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调研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云江, 吴 薇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产教融合是跨界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全面育人功能的核心。通过专题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陕西省6所农业高职院校及8所中职农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基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基本做法、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有利于提升农业职业院校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 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王云江(1968-),男,陕西千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文教学、科研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s Co-operation
WANG Yun-jiang, WU Wei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s the co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al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he survey of basic situations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s co-operation of 6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8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s conducted. The methods, experien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which can promote the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serving agriculture and it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vestigation study
本课题组设计了《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25份。主要对陕西省涉农专业招生的6所农业高职院校、8所中职农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做法、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政策建议。
1现状调研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深切感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省许多高职、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形势喜人。
从2010年到2014年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大力推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了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指出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有利于职业院校培养合格人才。与此同时,陕西省各市、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均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推进农业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对推进校企合作起了十分重要的提倡、引导和督促作用,使本省的校企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l)校企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陕西省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439所,其中涉农专业招生的中职学校8所,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38所,其中涉农专业招生的院校6所。调查结果显示,农业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工作有比较明确的认知,目标比较明确,认为开展校企合作是促进企业和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十分重视。其中,农业高职院校基本实施顺畅,达到高度融合,深度合作,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推广经验,个别职业院校,对该工作有目标但不够明确。大多数农业中职院校实施、运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比较顺畅,达到较高层次,个别学校有合作模式,但还不成熟。目前,农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数量、规模呈上升趋势,并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和成功先进典型。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创新,共赢共进的原则,与省内外139个县(区)政府、1 1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163个融学生实训、教师锻炼和科研试验、社会服务、毕业生就业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形成了“学校、企业、政府、学生四方受益”的互惠互利良性机制。并牵头成立了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构架了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教学科研生产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和职业要求、社会需求统一的职业教育体系。学院校企合作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
(2)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展。目前,陕西省农业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物资交流、人才交流、校企合作、基地共享、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在有序发展和良性运行,并正在向教学改革、技术交流的领域扩展,如教学上从设备、技术支持向课程建设、教学指导与评价延伸,培养对象上从全日制学生向企业员工拓展,合作内容上从关注学生就业向关爱学生成长发展渗透。
(3)校企合作的载体不断丰富。陕西省农业职业院校按照“契约保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产业为纽带,通过项目、基地、咨询机构、合作办学四大融合载体,推动农业高职院校与农业企业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文化共融”,使校企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四大融合载体”即:一是产教融合项目载体(政府引导型项目、行业主导型项目、企业主导型项目、市场需求型项目、资源共享型项目);二是产教融合基地载体(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三是产教融合咨询机构载体(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校政共建农业技术专家大院行业产业协会、校友联谊协会);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载体(校企合作实施企业冠名订单班定向培养、引企入校组建企业学院实施理事会下的双主体办学)。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成效
以“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校企一体化”、“引企入校”、 “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带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从区域经济、企业需求出发,将企业价值链、产业链、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功能定位和历史使命中,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从思想到行动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既破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受到企业的青睐和欢迎,与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例如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坚持校企合作,与国内多个知名企业、省市县级医院、学校及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开办“雨润班”、“大农班”、“中江班”等企业订单培养班。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校内外招聘会、就业实习基地、政府公益岗位、创业项目引导,提供就业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学生就业“绿色通道”。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农业职业院校都努力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和办法,共同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共同开展岗位技能教学,实现能力培养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共同营造职场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校获悉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以便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根据现实生产需求调整课程、改革教材,及时补充完善教学内容,保证专业技术的先进性,转变办学思路和理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整合。例如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通过职教集团网站,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进步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能够实现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从而获得更大收益。首先,得到了适应本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忠诚员工”。其次,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壮大自身研发实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节奏,提高创新成功率,同时降低了研发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第三,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企业从单纯的员工招聘需求到关爱学生的成人成才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产教融合,实现技术推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序良性运行,服务区域经济与农业发展。例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产学基地工作中,贯彻“校政合作、多方受益”的思路,坚持“职能处室牵头,专家具体负责,学院与地方共同出资、共同管理”的运行机制。良好的机制使产学基地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彬县等基地先后承担各级试验研究与技术推广课题9项,建立了3个生态农业示范村,推广早春小弓棚覆盖苜蓿菜栽培试验一举成功,推广面积约400 hm2,新增经济效益17.73万元。凤县基地以主导产业花椒生产为突破口,指导农民示范户改进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我国政府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举办者、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者,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者,这种三位一体的现状造成政府各项职能错位,没有很好地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监督等进行应有的调控或干预,导致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配套法规、合作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缺失。目前,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责、权、利不够明晰,企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学校则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缺乏足够的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带有明显的自发性、民间性。
企业是需要职业教育的,但参与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不足,仅停留在单纯的人才选择层面,没有将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到企业价值链中,不能主动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任务;中小型企业缺乏足够资金和人力资源,无力或不愿意参与高职院校合作;部分企业出于知识产权与自我保护不愿意安排学生和教师在关键岗位实习。校企合作中出现的众多利益纠纷,已经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一大障碍。与此同时,政府以“主导”之名决策职业教育,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农业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必须综合考虑这些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的利益需求。当然,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很容易发生冲突,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其解决的关键是如何调整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办学改革目标,使其在动态过程中适合不同利益相关者,将不同利益需求与冲突转变成产教融合整体利益,进而促进产教融合的顺利实施。
目前,农业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多数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在学校本位的教育观影响下,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认识不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课程开发多数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相对不足;教师结构失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传统的专业教学管理体系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高职院校科研水平不高,发展状况不均衡,服务社会企业领域受到限制。高职院校社会认同度不高,服务社会机会受到一定限制。
4对策与建议
一般而言,在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中存在者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学生、教师等不同利益相关方。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高职教育有着不同的价值需求,所以,农业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必须综合考虑这些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的利益需求。政府和学校也应站在企业角度考虑问题,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诉求,当然,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很容易发生冲突,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其解决的关键是如何调整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办学改革目标,使其在动态过程中适合不同利益相关者,将不同利益需求与冲突转变成产教融合整体利益,进而促进产教融合的顺利实施。
要解决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合作问题,校企之间、院校之间资源整合有限,产教融合模式单一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五方联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农业职教集团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即完善明晰的组织机制、规范合理的建设机制、合理高效的共享机制、全面深化的对话机制、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衔接机制、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推广机制等六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各参与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保障集团化办学畅通运作、实效显著,促进农业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基地共享、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有序发展和良性运行。
在一定程度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成为考核职业院校办学现代化水平和内涵发展最为核心的要素。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加强自身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是农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必须要努力的。学校要强化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关键是要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要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中心,紧紧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充分利用学校人才、技术集中的优势,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结语
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办学规律,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以市场为核心,以学校、企业为主体,按照“面向社会行业、校企合作培养、优先服务企业、互惠共赢发展”的原则,通过双向紧密合作沟通,企业为学校提供办学咨询、就业指导、顶岗实习等服务,学校满足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学生通过专业技术技能能够迅速适应行业企业岗位要求。政府、学校、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合作要提高合作层次,从自发状态迈向自觉状态,并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针对农业职业院校专业办学与农业产业需求结合不密切、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不融合、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不紧密等校企深度合作难的问题,要不断研究与实践,实现“五对接”,培养农业职业院校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树超.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8-33.
[2]严新乔.推进校企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调查报告[J]. 中等职业教育,2008,(16):3-6.
[3]师承瑞.校企一体化 创新高职办学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2,(19):53-55.
[4]杨运鑫,罗频频,陈 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14,(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