和幻觉,数年未还乡的他涌起了故乡情结,还忆起幼年时代的意中人,一连串的绮念随着小陆飘荡的灵魂起伏。白日梦随着人物的意识流动,主人公的自我独白占据了大半篇幅,这种“意识流”创作手法记录了都市人的感官印象,意念随着叙事的主轴线蒙太奇式的跳跃、拼接,人物潜在的思绪真实地呈现在作品中,生动逼真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真实。

施蛰存的都市心理分析小说选取都市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切入点,也具有“陌生化”的效果,作品不再致力于编织引人入胜的情节,而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自我抒发,意识的自由流动阻滞读者接受过程,增强了体悟的难度和时长,唤回读者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思索。这种“陌生化”手法更体现在其魔幻类作品的架构内,自由联想穿插在诡异的文字之间,由内容到形式都反映着现代派的特异风采。然而,施蛰存对精神分析、意识流等手法的运用,并非是纯粹地创作实验,而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现代社会现实,从社会角度剖析人物心理过程,作品的叙事最终都回归于都市人庸常人生中的悲欢琐事,贴近都市人的生存现状。《四喜子的生意》中以人力车夫四喜子的口吻叙述,繁重的劳力和性苦闷令四喜子焦躁不堪,四喜子的烦闷最终以邪念作为突破口,他因摸了外国女人的大腿而锒铛入狱。还有诸如《特吕姑娘》里女店员秦贞娥因优质的服务态度得罪了男同事,得到告诫书的秦贞娥再也没有了好兴致,性情大变好似患了忧郁症。《妻子生辰》里终日消磨时光在办公室的小职员,因收入微寒无法为妻子购买生日礼物而产生窘迫和惆怅。施蛰存的现实主义最集中体现在《小珍集》的九个短篇内,《牛奶》《失业》《名片》等都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主人公与现代文明具有深厚的隔膜,却被现代文明逼得无法喘息。施蛰存以凡俗的视野为都市中下层小人物做真实写照,略带调侃和讽刺的笔触对都市社会做深刻的批判,尤其批判官僚制度、等级意识和资本主义对都市的侵扰,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现实及心理现实。

结语

施蛰存的都市心理分析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它形象化地阐释了精神分析学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都市人最深层的精神世界,挖掘出性本能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又为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尝试诸种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传播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却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致力于呈现都市的心理现实和社会现实。施蛰存塑造了一系列孤独的都市小人物,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勾勒都市人潜在的心理图景,真诚地关怀他们的精神创伤,理性溯源都市生活危机,责难现代文明对都市生活的异化。

〔责任编辑:王露〕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著,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三[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90.

[2]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13.

[3]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49.

[4]施蛰存.施蛰存全集:第一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施蛰存.北山散文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04.

[6]弗洛伊德著,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五[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142.

[7]施蛰存.关于“现代派”一席谈[N].文汇报,1983-10-18.

Walking in the Mist of Metropolises Full of Desire: Discuss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Landscapes of Metropolitan in Shi Zhecun’s Novels

ZHOU Debei

(SchoolofChinese,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Shanxi,China)

Abstract:Influenced deeply by Freud’s psychoanalysis, Shi Zhecun’s psychoanalysis novels of metropolitan select the city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as starting point, and apply the device of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o outline the desire undercurrent of metropolitan, and affirm the rationality of libido. Shi Zhecun condemns civilization alienation and spiritual crisis, employs modernist techniques to insight the city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living realities, and expresses his humanistic care and rational thought to the lonely urbanites.

Key words:Shi Zhecun;psychoanalysis novels of metropolitan;sexual instinct;psychoanalysis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15)05-0054-05

作者简介:周德蓓(1992-),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文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9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王安忆小说创作
漂泊中的追梦人
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论解读爱伦?坡作品中人物病态人格成因
从精神分析学视角看郁达夫的《沉沦》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精神分析视角下女性文学人物心理创伤研究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