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母语者普通话声调习得研究综述*

2015-02-12 15:59刘思维
关键词:阳平声调音高

刘思维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871)

英语母语者普通话声调习得研究综述*

刘思维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871)

普通话声调习得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关英语母语者普通话声调习得的研究,早期以经验性总结为主,近年来,声学分析、脑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来。本文从英语母语者习得声调的产出研究和认知研究两方面出发,对前人的文献进行了细致梳理,以期能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英语母语者;声调习得;第二语言习得

一、引 言

普通话声调习得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使行文简洁,以下将普通话声调简称为声调)。在学习声调时,母语背景为声调语言的学习者与母语背景为无声调语言的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别,这已是学界共识。“英语是形合的语言”。①穆正礼.对比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话题句英译策略[J].大理学院学报,2014,(3).属于无声调语言,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普通话声调时有其自身的特点,总体而言,英语母语者产出普通话声调时易受到英语语调的干扰(桂明超,2000②桂明超,杨吉春.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J].世界汉语教学,2000,(1).、2003③桂明超.再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干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1).);普通话声调意识的发展晚于普通话声、韵母意识的发展(高小丽,2001)④高小丽.外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在词汇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中,声调的地位没有汉语母语者那么重要(张林军,2011)⑤张林军.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的音位和声学信息加工[J].世界汉语教学,2011,(2).,不过,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英语母语者对声调赋予的权重逐渐增加,在初级汉语水平阶段,声调和音段成分的发展模式已趋于稳定(陈默、王建勤,2010)⑥陈默,王建勤.英语母语者汉语单字调和音段成分产出的发展模式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10,(2).。除了上述较为宏观的问题外,学界还对英语母语者普通话4个声调的产出、认知做了详尽的微观研究,下文将分别阐述。

二、英语母语者声调产出研究

在以英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的普通话声调产出研究中,前人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产出声调的错误类型;二是产出阳平和上声时出现的“阳、上相混”现象;三是习得声调的难易顺序。

(一)产出声调的错误类型:调型错误和调域错误

余霭芹(1985)从音理和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调型错误是英语母语者产生声调时的主要错误来源⑦余霭芹.声调教法的商榷[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沈晓楠(1989)则认为英语母语者产出声调时的错误主要来自于调域错误⑧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1989,(3).。沈要求美国学生朗读一篇熟悉的课文,并对他们在朗读时产出的声调进行了声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产出阴平和去声时,美国学生会将高平调的阴平和高降调的去声分别发成低平调和低降调;在产出阳平时,他们会将中升调的阳平发成低升调。(阳平的调型错误也相对较多,但沈认为与调域错误相比,该比例仍然较低)。学习者产出上声时的错误主要是调型错误,沈认为这是由于这些学习者未能掌握上声变调规则造成的。

不过,王韫佳(1995)指出沈研究的声调受到了语调的影响,因此,王选用了涵盖20种可能有的声调组合的双音节字组,请美国学生进行了产出实验①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声学分析的结果显示,调型错误与调域错误在学习者中确实同时存在,但具体分布范围与沈的实验结果有所出入:除阴平全为调型错误外,其余3个声调均有调型错误和调域错误。其中,去声的调域错误极少,调型错误较多;阳平的调型错误主要出现在首字位置,调域错误主要出现在末字位置;上声在末字位置上多为调域错误,以及由调型错误发展而来的调域错误。首字位置的上声由于受到变调规则的影响,情况较为复杂,文中并未讨论。

Wang(2003)比较了美国学生接受声调训练前后产出的单字调,发现与汉语母语者相比,这些学习者经过训练后产出的声调的音高曲拱有所改善,但音高高度仍与汉语母语者有一定差距②Wang Y,Jongman A,Sereno J A.Acoustic and 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Mandarin tone productions before and after perceptual training[J].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03,(2).。其中,阴平和去声在起、终点音高上均低于汉语母语者;阳平和上声主要在拐点音高和拐点位置上与汉语母语者相差较大。从Wang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汉语母语者相比,美国学生阴平的调阶偏低,其余3个声调的调域偏窄。

陈或(2006)对2名苏格兰留学生(1男1女)产出的单字调进行了个案研究③陈或.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2).。陈将学习者产出的声调放入汉语母语者的声调空间格局中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这两名学习者产出的阴平、去声的调型都与汉语母语者相似,但去声都表现出降幅不足;阳平和上声的拐点位置都较汉语母语者偏后,阳平起点音高的表现都不稳定。陈的实验结果表明,学习者产出的阴平在调型、调域上表现较好,去声的主要问题是调域偏窄,上声的主要问题是调型错误,而阳平的问题较为复杂,既有调型错误也有调域错误。

近期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多数英语母语者在产出阴平时,调型基本正确,但调阶比汉语母语者低;在产出去声时,主要会出现调型错误,在调型正确的情况下又会出现出调域偏窄的问题,即去声下降幅度不足;在产出阳平和上声时,既会出现调域错误也会出现调型错误,其中阳平出现调型错误的概率略大于上声(见胡小英,2011④胡小英.美国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吴亦斌,2011⑤吴亦斌.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二字组韵律偏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张鹏、周云翊,2011⑥张鹏,周云翊.美国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6).;周小惠,2012⑦周小惠.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三字组韵律偏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郭丽、禤文辉,2013⑧郭丽,禤文辉.美国学生汉语学习起步阶段声调习得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2).;薛晶晶,2013⑨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严彦(2010)的实验结果还显示,美国学生上声的声调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景语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上声发音从好到坏的情景排列为句子情景〉双音节词〉单字调○10严彦.美国学生习得第三声的声调情境变异研究[J].汉语学习,2010,(1).。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来看,英语母语者在产出阴平、去声时表现较好,产出阳平和上声时问题较多,但具体到每一个声调对应的错误类型仍没有准确定论。

(二)“阳、上相混”现象成因

“阳、上相混”现象一般是指学习者在产出阳平和上声时,往往会将阳平和上声念得差不多,或者在念上声时,产出的是阳平,念阳平时,产出的却是上声。Kiriloff(1969)的实验曾发现汉语母语者在辨认阳平和上声时犯错的概率要远多于他们辨认阴平和去声时的犯错概率○11Kiriloff C.On the auditory perception of tones in Mandarin[J].Phonetica,1969,(20).,由此可见,即便对汉语母语者而言,阳平和上声也是一对非常不容易区分的声调。因此,对没有声调概念的英语母语者来说,习得阳平和上声的难度自然不言而喻。

余霭芹(1985)提出,普通话声调中,英语母语者最难掌握的声调是上声,一般学习者都会将上声念作阳平①余霭芹.声调教法的商榷[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6.。余认为,上声本身具有难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即从发音上看,上声也是母语儿童和聋哑人最难习得的声调,可见其发音的难度;从语音知识上看,上声连调后带来的复杂的调值变化也让学习者难以应付;但造成“阳、上相混”的主要原因还是传统声调教学法未能基于音理教学,如果在教学中先学上声的变调半上(低平调21)再学全上,“阳、上”相混这种现象可能会大为改观。

王韫佳(1995)在实验中也发现,英语母语者多次将阳平和上声读作介于阳平和上声之间的324调,或者在发上声时,下降段降幅不足而上升段又抬升太快,导致产出的上声听起来像阳平,又或者在发阳平时,并未直接抬升音高,而是先下降再上升,但上升段又升得不够高,导致产出的阳平听起来像上声②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王认为对于英语母语者而言,升调阳平和降升调上声可能并不难学,困难的是如何确定这两种声调的起点、拐点和终点音高,这或许与学生对阳平和上声这两个声调的感知不够敏感有关。此外,在传统的声调教学中,往往强调全上的升尾,这会使学习者过多注意上声后半段的上升部分而忽略了前半段的低音部分,但阳平恰好又是升调,这样一来,学生容易将上声与阳平相混也就不足为奇。

陈或(2006)在个案研究中发现英语母语者产出的上声较为标准,但拐点位置比汉语母语者略微靠后,听感上稍显不自然③陈或.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2).。2名学习者产出的阳平听起来则像上声,因为他们产出的阳平不仅起点音高不在汉语母语者声调的主体分布之中,而且拐点位置也比汉语母语者的拐点位置靠后,这就使他们产出的阳平与上声较为相似。陈认为,之所以出现阳、上相混主要是学习者对这两个声调的起点音高和拐点位置把握欠佳。

薛晶晶(2013)将美国学生分成初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并对这两组学习者产出的阳平和上声进行了比较④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薛发现初级学习者产出的阳平和上声的音高曲线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这两个声调的拐点位置相似(上声在拐点音高上略低于阳平),上升段大于下降段所占时长,且两个声调“升”的特征都十分突出;高级学习者阳平和上声音高曲线差异略大,与初级学习者这两个声调音高曲线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高级学习者阳平和上声的拐点位置相似,但上声在拐点音高上远低于阳平。与汉语母语者相比,初、高级学习者产出的阳平的音高走势基本与汉语母语者相同,但拐点位置较汉语母语者靠后,这也与陈或(2006)⑤陈或.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2).的实验结果相符;初、高级学习者产出的上声的音高曲线与汉语母语者差别较大,汉语母语者上声的音高曲线以“降”为主,拐点位置更为靠后,而学习者仍然以“升”为主,拐点位置较汉语母语者靠前。薛认为,由于学习者无法像汉语母语者那样在产出阳平时迅速拉紧声带提高音高,从而导致阳平的拐点位置靠后,在听感上更像上声;而学习者在产出上声时又过度强调全上的“升尾”,从而导致发音时分配给上升段的时间过多,无形中突出了上声“升”的特征。

综合上述研究可知,英语母语者产出阳平和上声时之所以会产生混淆,可能是因为他们并未正确感知这两个声调的关键声学关联物(如起、终点音高或拐点位置),进而导致在发音时不能突出这些声学关联物。而传统教学在教上声时过于强调全上的升尾,也可能导致英语母语者们过于关注上声“升”的特点,而忽略了上声“低降”的特点(上声最本质的特点应为“低降”,“低”为目标,“降”为手段,论述细节参见王安红,2006⑥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此外,从发音生理学角度看,母语为无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带肌肉不似汉语母语者那么发达、灵活,易受到喉部发音滞后机制的影响(论述细节见郭锦桴,1992①郭锦桴.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M].北京:北京語言学院出版社,1993:360~361.),这势必造成英语母语者在产出声调时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的发音动作,进而造成产出时出现声调拖延、不饱满、音高高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三)英语母语者的声调习得顺序

由于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存在不同的困难,所以是否存在一个恒定的声调难易顺序还很难定论(王韫佳,1995②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但是,研究者们通过被试在实验中产出的声调的偏误率或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基本认为阴平和去声较易被英语母语者习得。其中,阴平是学习者最容易学会的声调(如余霭芹,1986③余霭芹.声调教法的商榷[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6.;倪彦、王晓葵,1992④倪彦,王晓葵.英语国家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难点分析[J].汉语学习,1992,(2).;王韫佳,1995⑤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陈或,2006⑥陈或.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2).;张鹏、周云翊,2011⑦张鹏,周云翊.美国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6).;郭丽、禤文辉,2013⑧郭丽,禤文辉.美国学生汉语学习起步阶段声调习得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2).;苏敏,2013⑨苏敏.初级汉语水平美国留学生声调习得情况个案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等),只有沈晓楠(1989)根据实验结果,推断四个声调的习得顺序应为,阴平和去声的难度大于阳平、上声和轻声○10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1989,(3).。不过,对于阳平和上声中哪一个声调最难为学习者掌握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则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上声最难被掌握(如余霭芹,1986○11余霭芹.声调教法的商榷[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6.;倪彦、王晓葵,1992○12倪彦,王晓葵.英语国家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难点分析[J].汉语学习,1992,(2).;郭丽、禤文辉,2013○13郭丽,禤文辉.美国学生汉语学习起步阶段声调习得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2).),也有人认为阳平可能更难被掌握(如王韫佳,1995○14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陈或,2006○15陈或.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2).;张鹏、周云翊,2011○16;苏敏,2013○17苏敏.初级汉语水平美国留学生声调习得情况个案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此外,王韫佳(1995)的实验结果显示,英语母语者掌握较好的声调,产出错误主要是调型错误;掌握较差的声调,产出错误主要来源于调域错误○18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因此,王推测,或许在某一个学习阶段,调域错误是主要错误,学习者在习得声调时应该是先纠正了调域错误再纠正调型错误。

三、英语母语者习得声调的认知研究

对英语母语者习得声调的认知研究,涉及的研究领域较广、内容较多,但大致围绕两类热点问题展开,一类是在静态层面探讨学习者声调的感知模式,包括半脑优势、范畴感知模式等;另一类则是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考察学习者学习声调的过程。研究的方法也不局限于行为实验,ERP、f MRI、PET等脑科学技术也被运用到了研究当中。

(一)英语母语者感知声调的模式

声调属于音位信息,也是一种语言信息,人类加工语言信息主要依赖左脑,因此人们在感知声调时理论上应该具有左脑优势。前人的研究表明,汉语母语者在感知声调时确实存在显著的左脑优势(如Wang et al.,2001①Wang Y,Jongman A,Sereno J A.Dichotic perception of Mandarin tones by Chinese and American listeners[J]. Brain and Language,2001,(3).;刘丽、彭聃龄,2004②刘丽,彭聃龄.汉语普通话声调加工的右耳优势及其机理:一项双耳分听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4,(3).;牟宏宇等,2014③牟宏宇,原猛,冯海泓.双耳分听汉语普通话声调研究[J].声学技术,2014,(1).)。英语属于无声调语言,声调对于英语母语者而言并不具有特别的语言学意义,也就是说,理论上英语母语者对声调的感知应该不具有像汉语母语者那样显著的半脑优势。Wang et al.(2001)通过双耳分听范式考察了英、汉语母语者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④Wang Y,Jongman A,Sereno J A.Dichotic perception of Mandarin tones by Chinese and American listeners[J]. Brain and Language,2001,(3).。双耳分听范式是指,理论上左、右耳分别由右、左脑控制,那么向被试的双耳输入不同的刺激材料,就可以通过比较被试汇报的左、右耳输入刺激的正确率来确定被试加工刺激时的左、右耳优势(张林军,2013⑤张林军.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感知的左右耳优势[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Wang的实验结果显示,与汉语母语者相比,英语母语者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右耳优势。Klein et al.(2001)通过PET技术考察了英、汉母语者感知声调时的大脑加工机制,结果显示,在感知声调时,英语母语者只有在关联音高感知的大脑右下额叶皮层上表现活跃,而汉语母语者在关联语言经验的大脑左半球的额叶、顶叶和顶枕区上也表现得异常活跃⑥Klein D,Zatorre R J,Milner B,et al.A cross-linguistic PET study of tone percep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ers[J].Neuroimage,2001,(4).。张林军(2013)通过双耳分听范式考察了初级和中级两个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对声调的感知,结果显示初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对声调的感知呈现双耳平衡,而中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右耳优势⑦张林军.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感知的左右耳优势[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

除了探讨英语母语者感知声调时的半脑优势外,研究者们也考察了英语母语者声调的范畴感知模式。声调的范畴感知模式是指,在声调连续统中,连续的声调刺激被感知为离散的声调范畴中的一员;听音人能区分属于不同范畴的声调刺激,不能区分属于同一范畴的声调刺激(Liberman,1957⑧Liberman A M.Some results of research on speech perception[J].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57,(1).;Liberman et al.,1957⑨Liberman A M,Harris K S,Hoffman H S,et al.The discrimination of speech sounds within and across phoneme bounda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57,(5).;Studdert-Kennedy et al.,1970○10Studdert-Kennedy M,Liberman A M,Harris K S,et al.Motor theory of speech perception:A reply to Lane's critical review[J].Psychological review,1970,(3).)。Xu et al.(2006)通过行为实验(辨认任务和区分任务)分别对汉语母语者和英语母语者进行了普通话阴平—阳平连续统的范畴感知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汉语母语者对阴平—阳平连续统呈现出明显的范畴化模式,而英语母语者未出现这种感知模式○11Xu Y,Gandour J T,Francis A L.Effects of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stimulus complexity on the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pitch direction[J].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06,(2).。Chandrasekaran et al.(2007○12Chandrasekaran B,Krishnan A,Gandour J T.Mismatch negativity to pitch contours is influenced by language experience[J].Brain research,2007,(1).、2007○13Chandrasekaran B,Krishnan A,Gandour J T.Experience-dependent neural plasticity is sensitive to shape of pitch contours[J].Neuroreport,2007,(18).)向汉语母语者和英语母语者呈现普通话的声调刺激对(阴平—阳平、阴平—上声,阳平—上声),并观察两类被试在此过程中是否会产生MMN。实验结果显示,两类被试都被这三组刺激对诱发出了MMN,但是,在阴平—阳平和阴平—上声组中,英语母语者在MMN的波幅上显著小于汉语母语者;在阳平—上声组中,两类被试的MMN波幅无组间差异。张林军(2011)通过行为实验发现,初级汉语水平的美国学生已具备明确的汉语声调范畴①张林军.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的音位和声学信息加工[J].世界汉语教学,2011,(2).。

此外,在对感知声调时的关键声学关联物的研究中,Huang&Johnson(2011)发现汉语母语者对音高曲拱(pitch contour)更为敏感,而英语母语者对音高的调阶(pitch level)更为敏感②Huang T,Johnson K.Language specificity in speech perception:Perception of Mandarin tones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listeners[J].Phonetica,2011,(4).。张林军(2011)发现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美国留学生在感知汉语声调时对音高曲拱斜率的敏感度有所增强,但仍然和汉语母语者存在显著差别③张林军.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的音位和声学信息加工[J].世界汉语教学,2011,(2).。薛晶晶(2013)的研究则表明,在感知阳平和上声时,英语母语者对终点音高的高低变化更为敏感,而汉语母语者则对拐点位置更为敏感④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二)英语母语者的声调感知训练

声调感知训练是指通过向二语学习者输入大量研究者精心设计过的语音刺激来丰富学习者的语音经验,使学习者辨认、区分声调的敏感度得到提升;这种训练方法的理论基础一是语音感知和产出之间存有相关性,二是语言经验对第二语言语音习得具有关键性作用(薛晶晶,2013⑤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Wang et al.(1999⑥Wang Y,Spence M M,Jongman A,et al.Training American listeners to perceive Mandarin tones[J].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99,(6).,2003⑦Wang Y,Jongman A,Sereno J A.Acoustic and 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Mandarin tone productions before and after perceptual training[J].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03,(2).,2003⑧Wang Y,Sereno J A,Jongman A,et al.f MRI evidence for cortical modification during learning of Mandarin lexical tone[J].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03,(7).)对英语母语者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声调感知训练,实验结果显示,英语母语者声调感知训练的效果较为显著,且在6个月后,这种训练的效果仍然持续显著。同时,这些学习者通过感知训练获得的有关声调的语言经验正迁移到了他们产出的声调上——训练后的英语母语者产出的声调在音高曲线上接近于汉语母语者,不过,音高高度和音高曲线并不能同时被学习者掌握,前者难于后者。通过f MRI技术,Wang et al.对比了上述学习者在声调感知训练前后大脑区域活跃范围,他们发现,经过训练,学习者左颞上回(布洛卡(Brodmann’s area)22区)激活的空间范围有所增加,邻近的布洛卡42区和右额下回(布洛卡44区)也出现活动。Chandrasekaran et al.(2010)考察了英语母语者训练前、后对声调感知的变化,结果显示,学习者在训练前主要依靠声调的音高高度来感知声调,在训练后则倾向于依靠声调的音高斜率来感知声调⑨Chandrasekaran B,Sampath P D,Wong P C M.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cue-weighting and lexical tone learning [J].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0,(1).。张林军(2011)对初、中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感知声调时所运用的声学线索的考察支持了Chandrasekaran et al.的实验结果。薛晶晶(2013)针对声调学习中容易混淆的一组声调(阳平和上声)为英语母语者进行了感知训练,结果显示,经过短期训练,学习者对阳平、上声的感知有所改善,具体表现为训练前学习者倾向于依赖终点音高辨认阳平和上声,拐点位置的前后移动并未影响他们辨认这两个声调;相反,汉语母语者则更倾向于依靠拐点位置的前后移动来辨认这两个声调○10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训练后,拐点位置和终点音高对学习者辨认阳平、上声的影响都有所增强,不过,由于阳平和上声的感知模式较为复杂,学习者仍不能像汉语母语者那样在感知阳平和上声时对拐点位置产生更大的依赖性。

综合上述两节中的研究结果可知,随着学习汉语时间的增加,英语母语者在感知声调时由不具备右耳优势转为逐渐表现成一定程度的右耳优势;在对声调连续统的感知上由未呈现范畴化逐渐转为呈现出范畴化趋势;在感知时依赖的声学关联物也由主要依赖声调的音高高度/调阶逐渐转为倾向于依赖声调的音高曲拱斜率。对英语母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声调感知训练有助于提高英语母语者对声调感知和产出声调的准确性。

四、结 论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针对英语母语者普通话声调习得的研究,从研究方法看,早年主要以经验性总结为主,近年来,实证研究越来越占据主流地位。一般来说,产出研究主要采取对英语母语者产出的声调进行声学分析,并与汉语母语者产出的声调进行比较,有时还会辅以主观评判的方法,即让汉语母语者对英语母语者产出的声调进行等级打分。在对英语母语者学习声调的认知研究中,行为测量实验一般采用范畴感知实验的经典范式——辨认任务和区分任务,观察英语母语者在这两个任务中的准确率,并与汉语母语者进行对比;生理测量实验一般采用ERP、f MRI、PET等技术,记录下英、汉语母语者的相关生理参数进行对比研究。从研究内容看,产出研究以描写英语母语者的声调习得偏误为主,包括了对英、汉母语者产出的各个声调的起、终点音高,拐点音高、位置,时长、调域等一系列声学关联物的描写和对比;认知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有对英语母语者声调范畴感知的研究,有对他们感知声调时大脑模式的探索,也有通过声调感知训练来考察这些英语母语者在声调感知训练前后感知模式的差异。

通过对英语母语者声调习得研究的梳理可知,目前学界对英语母语者产出的声调所做的声学分析较为细致,但是,正如张林军(2013)所述,通过声学分析对比来考察学习者是否成功习得声调未必能够全面揭示声调习得的本质和规律,因为我们并不能通过学习者产出的声调来确定偏误产生的原因是来自于声调表征的未完善还是发音器官的僵化①张林军.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感知的左右耳优势[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已有的声调认知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英、汉母语者在声调感知模式等方面确实存有差异,短期的声调感知训练可以使英语母语者的声调感知模式发生改变。这些实验结果说明,我们在探讨英语母语者的声调习得问题时,不仅应该在声学层面上描述他们的产出结果,还应该在感知层面上找到这些学习者感知声调的难点,训练、引导他们克服这些感知上的难点,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这些学习者较为成功地习得声调。

A summary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tones by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LlU Si-we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Literatur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The problems of the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tones have been a research focu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he related early research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tones by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are mostly empirical summaries.In recent years,the acoustic analysis and the technology of brain science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related researches.This paper gives a summary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tones by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ir output and cognition,which can shed some light on the future researcher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native English speaker;tone acquisitio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195

: A

: 1672-1306(2015)02-0047-07

[责任编辑:张黎玲]

刘思维,女,江苏南京人,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

猜你喜欢
阳平声调音高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孟家拉国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声学实验分析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