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佳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58)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余 佳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58)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要求是通过外因和内因一起作用而被受教育者接受、理解和消化的。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要求只有通过内因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才能起作用。关注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能力在的培养,才能真正的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教育和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的一种过程,属于“外因”;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和教育目标,通过自我学习而内化为自身品质的一种过程,属于“内因”。随着社会要求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真正起作用的道理,自我教育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全社会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进行自我教育的必要性来探究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措施。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由社会倾向向马克思主义人学范式倾向的转换,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了优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众及其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意、信、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自我构建的社会实践活动。”[1]从概念的重新定义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过程中的“自我”发展的建构。按照这一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就可以概括为:通过外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引导促使受教育者自觉形成自主的、积极的、能动的、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它是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及其自身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情况的总体实际来积极选择自我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从而进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以达到符合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的一种高度的自省教育实践活动。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特征
1. 自我意识的成熟是思政教育中自我教育存在的前提。任何一种教育都是由主体和客体组成的,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也有主体和客体。自我教育的主体即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客体是指一定社会对个人思想观念、行为活动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思想观念等。因此,只有当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阶段时,能够把自我教育中的主客体区分开来,具有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才能真正开始进行系统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首先强调的应该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2. 自我教育的主体即受教育者具有主动内化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主体性,但其各自主体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教育者是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受教育者则是自觉接受教育要求并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内化和外化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其中内化是关键。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内化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并不是像在传统的教育中通过外在的压力与束缚驱使自身进行学习的,而是通过自我的内在驱动来学习的。这一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主要是通过制定自我教育的计划,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实现的。受教育者自觉进行思想道德的转化和自我行为方面的控制与制约,在自我与外界规范相冲突时,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观念与行为进行检讨、自我反省、自我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把正确的制度、纪律等规范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品质,达到主动内化的效果。
3. 自我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实践,就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就要求实践性,教育者仅通过理论教授方式向受教育者传递教育内容是很难达到教育要求的,因为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可能只存在于意识层面而不能起到实际作用,而自我教育又特别强调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从根本上讲,让受教育者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是自我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受教育者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体验和认同自我的,作为自我教育主体的人只有在对象活动中才能获得有关自我的信息,只有在学习、劳动、交往等实践活动中,才能够争取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提高自己和发展自己。
近年来,在中央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以往那种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者而忽视受教育者的观念已经得到了改变,实现了在承认教育者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转变,同时,也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这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及思想实际,能够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求。下面将从学科发展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及受教育者自身发展三个角度分别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必要性。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向“人学范式”转化的必然要求
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处于革命战争时代的社会要求把夺取政权作为中心任务,在这一任务的要求下,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价值,此时个人发展并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显出个人能力、个人品质在个人成才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归宿。响应这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也越来越趋于人学研究,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已经从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转化。这一研究范式的转化必然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教育方式由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这是适应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人学范式研究的必然要求。
(二)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曾经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增强其实效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为了使其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能根据实际的外部环境和受教育者的自身状况作出应有的引导,发挥其教育功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外在的社会教育和受教育者所处的外部环境,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及其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毫无疑问,这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实效性,不利于受教育者理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当前,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增强,越来越注重自我选择、自我接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强调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激发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其主动学习,开展研究活动,以自我教育的方式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既使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规律得到切实的尊重,又能促使其主体性得到最大开发,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大幅度增强。
(三) 促进教育对象自身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切实地根据受教育者自身思想道德发展实际状况来进行教育活动,才能使社会要求由“外化”向“内化”转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注重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要达到这种由“外”向“内”的转变,必须要求受教育者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受教育者只有将社会要求和教育目标相结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才能把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受教育者通过一系列自我教育的过程,会使自身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激发是整个自我教育过程的起点。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倡导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授课为核心、以书本知识为重点,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激发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意识,只有激发起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采取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演讲、课堂展示课等方式,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享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的乐趣。通过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并使受教育者享受到发现“自己”的乐趣。
(二) 丰富自我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丰富自我教育的内容。首先,应避免内容的“空洞化”;要使受教育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不等于政治教育和理想教育,避免教育内容讲空话、讲大话的现象,要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其次,要使教育内容生活化;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要求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与其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自我教育的内容要和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并引导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独立的分析意识来鉴别和学会解决这些矛盾。要把爱的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美的教育等融入到教育内容中去,让受教育者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追求真、善、美。再次,要把人文精神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自觉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过程中的独立性和个体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情操、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并使其内化为相对稳定的气质、修养和人格。
(三) 创新自我教育的载体
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教育载体来引导具备自我教育意识的受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进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这些载体是连接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桥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一般有对话、问卷、参观活动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得到了逐步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意识多元化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强。面对这种新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自我教育的载体。微博、博客、微信等这些适应网络化时代而出现的网上交流工具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载体。一方面,这些载体无时不刻的出现在受教育者的生活中,会对受教育者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新的载体来更好的发挥其对受教育者的积极影响,有效的避免其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这些新载体可以满足受教育者思想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更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这些新载体拥有更新快、内容广、功能全的特点,受教育者可以在微博或者博客上记录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信息,记录自己思想行为的过程及变化,这样能够在自我教育的反馈与评价环节中更好的认识自己,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受教育者还能够在微博、博客和微信上互相交流,与他人沟通自己的观点或教育心得,一起探讨并解决自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极大的加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 创造实践机会,为自我教育提供活动空间
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并不是可以完全划等号的。只有将自我教育的思想转化为相应的实践行为,才能真正将自我教育落到实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自我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只依靠课堂教学,而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为受教育的自我教育提供空间。要丰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例如,通过个体评价活动,让受教育者清晰地认清自我,分析自我;通过个体反馈活动,让受教育者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优势。这种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应该日常化,不能只是几次的实践。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与受教育者生活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实现自我教育的连续性。当然,拥有一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对于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努力营造各种实践场所,为受教育者提供自我教育实践活动的空间。
[1] 张耀灿.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新审视[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1(12).
[2]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李晋国)
2015-04-02
余佳(1991—),女,湖北十堰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在读研究生。
D64
A
1009—9352(2015)03—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