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5-02-13 03:12福州市蓓蕾幼儿园齐晶晶
幼儿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伞纸杯玩具

福州市蓓蕾幼儿园 齐晶晶

谈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福州市蓓蕾幼儿园 齐晶晶

幼儿科学活动是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力、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应是主动学习者,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一些教师总是害怕幼儿在探究中出错,没有按照自己的预定设想进行操作,影响教育的效果。有的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操作,让幼儿沦为教师的操作工,在一次次反复的操作中,获得教师想要的科学知识点和经验;有的教师表面民主,但是发现幼儿的探究和自己的想法有偏差时,就采用直接介入的方式指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更有甚者,在分享的过程中听到幼儿不同于自己的发现,就直接忽视或者匆匆带过。笔者认为,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是否能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大胆分享,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幼儿科学学习中教师不仅仅只是引导者,应该针对幼儿学习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角色身份介入,有效地促进幼儿各阶段的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结合具体的科学活动案例,阐述教师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通过自己的教育引导,促进幼儿在科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一、作为支持者,引导幼儿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经验并提出问题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教师们开始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发其兴趣的科学活动内容。但是对于开展集中的科学活动要做哪些方面的经验准备、怎样引导幼儿进行经验的累积,教师还缺乏这些方面的经验。开展科学活动前总是担心让幼儿知道得太多,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有“打底”之嫌。正是幼儿在开展集中的科学活动之前的经验不足,导致幼儿跟着教师的程序走,对于别人的观点人云亦云,缺乏自发性的探索学习和发现。津守真教授说:“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教师要促进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主动学习,支持其通过各种方式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丰富其已有的经验,在幼儿了解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其分享自己所收集的资料,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从幼儿的问题出发,分析哪些是他们已知的,哪些又是他们未知的但在这个年龄阶段可以通过教育引导能够掌握的,以此来开展科学活动。

以科学活动“玩具动起来”为例。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除了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玩具的图片和资料,还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幼儿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玩具,让幼儿在和玩具互动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将幼儿收集来的资料图片布置成展板,让幼儿说一说所了解的玩具知识以及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由于积累了这方面的动态和静态的经验,幼儿在分享过程中大胆地说出了自己所知道和所发现的。教师发现幼儿对玩具的种类、制作材料、玩法有着丰富的体验,尤其是对怎样让玩具动起来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对怎样组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就将怎样帮电动玩具组装电池作为科学活动的内容。这样在幼儿经验基础上、感兴趣的问题上确定的科学活动,才是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真正的原动力。

《指南》中提到:“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科学活动“玩具动起来”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教师充当了支持者的角色,才让幼儿通过亲子收集资料、区域活动等形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从幼儿的问题中找到了从玩具出发要开展哪一方面科学活动的突破口,而且这个问题是幼儿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所共同遇到的并且感兴趣的问题,也必然促使其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而进行自主性探究。

二、作为观察者,关注幼儿探索操作的过程,捕捉教育的契机,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

浙江安吉“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念成为了其学前教育的亮点和特色,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管住你的手,管住你的嘴,睁大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的要求。其目的是让教师沉下心来观察幼儿的活动,收集有关幼儿活动时的各种行为,在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教育,而不是在幼儿活动的时候指手画脚,阻碍幼儿的自主学习。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同样适用于科学活动。回顾以往的科学活动,教师们的观察浮于表面,看到幼儿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或者是反复操作同一种材料的时候,就急于帮忙或者引导其尝试多种材料。这样看似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解决了问题、探索了多种材料,但是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什么、提高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笔者认为教师在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的同时,还需要有充分地观察幼儿探索行为、倾听其探究发现的时间。只有在充分观察幼儿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从幼儿的个体操作行为出发,实施有效的教育。那么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什么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探究的专注性、持续性,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发现的过程,以及是否遇到了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情况。必要的时候,不仅仅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去收集信息,还需要通过拍摄照片、录像进行记录。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观察并不只是收集信息,而是要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为教师的跟进策略提供依据。教师观察分析的目的在于:

(一)根据幼儿的探索行为,分析是否需要介入、怎样介入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探究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面对这些行为,教师们常常苦恼这时候该做些什么。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将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分析后再考虑介入的问题。以“纸杯搭高”的科学活动为例。有的幼儿一直采用金字塔的方法搭高,这时候有的教师就在想这样重复性搭高获得的经验肯定有限,需要教师介入引导其尝试其他的搭高方法。殊不知,只要教师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幼儿虽然是重复金字塔的搭法,实际是在尝试怎样采用金字塔的方法让纸杯搭得又高又稳。这时候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持续性的观察,观察其整个探究过程,看看其通过自主探究运用金字塔的方法搭高获得了哪些经验,并且让幼儿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有的幼儿在纸杯搭高过程中纸杯一直倒塌,准备放弃了,教师会捕捉到这样的教育契机及时介入。但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呢?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搭高的过程中是什么原因造成纸杯倒塌的。如果是幼儿在搭高过程中不小心,那么教师就可以提醒幼儿塔高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如果是搭高过程中没有掌握技巧,教师就可以引导其看看周围的同伴是怎么搭高的,鼓励其模仿学习。因此,教师在观察中要关注细节,在需要介入的时候才能选择适宜的介入方式帮助幼儿主动探究。

(二)观察幼儿探究的整体情况,寻找共同问题,推进活动的发展

对于幼儿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局限于个体、典型性的观察,还需要关注幼儿群体性探究的情况,借以了解幼儿在探究中的整体水平以及突出的问题,以便在下一环节解决,提高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以“纸杯搭高”为例。在第一次探究中,教师就发现了幼儿具有一定的搭高的技能,掌握了搭纸杯底座的不同方法,但是他们满足于采用不同的方法搭底座,对于怎么利用有限的纸杯搭得更高却缺乏相关的经验。教师就针对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凸显问题的焦点:“怎样用有限的纸杯搭得更高?”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搭高的问题上,提出建议:“每一层的纸杯要用得少。”“纸杯要站稳才能往上搭。”接着让幼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去尝试搭高,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提升探究能力。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探究活动时,应在观察的基础上读懂幼儿,从而实施有效的教育。

三、作为倾听者,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引导其将发现加以梳理,提升其探究能力

幼儿在自主地探究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发现,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鼓励其分享发现的同时,进行分类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

《指南》中提到:“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教师应该和幼儿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像朋友一样耐心地倾听幼儿在探究中的发现,分享其在探究中所发现的快乐,并且鼓励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二)对于不同能力的幼儿和不同的探究内容,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鼓励幼儿各抒己见的同时还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易于表述的探究过程可鼓励幼儿直接用语言表述;有些探究过程不宜表述、现象比较复杂多变的,则引导幼儿操作演示;幼儿描述不甚明了的,教师可以根据其意思再现其操作的过程,让幼儿补充说明,留有余地让幼儿发现、明晰。

(三)借助图示、记录表帮助幼儿梳理相关的经验,使其完整清晰

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发现是多方面的,那么怎样将幼儿这样零散的发现进行梳理和归纳呢?笔者认为图示和记录是很有效的梳理方法。以“小伞飞上天”的科学活动为例,幼儿在探究后有了许多发现。例如,用力地拍瓶子,小伞就飞得高;拍硬的瓶子,小伞飞得没有软的瓶子高;大瓶子上的小伞比小瓶子上的小伞飞得高。幼儿的发现是各种各样的,怎样梳理呢?教师就运用了简单的图示“⬆↑”来记录小伞飞得高跟什么有关系。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归纳梳理为:小伞飞得高跟瓶子的大小、拍的力气、瓶子的软硬有关系。这样的图示梳理法不仅能将幼儿的发现梳理清楚,而且也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发现。

总之,在分享发现、交流经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会倾听的耳朵,倾听幼儿的发现,捕捉幼儿发现中的联系,进行梳理,让幼儿在梳理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指南》中将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定位于“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现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不仅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要让幼儿与教师、同伴互动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凸显“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因此,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该思考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是变得越来越喜欢探索,还是越来越厌倦探索?自我学习探究的能力是在不断提高,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考?从而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抓住科学活动的核心价值,从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入手,观察记录幼儿的探究过程,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发现并运用于问题的解决,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促进其探究兴趣的延伸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傅晓云.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EB/OL]. (2011-11-21) [2014-10-12]http://jsjxxx.shang hang.gov.cn/jxcs/xqjy/jyhd/201111/t20111121_05257.htm.

4.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思考与探究

[EB/OL].(2010-02-21) [2014-10-12]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4c13cad9723748fe.

(责任编辑:赵玮 张菲菲)

猜你喜欢
小伞纸杯玩具
小伞屋
小伞凝聚大爱
当心,纸杯可能有毒
小伞屋 等
可爱的小伞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纸杯提气球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纸杯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