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党校青年教师的五种能力培养

2015-02-12 19:49
延边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党校青年教师学术

毛 志 凌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河南 漯河 462000)

地市级党校青年教师的五种能力培养

毛 志 凌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河南 漯河 462000)

党校青年教师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地市级党校的教学特点,适应主体班教学需求,坚持以学员为中心,服务教学目标,不断提升角色认知、学术积累、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教学技巧,做到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全方位发展。

青年教师; 地市级党校; 能力培养

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和学员党性锻炼的熔炉。它既是学校,又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理论宣传的“主阵地”。十八大以来,宣讲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念成为了各级党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解读,“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阐释,都要求各级党校老师首先做到认真研读、深刻领会、细心备课、讲的出彩。

一、 地市级党校的特点与青年教师的困惑

地市级党校同各级党校一样,始终坚持党校姓党。但在办学方式、培训对象、培训规模上,地市级党校又明显区别于中央、省级党校。在办学方式上,中央是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三分开,省级是党校和行政学院合办、社会主义学院单列,而地市级一般实行“一校两院”的办学模式,即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和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办校,越往下办学越集中。在培训对象上,按照干部培训的管理规定,中央一般培训省部级和省部级后备干部,近些年来为推动中央政策的解读、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能力,也开办了一批县委书记、县长和地市级公安局长等培训班次;省级党校一般培训厅局级和厅局级后备干部;而地市级“一校两院”担负起全市县处级以下党员干部、公务员和非中共人士干部的培训、初训、轮训工作。从培训规模上比较,地市级党校的规模远远落后于中央、省级,但培训对象多样化、复杂化。

地市级党校青年教师是主体班教学的生力军,担负着党校未来的发展重担。但培训对象的多元化,学历层次愈来愈高,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对党校主体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而现实中地市级党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面临着困境:第一,成为“万金油”式的老师,专题课广而不深,理论功底浅薄。师资力量的受限、热点议题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地市级党校老师成为了“万金油”式的老师,尤其是在党校函授教育时期,很多老师要讲各类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甚至一些理工的课程,涉及面很宽泛,但是没有深入研究。在主体班教学中就体现出肤浅、体系不完整、理论储备不足的问题。第二,学教脱节、就理论说理论、联系实际不足。青年教师平时学习积累跟教学要求不接轨,不研究听课对象,不接触实际问题,只是从学术、报刊和网络上找一些内容来填充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吸收和转化,没有联系实际,备出来的课也成为了空对空、毫无思维、味同嚼蜡,学员也觉得你在台上无的放矢,下面却毫无收获。第三,研究仅注重个人职称评定,忽视社会责任担当。党校老师不仅要答疑解惑,更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维方式,甚至是建言献策,成为市委市政府思想库。许多老师只顾自己教学科研评职称、拿奖项,却忽视了对社会价值的贡献,淡忘了社会担当,没有发挥出智库作用。

二、 重在培养青年教师的五种能力

青年教师要想站稳主体班的讲台,讲好专题课,逐步成长为教学能手,必须要准确认知自己的教学定位、准确把握如何选课讲课,注重自我角色适应、学术积淀、调查研究、教学技巧和教研咨一体化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培养角色认知的能力。从学生到老师、从台下到台上、从听课到讲授,是完完全全两个角色的转变。加快身份转换,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适应:第一,要适应学员的特殊性。“一校两院”的学员身份与高校大学生相比,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他们大多是公共权力运行者、是带着疑问来虚心学习的“问题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落实者、是一群具备较强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是特殊的学习群体。主体班教学的目标要求是以学员为中心,以提升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党性修养和执政能力等为主要培训内容,这一特殊性就要求我们授课时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解疑释惑,能够与学员产生共鸣,无论是讲理论解读政策,还是执政能力培养,都应该接地气、讲清楚、说透彻。第二,要适应主体班讲课纪律。学术研究无禁区,讲台讲课有纪律。讲政治、讲大局,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党校主体班授课的一个原则性要求,也是有别于学术探讨性质授课的地方。党校是党的喉舌,党校教员身份特殊,在讲台授课中的言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的解读,切忌信口开河。有些青年教员有“愤青”心态,举反面事例肆无忌惮,只讲国内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动辄就责问党委政府职能缺失,拿着放大镜来分析小事例、夸大社会矛盾、栽赃民族劣性等,把负面的内容无止境地批判,这样的授课就出现了导向性的偏差。因为不了解实际,只是从个别新闻报道来认识情况,片面地进行问题分析就简单给出结论,往往事不符实。这样的内容讲出来,很容易让学员产生抵触情绪。还有些青年教员总爱拿国外发展几百年的现状与正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相比,比国家能力、社会管理水平、公众素养、社会保障、贫富差距、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等等,总在说中国无一是处,却忽视了这些国家走过的类似历程。一些老师读西方书籍却不加辨别,盲目崇洋、食洋不化,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无知,也是对国家发展缺乏信心、缺乏战略定力,而且对解决现实问题也毫无帮助。一心只想推介国外模式,用典型的媚外心态“授课”给学员,这与党校主体班培训目标背道而驰,反而会成为学员的笑柄。第三,要适应教师成长规律。青年教师是新人、新的角色,面对领导干部高学历化、实践性强和专业背景各异的高素质受众,刚开始不自信是很正常的事情。青年教师知识积累不多、理论深度不够,加上授课框架设计、语言表达、节奏掌控等授课技巧的无经验,切忌好高骛远。如果在初上讲台时就想急于成为教学精品课和教学名师,一定会载跟头。因为一个人即使自己的悟性很高,也要经历多次授课实践总结、几年的经验积累和前辈们的指导,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教学能手。

二是要培养学术积累的能力。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无论是讲好课还是写好文章,学术积累是其首要条件。学术积累支撑起教师的理论功底、分析问题能力、讲课框架设计、撰写文章能力等。要想做到学术积淀的学、思、辨相统一,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要长期关注和坚持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长期关注和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是提高备专题课能力和撰写学术文章能力的重要保障。长时间的学术积累和坚持研究,不仅能够提高专题课框架设计能力,掌握研究领域的现状,还能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综合分析能力。这样的专题课讲起来才会有理论深度,分析问题才能够以理服人。在一些主体班教学的课堂效果比较中就有这样清晰的显示,那些分析系统、逻辑紧密、角度新颖、理论深入浅出的课即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授课技巧不高仍能博得满堂喝彩。反之,即使你巧舌如簧,在专题讲座上扯来扯去毫无章法,让人不着边际,这样的课也绝不会受到学员的好评,甚至还会落个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下场。第二,要注重读经典与了解学术前沿相结合。经典文献是历经前辈们筛选的具有公认性、权威性的读物。读经典就是对自己研究专业领域内的哲理性和基础性思想的吸收过程,所谓站在巨人肩上才有今日成就的牛顿,也正是不断汲取先哲们的思想并加以提升才进行创新的。读经典会让你具备不偏不倚的学术判断力,能够在诸多热点中有独特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同时,也要注重了解学术前沿,我们要关注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思路、方法,对一些新思维、新方式要进行辨析式的总结与吸收,做到与时俱进。读经典与紧盯学术前沿,做到老与新相结合,“经典”与“时尚”相结合。第三,要注重撰写读书笔记。学术积累仅仅靠读一读文献很难做到,只有结合思考、辨析才能获取。撰写读书笔记不仅能强化所读内容的记忆,还能够把自己对内容的思考、评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术性的思辨方式,养成良好的学术积累习惯。

三是培养调查研究的能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研究的前提,是研究的基础。把调查的事实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反应社会客观规律的结论,就是你的调查研究成果。青年教师在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上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是调查研究的首要前提,即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带着现实中的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和探索,或经过理论分析、或经过社会实践,寻求问题最终解决的答案,这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青年教师爱思考、思维活跃,如果能经常抓住一些社会实际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必然会有去探求问题答案的想法。第二,必须理论结合实际。调查是基础,研究是方法,两者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不是只靠学理分析,还必须和实践接轨。青年教师无论是讲哲学、马克思主义还是领导干部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能力,这些专题课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授课有实际针对性,让学员听了有启发,用了能奏效。如果仅是“空对空”“表面到表面”、读一读文件,不能结合实际,这种课就变得毫无意义。第三,要注重结合特长专注专业领域。搞调查研究不是撒网捕鱼,什么鱼都捞,必须要突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地方基层党校很容易出现“万金油”式的老师,尤其在市县级,因老师少、培训任务总量大,一个老师往往能讲很多个跨不同学科的专题,但这些专题讲出来普遍较为肤浅。青年教师要结合专业特长,结合实际问题,去开展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为引领,从专业领域的专题做起,一步步发展从“专”到“全”,即使面对一些非自己研究的领域,也同样可以用专业视角去解读热点,同讲一个专题,亦能讲出独特视角、独特品味。

四是提升教学技巧的能力。教学技巧也是青年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关乎着自信心的培养,关乎着自我成长,也关乎着能否成为一名教学能手。第一,要练好基本功,先守“本分”。选题、备课、教学框架设计、案列收集、语言编排、讲稿撰写、课件制作等一样都不能少,做好这些基本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才能站在台上讲课。尤其是所用到事实案例的数据、图片、文件等,不能有差错,不能引起诸多的质疑。练好基本功是站稳的第一步,因为首先是你不出错,才能够有机会多上讲台,上讲台多了才能够熟而生巧。第二,注重传统技巧与新技术相结合,但不要“过分”。传统技巧是利用自身的独特学术理念或视角、幽默的语言或肢体表达等来掌控课堂节奏的方法,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锻炼和模仿。新技术则是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平台支撑起的教学环境,对年轻教师来说,使用新技术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很好的切入平台,能够结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和网络等使课堂灵活多变,丰富出彩。如果能够集传统教学技巧和现代新技术两者于一身,那你就能够具备较高的教学技巧了。但是,提升教学技巧切忌舍本逐末,过分追求“巧”而忘了基本的“技”,花里胡哨只求热闹,反而丢掉了内容这个最基础的“本”。第三,学会沟通,注重细节。提前了解研究学员的基本情况,做到有所准备、有的放矢。学会与学员进行问题沟通,不争辩,不批评,阐释问题要有耐心。同时,要注重自我礼仪细节,尊重身份不同学员的禁忌等。

五是培养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的能力。地市级党校教员既要培训轮训领导干部搞教学,又要进行学术研究搞科研,还要发挥智囊作用资政辅政。有一句话形容的非常贴切,“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咨询决定地位”,从某种程度上对党校教师的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系统谋划,一根主线串起教研咨。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文章、成果进课堂、对策见影响。要求一个专题研究既能够服务教学、发表学术文章,更要拿出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也就是用专题研究一根线串起教学、科研、咨政,互为补充、资源共享,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专题研究的实效,可谓一举三得。第二,选题联系本地“热点”问题,尽快撰写调研报告或对策建议。咨政类的文章要求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握中央和省市的会议政策精神,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把民生、社会管理、行政执法、文化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公共问题从政策、事实、学术等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并提出对策,形成关于某某事的建言献策。第三,循序渐进,贵在坚持。能够将自己的一家之言摆放在市委领导的案头,进入决策议程,不仅需要贴近实际、灼见真知,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尝试,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咨政建言不被采用而气馁,要坚持学习改进,持之以恒。

[1] 周东华.领导干部应重视提高理论素养[J].党政论坛,2013(01).

[2] 涂艳.现代培训理念与党校教学[J].管理观察,2013(17).

[3] 相清平.新形势下地市级学校教学转型的基本推进路径论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3(4).

[4] 吴迪,王辉.90年来党校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发展[J].党史博采(理论),2014(01).

(责任编辑 王慧倩)

2015-02-27

毛志凌(1982—),男,河南维阳人,中共漯河市委党校讲师。

D261.41

A

1009—9352(2015)03—0105—03

猜你喜欢
党校青年教师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