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庆(贵州省威宁县哲觉中学)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合理运用
★李正庆
(贵州省威宁县哲觉中学)
【摘 要】语文是我们的国语,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在应用情境教育时,需要教师充分认识情境教学,通过一些情境教学视频和文章增强情境教学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善于发现情境教学中的缺陷,并及时学习优秀的情境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笔者结合自己对人教版教材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就初中语文过程中,情境教育的合理应用敞开论述,以求得到同行的指导和建议,促使更好地应用情境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育;教学过程
人教版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情境教育,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字和语言的学习,更是生活的真实体验,情感的真实演绎。并通过这样的语文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教材中的实例及情境教育,让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汉语词典》中“情境”一词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境地”。那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育就是将文本中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搬入教学设计,植入课堂教学。情境教育的实施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以教师为主体,主要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设施进行教学文本所需的情境创设,如音频、视频、图画、文字内容等。其旨在比较客观直接,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教学设计入手,通过学生的活动,以师生对话、个人或小组展示等方式与文本对话,如角色表演、朗诵阅读、想象描绘等,进而获得更好的心理体验和主观感受。
并不是任何好的教学应用都可以用到语文教学行为之中。语文学科相对于初中生而言,不同于理科类的逻辑思维的理解,也不同于英语等外语学科的记忆和应用,它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经验基础。因此,我们在进行情境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客观情境还是主观情境,都要注重情境的合理应用。
1.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境设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有异于教师。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不应该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而是要刻意地抛弃自己的最初想法,充分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去帮学生在此基础上构建情境。比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沁园春·雪》的时候,我们南通地区的学生虽然在冬天看到过雪,但是学生看到的雪是小雪,每年下雪的天数也很少,他们对大雪的认知还是比较朦胧,更无法想象文章中所描述的北国雪景的壮观景色。再比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缺少这种伤感的情感经历,或者他们当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无法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状况。因此,我们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思维构建。
2.符合当下时代发展实情的情境设置。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语文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并没有发生改变,从教材设置的角度,教学的目标没有改变,其教学的本身价值还是存在的,但是我们需要创设的情境却需要发生改变。比如,在笔者学生时代的时候,我国的跨江大桥只有南京长江大桥,在经济和交通约束下,笔者到限制为止都没有看过跨江大桥,脑海中对大桥的壮观更是无法想象。而现在的初中生外出旅游机会很多,对大桥的壮观和气派更是深有体会,就我们贵州省而言,就有世界跨度第二大的斜拉桥——北盘江大桥,而且它还是世界第一的基础最深,拉索最长的桥。这些大桥的壮观一旦映入眼帘的话,学生将终生难忘。而此时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国石拱桥》的时候,通过图片或多媒体视频来创设中国石拱桥的壮观和雄伟的话,学生并不会感到真正的壮观和雄伟,因为对于学生而言,这已经失去其时代发展的价值。
3.符合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情境设置。情境设置的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通过情境中的情节、背景、问题、语言、音乐等,很快投入到今天的学习之中。
由此可见,情境设置是绝对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情境设置必须要有一个度,这个度不能无限地超越我们的课堂,不能超越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超越学生的兴趣点等。比如在《登高》的情境设置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谈谈自己登高的经历,也可以用一段文字来描述自己登高看到的情况,而这一切也只是为了服务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境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偏离方向,不能让本课的教学服务于游记类说明文的撰写。类似的教学实例还有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教材本身的魅力来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情境的设置是一个服务性、引导性的修饰,让教学变得更生动、变得更实际。
4.凭借语言描绘情境。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描绘情境”,是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的融合,学生可以和教师一样,用语言描绘出特定的感人情境。
教师可以用整整一堂课来朗读一篇美文,也可以用整整一堂课来就书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语言的描绘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初中学生在表达方面不会像小学生那样“畅所欲言”,他们会加入理性的思考,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写作文时、看画面表述时,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写下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尽情表现风采,大声有感情地说出来。课堂会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显得热闹非凡,学生自然会对知识掌握得更牢些,更全面些。
情境设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和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无论我们采用主观情境设置还是客观情境设置,我们都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满足时代的需求、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只有满足这些要求后,我们的情境设置才是合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