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预设问题解决策略浅谈
——以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为例

2015-02-13 20:31高洪新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预设思想品德教材

高洪新

(安图县松江中学,吉林 安图 133600)

未预设问题解决策略浅谈
——以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为例

高洪新

(安图县松江中学,吉林安图133600)

课堂教学需要课前进行预设,但即使是最完美的课前预设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未预设问题。那么如何解决未预设问题,本文从解决未预设问题的理论依据、解决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思想品德未预设问题解决策略

课堂教学需要课前进行预设,但即使是最完美的课前预设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未预设的问题。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的教学过程中,当我讲到依法维护隐私权这一问题时,我告诉同学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就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隐私权,还要增强个人隐私的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进而要求同学们列举出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同学们争先恐后,纷纷举出了符合“标准”的方法,我正为此暗自高兴。就在这时,一位同学在我的示意下站了起来,大声地对全班同学说:“当老师要求我们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时,如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电话号码,拒绝告诉老师!”。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出现了我事先没有预料的情况,同学们的表现五花八门,有的被这一同学的大胆表现惊呆了,张开嘴巴,望着我,想看看我会是什么态度;有的则低下头和同学窃窃私语,似乎在为这一同学拍手叫好;还有那些胆小的同学既不敢看我,也不敢和同学讲话,似乎担心教室里暴风骤雨将至。

一、问题分析

从当时同学们的反映看,这个学生的回答应该代表了一部分同学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反思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长期以来,由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的意识,总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现在学习了有关个人隐私的知识,觉得新奇,于是在思想上又进入了认识的另一极端,总认为只要属于自己心灵的空间都是隐私,容不得别人去认识了解。

二是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个别家长和教师为了解学生经常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搜学生书包等。虽这些行为可能出于善意,但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学生一直对此十分反感,渴望自己个人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教学中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对隐私的内涵没有讲透,没有分析什么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特别是没有澄清几个认识的误区。同时学生对当今的某些教育方式有抵触情绪,存在逆反心理,想挑战老师,挑战权威。

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教学正向着高效课堂迈进。教材是学生进行自主道德学习的文本,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针对性。如教室安装监视器,同学交往中的小冲突,学生日记内容被公开等内容就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教材在设计的形式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创设教与学的情境,如讨论、辩论、表演等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提升、总结经过思考、体验、感悟形成的理性认识,实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善于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本课的内容所涉及的是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该部分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本课内容是从道德、心理、法律等不同角度探讨有关隐私的问题,从更深层次整合道德、心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规定性,因为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是公民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的理解,反映的是个人深层的内心世界,因而思想品德只能在实践中进行,作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课堂经常交给学生探讨,“你该怎么办?”“你知道哪些解决办法?”“你赞同哪种观点?”“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些表现要求学生运用通过体验、感悟、思考、互动形成的理念,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要求学生践行道德与法律,将行为要求付诸实施。常言道: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必将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解决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未预设的问题,出现课堂意外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调整教学理念,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预设之外的问题

新课程强调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当意外发生时,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从容指导学生,并且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面对学生的种种想法,我们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指导,而不是居高临下,一棒子打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前面的教学片段中,学生提出不合理的意见时,虽经历了短暂的思考,但马上果断做出决定:趁热打铁,解决学生心结,而不是训斥、批评。

2.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知识和人文素养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理清前后知识的纵横联系,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拓宽展现自我的空间,从而激活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弄懂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谈得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随时捕捉生成的资源,灵活调控课堂,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此外,应对课堂意外,需要教师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应变的技巧和多门课程的融合能力。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同时,作为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我们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尊重课堂意外

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人到课堂活动中去。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和实践活动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然后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教师应采取积极鼓励态度,肯定学生的表现,跟着学生的思路,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对生成的新问题应小心呵护,善于倾听和引导,至少要让学生感到,只要是我提出的,老师都很重视,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不至于被浇灭,反而有可能激发他们自行去研究,而且只有用心倾听,才能明确学生的观点,并给以适当的评价与鼓励。如在前面教学片段中,“环顾教室”“频频点头”“不明确态度,表现出探讨的兴趣”“嗯,有道理”“带头鼓起掌来”等言行都是对学生的尊重、支持和肯定。

4.培育教学智慧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深刻反思,在反思基础上积累教学经验并最终形成教学智慧,再以高超的教学铲慧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艺术形成的必然逻辑过程。培育教学智慧,最关键的一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当教师通过观察捕捉到那些特别的信息时,不可打断学生观点,而要顺应学生思维走向,以此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共同研究。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扩大学生的生活积累

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要落实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基础在于扩大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是很难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的。

首先,对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要求学生学会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积累生活经验。其次,借助学生的生活经历,拓展和挖掘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与学生有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2.采用科学评价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有渴望认可的愿望,而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实现这种愿望的前提是科学公正的教学评价。评价不是简单地判断是与不是,好与不好,而是通过一种民主协商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把视角停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上,对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上,让课堂评价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敢于创新。首先,作为教师,要善于造敢问的氛围,即使是幼稚可笑的问题也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另外,教师要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通过诱导,激发学生联想,引导学生比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4.注重学生德行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是没有章节,没有单元的,它贯穿在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尤其是随着新课改、新形势的不断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它更注重思想的培养,品德的形成,更注重思想的引导和发展。当然其中还贯穿着各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是接受更多知识的载体,而且是具备自我获得知识能力的人才,更是要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公民。

G633.2

A

1673-4564(2015)05-0064-03

2015—04—27

猜你喜欢
预设思想品德教材
选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