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优化合作学习 提高英语课堂实效
王倩
合作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价值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接受,但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它在课堂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解决。主要从合理的小组构建、多角度的互赖关系、精心的任务设计和积极的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优化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标。
合作学习;任务设计;课堂教学
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缺乏自主性、参与性和愉快感,课堂学习效率低。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现在,合作学习已被很多教师接受,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黄远振 2004)。
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给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学生与善谈外向的学生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由于现在一般都是大班额授课,学生较多,因此教师可采取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如,可以将全班分成四大组,再将每大组分成三小组,每小组4~6人。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利用不同的小组模式进行教学。
我们可以用“荣辱与共”来概括组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也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生死与共”的关系,即只有所有的成员成功,他才能成功时,才会自主地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各个任务。因此建立多角度的相互依赖关系、建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环境相当重要。可以说,没有积极互赖,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地建立互赖的环境(朱旭兵 2005)。
(一)目标互赖
通常在合作学习之前,笔者会确立一个明确的小组目标,小组目标往往是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如“学会so...that与so that的用法,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这样学生便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同生死共患难”,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也要为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从而促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完成任务。一方面,学会所布置的材料;另一方面,确保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学会所布置的材料。为了检验合作学习的成效,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还进行了一个“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竞猜活动。在每组随意抽取两名学生(甲、乙),然后利用多媒体迅速向学生展示实物,要求学生甲利用所学句型对投影屏幕上迅速闪现的实物进行描述,而学生乙必须在背对投影屏幕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甲的描述来进行猜测。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在互赖的环境中迅速掌握学习材料,还提高了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技能。帮助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能力。
(二)角色互赖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通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即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任务,而此小组的其他成员无所事事。这种“搭车”现象的发生,通常是因为小组没有积极的目标互赖,在小组活动中缺乏积极的角色互赖,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因此,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以便小组责任具体化。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
1.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讲座决议和编写小组报告;
2.检查员:负责小组成员都能清楚说出小组内得出的答案或结论;
3.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小组其他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错误;
4.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
5.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给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这既可以增加小组学习的新鲜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主要的是让他们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享受他人为你服务与帮助的同时能为自己的小组贡献一份力量,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三)奖励互赖
当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进步或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优胜组内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出一期介绍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或生活情况的黑板报,或奖励课外英语书籍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后,笔者给每个小组计算出提高分,并对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平时的英语成绩给他定一个基础分,如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他的基础分可以定为80分。如果他的测验分数是85分,那么他的提高分就为5分,然后将组内小组成员的提高分相加,总提高分数高的小组胜出。优胜组内成员可以在本星期内减少作业量。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从而增加小组的竞争实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合作性的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教育性、趣味性、多样性、真实性及阶梯性原则(王坦 2004)。
(一)趣味性应与教育性相结合
课堂小组讨论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往往只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或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即任务的教育性原则(王坦 2004)。以JEFCBook 3中的一堂阅读课为例,在教学完成Lesson 26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后,教师仅让学生就课文内容——爱迪生一生的经历展开了讨论。在课堂中学生虽踊跃发言,讨论气氛也很热烈,但讨论后的汇报仅是照着课文中的细节朗读。这样的讨论实际上只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学生只了解了文中的信息,却没有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爱迪生的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更谈不上在思想上有所升华。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既要考虑问题的趣味性,又要考虑问题的教育性意义。
(二)任务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活动的多样性指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变换。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教室或户外,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业余时间。活动内容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力求有一定的真实性。例如,笔者在教授JEFC Book 3 Lesson 9时,在课前设置了如下任务: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噪音污染,并与本地区十年前的环境进行比较,然后作一个报告。这样各小组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地区河流、工厂等地实地查看,到有关部门向专业人士进行请求等。然后将所有信息作好归纳、总结后由各小组总结员向全班报告。然后再经过小组讨论想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各小组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在街道旁设立垃圾筒,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栏;从自身做起,少用一次性用品;不买含磷洗衣粉等。由于这项任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意义,每个学生都带着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项任务,并有了一次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锻炼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主体意识。
(一)小组自评
合作学习小组应定期地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并反省在小组活动中,哪些组员活动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哪些活动可继续或需要改进,以确保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但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使得小组合作缺乏真实的反馈,也就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改善与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小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其进行自评。
(二)组员互评
由于小组活动成果是以小组汇报或小组总分的成绩进行汇报,很难看出其成员个人贡献,而且教师也只会注重对小组结果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对个人的评价。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设计了组员互相评价表以满足小组成员实现内在“自我价值”的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从中能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引用文献
黄远振.2004.论合作学习的定位,实施与意义[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35).
王坦.2004.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朱旭兵.2005.小组讨论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3).
作者信息:124101,辽宁盘锦,辽宁省盘山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