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英
促进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探析
付玉英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就等同于抓住了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面对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钢花幼儿园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完善研训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目前,由于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大批非专业的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主力军。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但专业知识匮乏,责任感不足,导致教育实践能力低下,与当下学前教育发展现实需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除了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需求、学习态度、意志品质之外,幼儿园必须建章立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一)思想上引领
针对青年教师初入职时迷茫、徘徊和不知所措的状态,我们首先以情动人,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氛围,帮助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我们以“专业化角色”的定位来强化和激励青年教师,让“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这一观念深入心灵,由此来唤醒他们内在的职业意识,增强教师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以“新教师第一课”的入职教育、青年教师座谈会、“成长中的感悟”、“爱与责任”师德知识竞赛、“假如我是……”主题论坛等活动为载体,让他们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树立“园所发展我发展”的观念,使共同的愿景建立于无声处,有效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制度上保证
为了满足青年教师专业理论学习和教育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我们除了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外,还制定了教师培养规划、集体备课制度、师徒帮教制度等,明确了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职责、任务、目标和考核内容,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制度保障。按照制度要求,我们定期组织新教师的亮相课、青年教师的优质课展示、领域小组的研究课汇报、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大赛等,在适当的压力下激发斗志,促进成长。同时也是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记录下他们专业成长的历程。
(三)目标上导航
随着青年教师人数的增多,“一刀切”式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需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三格导航”的目标,分层要求,明确目标。一是对新教师的“入格”培养,重基础。对于入职1~2年的新教师,我们开展了入职培训、岗前实习、班级管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研训,重点引导新教师立足幼儿一日生活,适应教师新角色。同时安排骨干教师与他们搭班,通过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等方式,帮助他们及时梳理问题,积累经验,尽快成为合格教师。二是对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重反思。工作2~4年的青年教师,已经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基本的教育技能,为了促进他们快速成长,我们开展“学名师促成长”活动,充分利用名师的资源优势,通过读书、视频资料、名师面对面等多种方式去体验和感受名师的教学风范,让青年教师拥有自己的“学习偶像”,在学习—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积淀和提升。三是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养,重创意。工作5年以上的青年教师,经历了前两个历程,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幼儿园的宝贵资源。我们充分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外推、内引”的方式,借助专家的强大力量,让他们在更宽阔的视野下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扶植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实践中以课题研究为核心,请他们主持项目,引领研究、感受成功,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三格导航”的分层目标层层递进,让处于不同阶段、不同能力的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能够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潜能和动力。
(一)以园本教研为基础
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我们从园情出发,遵循“小处着眼、近处入手、实践引领、创新提升”的思路扎实开展园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富有个性地发展。
1.近处着眼。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和自身需要进行研讨,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是园本教研的出发点。为了及时了解教师需要,我们经常开展青年教师问卷调查、组织“答疑解惑”研讨会等活动,关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并梳理归类,确定研究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观摩、交流等研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排忧解难。
2.小处入手。我们提倡从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挖掘小问题进行研究,强化“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意识。如在离园前的环节,各班总是会有几分钟的空余时间,孩子们在消极地等待家长来接,造成了时间的隐形浪费。对此,我们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讨论、反思,挖掘此环节中蕴含的教育契机。教师们结合园所的安全教育要求,确定了“安全每天谈”活动,每天离园前利用5分钟时间,组织幼儿开展安全教育谈话活动,帮助幼儿及时梳理经验,提升其安全意识,消除了消极等待现象。“小处入手”的教研思路,让教师深切感受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需要静心观察,悉心研究,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实践引领。紧紧围绕教师的实际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引领和研究。根据非专业教师的特点,我们把园本研训的方向定位于:研究领域———把握各领域的特点和关键经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研究教学法——掌握基本教法,筑牢基本功,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功力。
4.创新提升。鼓励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加教改实践,在“假设—实证—反思—调整”过程中不断成长。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过程中,我们鼓励青年教师组织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并以专家指导、外出学习、互学互看、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方式加以引领和帮助,使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不断更新,更加贴近幼儿游戏需要,在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的同时提升着自己的教育境界。
(二)以自我反思为阶梯
孔子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认识上,而是要真正回归到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上。我们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天记录活动反思、每周撰写一篇观察记录,每两周写一篇个案分析,每月写一篇班级工作分析,引领青年教师以行促思、以思助行,把教育实践与研究有机结合。教师通过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善教育行为,使自己的思路逐渐清晰,视野不断拓展,逐步成长为有思想的教师。
(三)以科研引领为突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注重兴科研之风,以科研引领突破教师成长中的难题,达成了“人人做研究的主人”的思想。园所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市级区级课题研究,教师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课题研究过程中,园长亲自挂帅,把课题目标层层分解,通过一个个目标的有效落实,使教师懂得了科研并不难,科研就在一线教师身边。随着研究过程的深入,教师们从懵懂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感受着科研的乐趣,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组建研究团队,彰显同伴互助
实践证明,建立研究共同体,加强同伴互助,打造团队合力,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为此,我们打破了以往由园所确定教研组的单一模式,从尊重教师的自主性和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出发,开发了强强联手、就近组合、优势互补、同主题联合等多种形式的研究团队。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在相互支持中做到“各尽所能”,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勇敢面对挑战并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绩效考评中,我们实行班级捆绑式考核,坚持每月底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工作质量分析会”、学期末开展“优秀搭档”讲述和“优秀班集体”评选活动,激励青年教师增强“少了我不行”的责任感,努力创先争优,为了集体荣誉而不断努力。
(二)创新褒奖机制,体现自我价值
为了引领教师发挥特长,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我们坚持开展“星级教师”“特色教师”“孩子最喜欢的教师”评选活动,同时建立了奖励制度,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每学期末评选“特殊贡献奖”“奉献奖”“临时承担任务奖”等奖项,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予以表彰,让教师们都能在幼儿园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身价值,在激励中进取。这一制度为全体教师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使教师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更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责任编辑:陈兴安
付玉英,天津市东丽区钢花幼儿园园长,天津市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天津300301)。
G610
A
1671-2277-(2015)05-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