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娟,孙国栋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女大学生意外事件频现,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安全伤害等事件更是不时见诸互联网,女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女大学毕业生正值风华正茂时期,对社会认知度尚不够十分成熟,思想较为单纯,往往对危险的评估能力和防范意识不够强,容易在就业选择阶段受到安全伤害。研究女大学生就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体质方面女生较男生弱,在遇到危险时女生的反应速度较男生慢,力度也小。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女性是弱势群体,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更是比较多。例如,在参加一些人员复杂且拥挤的大型招聘会时,容易发生挤伤或者踩踏的情况,某些女大学生更是性骚扰的对象;或由于求职心切误入传销组织被控制人身自由,少不经事、误信人言被骗拐卖沦为性侵的对象,轻则丧失人生自由或受到身体伤害,重则失去生命。
伴随着大学扩招,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变得复杂且更加严峻,要想找到个人满意的工作并非易事。女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浅,心地善良,遇见骗子的花言巧语很容易上当。因而,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除了人身安全之外,最容易发生的就是被骗钱财,从而给自己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样的案例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一般都会将自己的个人情况和真实信息放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中,在招聘会上遇到合适的单位会主动投递一份简历。这虽然便于用人单位掌握自己的信息,但是也增加了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另外,比纸质信息泄露传播更危险的是网络信息的问题,一些求职网站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可以随意浏览,给别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
当前就业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使得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经常会遭遇到性别歧视,难以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加上对就业政策信息缺少必要的了解或对用人单位的信息把握不对称,在没有找到正常合理的发泄渠道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悲观情绪,给自己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面临着人身、财产、信息、心理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防范意识淡薄是女大学生出现就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面对当前竞争力加大的就业环境,当看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工作岗位时就投递简历,这时候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加上缺少社会经验,对招聘信息的真实性甄别能力不强,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些企业也成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在管理上,一些私营企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上还存在一些漏洞。社会监督管理部门的缺位也使得毕业生的正当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一些不法分子为利益所驱,混进毕业生就业市场谋取不正当利益,进而侵害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目前大学毕业生主要以90后为主,成长生活环境与以往毕业生有很大不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很高,而对于孩子的安全方面的教育较少,特别是对女孩子的安全教育方面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虽然高校都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但是高校对于学生的就业安全教育问题一般停留在课堂上和班会上,很少组织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就业安全教育是高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顺利实施国家的高等教育方针和目的,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切实重视女大学生的就业安全,增强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女大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多关注身边的安全隐患问题,吸取教训,逐步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另外,一旦进入单位,要熟悉劳动法以及与用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当自身受到安全损害时能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五种情形区别对待:一是当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法的情况时,可以将不法行为上报给劳动主管部门;二是有争议时,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三是如果上述情况还是得不到解决,直接向法院进行诉讼;四是用人单位如果有违法犯罪行为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五是运用现在的网络手段,向媒体、社会以及大众寻找帮助。
女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教育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在校期间的教育和引导。高校要尽可能做好女大学生的在校安全教育,加强求职安全宣传,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强化安全意识。对于就业指导课的设计,也要根据当前状况实时进行修改、完善,最大程度地与当前女大学生求职现状相适应,并加强安全教育的内容学习。在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关注每位毕业生尤其是女毕业生的求职动态和思想动态,形成寝室长、班干部、学生党员、辅导员、班主任、院系领导为层层负责人的网络结构,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形成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再者,加强女毕业生的管理工作,采取严格的请销假制度。
高校在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的同时,要注意对用人单位情况的了解、信息的甄别。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对单位情况的不实宣传、高薪引诱、收受岗前培训费或者服务押金等不良情况,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要时刻保持警惕心理,对于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和法人的情况都要做认真的核实或者确认,必要时也可以到单位附近去走访了解,与真正好的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其次,高校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保护刻不容缓。在高校的就业网站上,各高校为了促进就业而为毕业生发布实时就业信息,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优点,但是网络安全更容易出现漏洞,用人单位情况和信息的准确性较难核实,因此就业部门在发布就业信息时要对信息源进行准确核对,有必要时可以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情况或者与当地的工商管理部门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跟踪监控发布就业信息的用人单位的IP地址,保证学生就业安全;建立远程面试系统,减少毕业生就业的麻烦,降低外出求职就业带来的风险。
政府部门加强《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的执行力度,用法律来保护女大学生的就业安全和权益,提高女大学生利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政府部门必须规范用人单位招聘管理制度,对用人单位的发展和内部情况有长期的监督,实时掌握用人单位动向,从而给女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就业环境。目前网络安全出现诸多的问题,对网络安全的监管更需加强,必要时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完成对网络就业安全的保障。公安部门与劳动行政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通力合作对用人单位出现违法和不良情况时给予严厉处罚,提高犯罪成本,并设立奖励机制,依靠媒体、群众的力量来扩大对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力度,从而形成上下结合、内外联动、左右配合、复合交叉的立体化安全防护网,共同构建强大的女大学生求职安全防范体系。
当前,每个高校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如何让心理咨询室对女大学生就业安全发挥必要的帮助,就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在女大学生就业期间有针对地开展各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求职安全教育,心理讲座和心理测试也要同时开展,帮助女大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确面对求职中的困难,充分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心理咨询师的值班制度,使出现求职心理问题的女大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心理疏导,为女大学生的顺利求职提供安全保障。
可见,女大学生的就业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现实课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从而不断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女大学生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1]张继延,白泽朴.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探微[J].高等农业教育,2010(7):86-87.
[2]周晨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37-40.
[3]宋红梅.试论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治保障[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76-78.
[4]王子杰,文丽,曲涛.大学生择业安全现状透析及应对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