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的人文精神缺失与改进策略探究

2015-10-14 01:34:55王建丹
英语教师 2015年19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英语教学语言

王建丹

考试与评价

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的人文精神缺失与改进策略探究

王建丹

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当前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成性评价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进而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针对人文精神缺失提出了改进策略,即树立多元化的评价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将IRE模式与IRR模式结合起来。

人文精神;教学评价;改进策略;教学体会

一、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价值:培养人文精神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重要的人文功能:其一,它是人类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的工具;其二,它是人类思想文化和情感的载体(潘存禄 2014)。因此,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其功能和生命力。《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多数教育家相信,学生是通过探究和讨论的方式而构建知识的。就高中英语教学而言,其核心价值和意义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主要标志,也是新《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根本体现。

新《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及其评价,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关注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也就是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二是关注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说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价值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实际上是由英语的语言性特征所决定的。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及其使用规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语言的运用,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藉由这些能力的综合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而言,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现状:缺失人文精神

语言学习是学生由内而外、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本身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被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窠臼,英语教学评价过度强调结果、关注语言与知识技能的实现、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弱化了学生成长、进步,尤其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功能,这显然不符合“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教学的结束”这一基本理念。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发展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因此,教学评价应该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也要重视学生情感及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正是形成性评价所追求的目标(刘薇 2011)。

现行的考试体制影响并制约着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及其效果。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以阅读理解、语法和词汇为主,对学生其他方面如文化意识、语言交际涉及较少。评价的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到评价之中,质性评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给学生的反馈依然以量化形式为主。“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这一理念没有被普遍接受,换句话说,就是英语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其重要的学科责任。由于形成性评价的缺失,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没有得到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无法很好地体现。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情感因素、价值观、人文素养等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学生的人文精神很难得到提高。

三、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改进策略

为了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评价并加以落实。

(一)树立多元评价的思想

单项评价模式只注重学生成绩,难以实现评价的根本目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丰富,评价主体与客体呈现一致性,评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学会运用多种评价模式,学习有关课堂评价的知识(王红艳、蔡敏 2009)。

首先,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进度,善于发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不足。教师可以指定学生自主评价量表,跟进教学进度,还可以采用提问或问卷调查等形式。

比如,在Module 3 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这一单元结束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下面的表格,评估自己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见表1)。

表1

其次,组织学生互评。在班级的小组或者英语学习小组内进行互评,学生互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同伴为自己指出优点与不足,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见表2)。

表2

再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是传统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口头的评价或是写评语,多多给予学生鼓励。

最后,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评语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家长评价可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针对学生自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还可以加强孩子与家长的亲密关系,体现更多的亲情关怀,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多元评价之前,学生对本单元仅仅停留在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层面。但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形成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他们不仅仅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也了解一些天文学方面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调动了他们对天文学知识的兴趣,能够主动去探究、钻研,更加深入地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其实,英语教材之中渗透着大量的思想情感教育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例如,有不怕牺牲、勇敢追求真理的哥白尼和伽利略;有为解救病人勇于探索、周密观察、认真分析霍乱病因的约翰·斯诺和发现并研制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有出生即将死亡(Born Dying)的小艾滋病患者顽强与绝症抗争,利用有限的时间帮助人们改变对艾滋病的恐惧;有的课文意在激发对弱者的同情心,呼唤青年志愿者参加义务服务工作,支援贫困地区或灾区、参加环保和拯救地球的活动(刘道义 2005)。这些课文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或感动,或义愤填膺,或勇于承担。

通过多元教学评价,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之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一纸成绩断定学生的优劣,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让其参与课堂评价。

例如,在学习 Module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时,剧中的故事情节贴近生活,人物形象滑稽,语言风趣,是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好材料。笔者先为学生介绍一些戏剧的背景知识,讲述戏剧的要素,然后要求学生在剧本中找出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句子,通过主人公的台词,让他们慢慢体会和欣赏动作、神态以及情节等,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短剧表演,学生自愿组成剧组,适当进行改编并排演。排练成熟后,集中表演,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评价,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最佳编剧、最佳演员等证书。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以鼓励和支持,从语言、道具、排练过程等方面给予学生帮助;还关注学生的表现,善于观察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短剧排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分角色扮演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让他们体会到得体运用英语的快乐,突出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从中不难发现,如果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因此,教师要建立一个平等、理解、相互信任的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

(三)结合IRE模式与IRR模式

所谓IRE,是指I(教师)对学生的回应(Response)给予评价(Evaluation)。这种传统的课堂评价观念将教师置于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往往以一句话就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话语权利不平等,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英语课堂上像“Excellent!Good!Well done!Amazing!或 NO/The answer is not right./You are wrong.”等评价语是教师最常用的。这些评价不仅具有笼统性,只停留在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浅层判断上,还忽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在回答正确后,并不满足于这些简单的赞扬,而是希望教师给予更多有意义的评价。但是,教师却不能指出学生好在哪,为什么好,学生在回答错误后,教师应该指出其错误的点在哪里,并指导其改正,而不是单纯地给予评价。因此,教师整堂课下来与学生交流不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不能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创造条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所以,IRR模式显得至关重要。而IRR是指I(教师)对学生的反应(Response)给予平等的回应(Response)。在这种课堂评价观念的引导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供知识,教师提供补充,共同去揭示文本的意义。教师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平等的回应,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这有利于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体现了民主型课堂的理念。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效果能引导课堂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应该善于将IRE模式与IRR模式结合起来。

在教授Module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笔者设计如下片段:

T:What festivals did you experience during the winter vacation?

Ss:The Spring Festival.

Ss:The Lantern Festival.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wo festivals?

Ss:(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

T:Do you think them wonderful?Do you like the festivals very much?

S:(经过笔者的点拨后开始作答)Yes,they are wonderful.

T:Great!What do you do during the two festivals?

Ss:(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

T:Would you like to know what do I do during the two festivals?

Ss:Yes!

T:Do spring cleaning.Enjoy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s.Think about it.What else can we do?

S1:Set off fireworks.

S2:Get lucky money in red paper.

S3:Pay a visit to friends and relatives.

S4:...

在备课的时候,笔者曾经预设答案:Great!/Wonderful!/I like it very much!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预料到学生听不懂问题。然而,笔者并没有用否定的、强硬的指责性评价,如“You are so stupid!”这样的话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窘迫,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破坏课堂气氛。相反,笔者是通过转述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用目标语回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不仅对学生的回应给予评价,而且通过转述问题的方式以及积极的引导给予平等的回应。笔者轻松的表情给予学生鼓励,舒缓了课堂紧张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最终也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挥。

结束语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种评价形式的相互融合。值得欣喜的是,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关注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人文精神的培养。人类社会的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以实践性为其核心特征的,课程改革同样如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课程标准,而是通过实践探索和实验研究推动观念更新、课标落地,推动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知识传授和人文精神培养的相互融合,协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引用文献

刘道义.2005.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浅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薇.2011.关于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

潘存禄.2014.论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学园,(6).

王红艳,蔡敏.2009.我国英语教学中多元教学评价的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

作者信息:316000,浙江舟山,浙江省舟山市定海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英语教学语言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有我语言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