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53)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代价的审视与应对
——评《道德代价论》
□李宁(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53)
伴随着改革开放每一步的进程,当代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无不带有清晰的现代化底色。现代化命题的提出避免不了对发展之路的思索,而这一思索又将始终伴随着对发展代价的拷问。发展代价,包括物质代价,更包括深层次的精神和道德代价。有学者这样描绘我们今天的“凡人”世界:“这是一个可怕的世界:没有激情、理想和对未来的展望,没有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的追求,只有冷冷的钱在流动,只有孤独的‘我’在徘徊。”[1]透过笔者冰冷的笔触,我们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在推进国家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国家、社会和个人在道德层面上也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代价与发展,当然是相生相成、始终博弈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漠视代价、盲目发展的借口。在这一过程中,理论工作者作为社会发展的剧中人,更作为旁观者,应有着多一份的冷静与理论担当。吴灿新教授的《道德代价论》基于现代性维度,通过对道德代价问题全方位、多视角的考察和理论梳理,辅之以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现代化建设等实践问题的探讨,完成了当下我国第一部紧密扎根现实、全面系统研究道德代价问题的理论专著。通读后掩卷沉思,书中诸多思想给人良多启迪:
要想纠正失误、降低代价,前提是对代价的清晰认识和系统把握。因此全书近48万字,在对中西道德代价思想做了清晰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主体章节首先用来建构道德代价的问题体系。对此体系,作者以非常形象的“三圈三层”来概括:第一研究“圈”是代价与社会代价的一般问题;第二研究“圈”是道德代价的一般问题;第三研究“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道德代价问题。在对三个研究“圈”的层层深入剖析中,展开对三个研究“层”(理论层、问题层、对策层)的搭建。整个研究中,以一般与特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全方位地展开对道德代价的探究:从概念的明确、根源的梳理、基础的把握,探究本质与价值;从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现代化建设、发展伦理的分析,寻找调控的途径与机制。全书逻辑严密、丝丝入扣,于循循的叙述中见精神,于历史的纵向审视与横向律动中见深度,在一定意义上,既有效填补了当前道德代价问题的一些研究不足,丰富和完善了道德代价的理论探讨,又为发展伦理学的理论拓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和成果。
具体而言,从研讨的具体内容安排来看,全书共九章,第一章重点探讨道德代价的含义,在厘清“代价”与“社会代价”基本含义、实质、特征基础上,进入到“道德代价”概念的分析和界定;第二章谈相关思想史;在此基础上,第三章着重探索道德代价的本质、规律及类型;第四章则颇有新意地在分析道德代价负价值之后,指出了其中的正价值;第五章追述历程;第六、七两章在探寻市场经济产生过程中道德代价产生发展的根源、规律基础上,着重解析中国改革开放道德代价的问题及现象;全书最后落脚到八、九章道德代价调控的方法与机制建设,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建构性的理论框架。
从伦理学角度,全面分析道德代价的产生、本质、特征,并探讨疏导与降低代价,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研究方法很容易以偏概全,或走入极端,或不接地气,或过于形而下,这就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必须采用多元综合的研究方法,以立场的客观、方法的多维整合辅助结论的客观和可操作性。
书中,作者精心选取视角与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法为基本方法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控制论方法、比较分析法和具体抽象综合分析法。尤其是辨证分析法贯穿整部著作,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辨证分析法,涵盖了全面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分析法、否定之否定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在文中灵活运用,显现了作者敦厚的理论功力。仅以矛盾分析法为例,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文中对改革开放道德代价问题的探索就是从这两方面属性展开,既肯定社会进步,又承认道德代价;既肯定发展善,又探讨发展恶;既谈道德代价普遍性,又重点突出特殊性。例如在探讨发展伦理学研究对象时,作者提出了发展伦理学是否需要研究发展恶,以及怎样认识发展恶的问题。作者紧接着指出目前首要问题其实并不是要不要研究恶,而是如何确定善恶的标准。在这个问题上,学界有三种看法:一是“生产力标准”,二是“社会进步标准”,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对这三大标准,不能简单套用,必须辩证分析,因此有必要引入“绝对道德价值”与“相对道德价值”范畴。前者表现为道德价值的确定性与绝对性,后者表现为道德价值的不确定性与相对性。用这两个范畴去认知社会发展进程时,就会进一步形成绝对“发展善”与绝对“发展恶”和相对“发展善”与相对“发展恶”两对范畴。用此两对范畴去分析复杂道德现象,就会发现各种道德现象均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因此,在用此方法探究道德代价价值论时,作者指出,道德代价其实质是社会生活发展在道德上的否定方面,首先表现为与进步价值相悖的负面道德价值。在绝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具有负面价值;然而,在相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又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主要体现为对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促动等方面。在阐释了黑格尔“恶的动力说”之后,作者指出,道德代价在绝对道德价值上是一种恶;然而,这种恶在相对道德价值上又同时具有“善”的价值,应当辩证看待这种动力作用。应当说,这一分析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厘清这一思路,将有助于人们更为全面客观地分析和看待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理论要为现实服务。道德代价不是当代才有,任何一个社会历史形式都有它的道德代价,且这种道德代价在当时特定社会均有其产生的特殊背景、原因和化解理念。这些理念对当下既有参照意义,又绝不能仅限于此,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时代奢谈道德代价研究,是抽象空洞的。因此本书从对道德代价思想历程的梳理出发,以史为镜,鉴照当下,再到道德代价理论体系的建构,尤其是代价根源的探讨,都是为了最终回应现实,为改善现实生活状态,指导社会生活实践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理论文化自信。因此全书亮点也是最终落脚道德代价调控论与机制论,既警醒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调控并降低道德代价,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建立起良好的协作机制,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提出走出这种高代价困境的可能方法与路径。
具体而言,作者跳出就道德理解道德的窠臼,分析“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分析“舆论引领、风俗熏陶、良心培育、法制保障、宗教辅助”的多种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代价观”,建议抓住“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与执政党的道德建设的关键,重点抓住“深化教育改革与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以“深化社会改革与加强职业操守建设为突破口”等方法,从一个更开阔多维的视角对道德调控的观念、目标、模式展开论述。
具体路径的分析之后,作者马上跳出微观分析,从系统论视角,提出减低代价的长远和宏观保障,即建立健全降低道德代价的调控机制,既需要建立和完善道德系统自身运行的内在机制:个体道德机制和社会道德机制;也需要完善道德系统与整个社会发展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机制:经济生态机制、政治生态机制、文化生态机制和社会生态机制。究其原因,正如作者所言:“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道德代价问题的所有分析研究,最终的目标不就是建立这么一个良好的自循环系统吗?这也正是《道德代价论》的高蹈之处。
通读此书,读者会发现,这虽然是一部专业系统的伦理学著作,但是读起来并不沉闷晦涩。在事理与现象的相互关照、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阐发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一个学者深刻的人文关怀与哲思精神。诚如作者所言,“改革开放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这一项最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衍生的道德代价问题之意义,正在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在世界广阔的舞台上导演出更雄壮、更威武、更辉煌的历史篇章。”这也正是此书带给我们最为平实的启示。
□责任编辑:温朝霞
2015—5—21
李宁(1977—),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