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分析与研究

2015-02-13 06:07张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核实英语课堂话语

张洁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分析与研究

张洁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教师话语作为大学英语课堂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起着目标语的示范作用,在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话语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和语言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四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话语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教师话语量、提问方式、交互调整特点和反馈方式,试图从中找到教师话语的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话语量;交互调整;提问方式;反馈

一、教师话语研究的必要性

21世纪英语作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语言被人们广为使用。在我国,英语亦受到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的普遍重视。在大学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大学英语课程较为系统地学习英语。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可理解语言输入的一个主要来源。程晓堂指出,教师话语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可见,教师话语的准确性、有效性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对教师话语的分析研究已成为众多英语教师关注的课题。

二、理论基础

Chaudron曾指出,教师话语具有英语本族语者的一些特点,如放慢语速,延长停顿时间,夸张地发音,更多地应用停顿、重复,较多使用简单的基本词汇和简单句等等。教师话语是贯穿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它也是学生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和目标语的信息来源。

Krashen的“输入假设”指出,语言习得是通过对目的语的理解实现的。语言教学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就是教师话语,教师讲解课文,提问,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这些都无疑是学生语言输入的过程。Long的“交互假设”在肯定了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英语教师应尽量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多与学生交流,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际,而非教师单向的输入。Swain的“输出假设”指出,只有当语言学习者注意到其语言与目的语之间存在差异,他才会自觉地开展学习,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这一过程促使学习者不断习得目标语的新的知识。针对这一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调整自己的话语,给学生更多意义协商的机会,加强课堂交际,促进其语言输出。同时,教师话语应当准确、连贯,这样的语言才能促进语言习得。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自然调查法。笔者随机选择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四位大学英语教师以及他们所带班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均为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笔者从教师话语量、提问方式、交互调整特点和反馈方式等方面对四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做了观察、记录。笔者随堂听课,观察记录了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每节课45分钟。为了保证被观察教师话语的真实性,在进入课堂前笔者并未通知这四位教师。笔者详细记录了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同时,笔者采用访谈的方法,了解、记录了学生对教师话语的反馈与评价。每个班有15位,共计60位学生参与了访谈。这次接受访谈的学生虽有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学生,但他们学习英语时间较长,且母语多为汉语,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未考虑少数民族语言对教师话语和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

四、分析结果与讨论

首先,笔者通过课堂观察记录了四位教师的话语量。结果表明,四位教师的课堂话语量均占到课堂总时间的70%到80%,其中有一位教师的话语时间达到40分钟,远远超出学生话语量。在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放在导入知识点,讲解词汇、语法、课文,即便提出问题,也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的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单向交际,学生讲话的机会较少,阻碍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访谈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发现,那就是教师话语大大多于学生话语。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认为教师话语时间占到总课时的2/3,即25到30分钟的学生比例有57.8%,只有2.1%的学生认为教师话语时间较短,不足10分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四个课堂中,教师话语仍占主导地位,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管理者、示范者和信息提供者的传统角色,而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际却很少,学生提问,与教师进行意义协商的机会不多,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针对这一点,教师可多采用小组讨论或鼓励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话语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也要有更多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笔者对四位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了观察、记录。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是课堂提问方式的两个类型。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称为展示性问题,“What doesnegotiationmean?”就是一个展示性问题。展示性问题侧重于对词汇、语法、课文的理解。而提问者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称为参考性问题,如“IfyouwereMary,what would you do?”这类问题更注重学习者语言的输出,使学习者的语言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课堂观察的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性问题占到教师提问总数的83%,而参考性问题仅占17%,远远低于展示性问题的数量。通过分析学生访谈的结果发现,认为教师课堂上提出的答案确定的问题多的学生占到58.2%,且提问多是关于词汇、句子结构的,与课文理解有关的则较少;认为老师课堂上提出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多的只有18.7%,这一比例只占到展示性问题所占比例的不到一半。可见在被观察的四个大学英语课堂里,教师使用的参考性问题远远少于展示性问题。事实上,参考性问题更能为学习者提供课堂交际的机会,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语言的表达,不断调整自己的话语,促进语言习得。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展示性问题检查学生对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掌握情况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数量,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延长每次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输出的质量。

再次,笔者观察分析了教师话语的交互调整特点。交互调整的方式有理解核实、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根据Long、Chaudron以及周星、周韵的解释,在英语课堂上,理解核实主要指教师核实学生是否听懂了自己说的话,如“Do you understand?Are you clear?”确认核实指教师核实自己是否理解了学生的意思,如“youmean…”澄清请求指教师要求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或帮助自己弄懂其之前说的话,例如“Do youmean…?”“Can you explain…?”事实上,在这三种交互调整方式中,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核实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学生的意思,要求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学生在目标语输入的同时,有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际。课堂观察的结果表明,四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理解核实最多,占到总数的84.3%,平均数量为11个,而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分别占到8.5%和7.2%,平均数为1。不难看出,四位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了理解核实,并且通常是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当教师与学生交流出现困难时,四位教师会通过确认核实的方式与学生继续交流下去,这给了学生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机会。但总体而言,教师使用理解核实较多而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较少,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进行意义协商的机会,不利于语言的内化。

最后,笔者还就教师的反馈方式进行了观察记录。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四位教师在面对学生课堂发言时,均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对学生的回答经常加以简单的赞扬,很少打断学生的讲话,对于学生回答中的错误,通常不会马上纠正,但会在之后指出并加以改正。可以说,在课堂上教师都采用了积极反馈的方式肯定、鼓励学生。但笔者也观察到,教师通过启发,给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机会较少,面对学生的发言,虽加以表扬,但很少点评。根据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给学生自己纠错的机会,教师可通过确认核实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语言上的错误,进而有意识地调整语言输出。另外,对学生发言的点评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机会。

笔者根据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的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的话语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话语占到总课时的70%到80%,相比之下,学生话语时间不足。(2)课堂提问过程中,展示性问题多而参考性问题少。(3)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理解核实多而确认核实、澄清请求少。(4)在反馈方式这一点上,教师多以简单赞扬、肯定学生的表现为主,但是针对学生发言的点评较少。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教师管理课堂、组织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讲解词汇、语法、课文、开展活动的过程,无一不是学生语言输入的过程,大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这点。然而,在学生语言输入的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对目标语的应用,以及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输出。教师应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多运用参考性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多些确认核实、澄清请求;赞扬学生的同时,多些点评等等。

在此次研究中,虽未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班级展开调查,但作为一所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话语质量,多给学生课堂表达的机会的同时,还应多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使自己的英语教学更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其语言习得。

[1]陈计庄,张菁.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特征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8(1):58-62.

[2]董艳焱,任铭静.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话语权”的迁移[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2009(4):159-161.

[3]李霞.教师话语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80-583.

[4]王坤,康捷.英语课堂交互活动中的教师话语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1):122-126.

[5]王燕.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对比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9(7):98-100.

[6]胥国红.教师课堂上的“言”与“行”——对一堂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11.

[7]张会平,刘永兵.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10(5):356-363.

[8]张倩,王健.大学英语互动课堂教师纠正性反馈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106-110.

[9]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9-68.

G642

A

1673-0046(2015)3-0110-02

猜你喜欢
核实英语课堂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