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异同
樊瑞娟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朔州036000)
【摘要】本文本着对文学理论发展的古今脉络进行分析和梳理的目的,首先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内容进行阐述,分别古代与现代文学理论的特征;接着分析了古代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之间的差异;最后对古代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同一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理论统一;差异
【收稿日期】2014-12-08
【作者简介】樊瑞娟(1981—),女,山西朔州人,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
【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是文学大国,从《诗经》到《论语》,从汉代乐府到南北朝诗歌,从李杜文章到元朝杂剧再到明清小说,文学作品的类型以及数量浩如烟海;上至言官大夫,下至歌姬弄臣,都为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而这种文学创作一直延续到今天。对于文学来说,文学理论是基于对以往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而归纳出来的一系列能够描述文学作品的内涵、解释文学讨论中的问题的理论建构存在。无论是古代的文学还是现代的文学,其文学理论都是对文学发展的高度概括,而文学理论中的区别和同一性的研究,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文学发展的脉络、理解文化发展方向,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1.1以文兴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用文学作品来讽刺当时的证据,并且以文章作为对君主以及当时政治局面的提建议之法。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等史书,被古代历代君王当做治世之道而研读和学习;同时,在国家昌盛的时代,君主也会鼓励文学家们撰写文章,发扬其统治时期的文化以及统治理念。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价值的一个评判方式,就是是否能够对政局的发展产生影响。
1.2以文言志
文学作品是文学家对自己的生活及情感的抒发,是通过对社会观察所得到的领悟和感触,这是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来源的研究结果。古代文学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对文学作品的来源表达极为明确,显示出了颇具特征性的“以文言志”的理论风格。屈原在《楚辞》中言明了自己对国家和对君王的热爱,曹操在《观沧海》中言明了自己的宏图伟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达了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仕大夫情操。
1.3以文载道
“道”在古代文人的思想中即代表了对国家和对社会的责任,也代表了文学家们对自身修为发展的要求。虽然不同时代的文学家对“道”的定义不同,但纵观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对个人思想以及社会、家国精神的表达。文不能载道,文学家的思想以及精神就不能得到传承,因此,在古代文学理论中,研究文学作品背后的精神价值,是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2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2.1文学理论的文艺价值
探讨不同文学理论的文艺价值,始终是文学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工具之一的今天,文学理论研究对网络文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价值方面的评论和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对网络和“非主流”事物的抵触而造成的对网络文学的批判,已经转为目前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客观评价。并且,有研究者也指出:网络文学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阐述。国学的进一步兴起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而网络文学的发展是对现代文化的白描。
2.2“自我批评”性质的反思
文学理论研究者们对文学理论学科自身开展了反思性的研究。这主要表现是对于文学理论的学科历史、发展模式、流派、学科范式、知识体系、研究方法等基础性问题进行了较深人的探讨。同时,产生了一些相关著作,如《文学元素学: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郭昭第)、《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马建辉)等。有些论文也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如《试论文学的系统本质》《反思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学知识建构》等;此外,文学理论研究者们还对文学理论研究的产出以及社会学意义进行了反思。
2.3文学理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创作,并高于文学创作,而文学创作则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探讨文学理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前沿话题之一,这其中被讨论的最激烈的,就是文学理论与政治的关系、文学理论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文学理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生存哲学意义。有研究者对“文化政治”这一新概念和关键词进行了界定和阐析;还有研究者致力于探讨文学理论教材的发展,而生态文学则成为了文学理论发展的前沿。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区别
3.1“文”与“人”之间的区别
提及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无论是专业的文学理论研究者还是文学爱好者,对文学理论的概念都建立在某个文学大家的学说和作品上,例如,屈原的《九歌》和《离骚》所承载的爱国和忠君的“君子哲学”;曹植《洛神赋》所承载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及唐代李白诗歌中对这种浪漫主义情怀的继承;南北朝时期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出世”的清高士大夫思想等。古代文学理论是复杂的,但是古代文学理论的代表者却是十分明显的,提到某个文学理论,我们总能想到这些文学理论的“创造者”和“承载者”,这是因为,古代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如现代这样普及,而能够成为文学家的人屈指可数,因此,古代文学理论偏重于某家之言,也就是以“人”为划分文学理论范畴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涌现出的文学创作者多如星辰,而且由于言论自由以及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文学理论发展显示出了真正的“百家争鸣”的景象。如今,对我国文学理论进行范畴划分,决不能以文学家为标准,而是必须以文学理论流派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为标准。
3.2文学的“服务对象”不同
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具有高度的集成性,这与我国古代社会制度息息相关,文学作为对社会文明高度综合和升华的产物,在其思想表达方面也具有极为明显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意义。无论古代文学理论是偏重于对文学家对自身和内心的内省,还是偏重于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批判,亦或是对自然万物、山川河流的赞美,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抒发,都少不了对当时统治者的评价或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射。以唐代两大著名诗人的文学思想中体现的理论观点来看,李白在作品中展示的理论观点与盛唐时期的统治是十分契合的,其文华丽而浪漫,正显示了盛唐的政治和文化风貌;杜甫是在寂寂无名中去世的,他的诗赋在半个世纪后才被世人所称颂,而杜甫的文章,则多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底层平民生活的写照。对于现代文学理论来说,文学的实际作用在于服务于群众,因此文学理论多是对群众精神文明发展的探讨,是基于大众的,而并非直接与政府和统治相关的。
4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同一性
4.1文学理论的社会价值相同
文学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社会职能,这是文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内容对社会发展的推力。文学理论的社会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即文学理论发展促进对社会青年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文学理论研究的蓬勃开展,因此,文学理论研究使文学对教育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这一点,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还是现代文学理论,都显露得十分明显。孔子的三千弟子,无一不是从孔子的文学思想中继承了“修身”和“治世”等观念,而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则对高校文学教育的影响巨大,体现为教材的变革以及研究热点的变革等方面;另一个是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生态思想、人权呼吁等元素通过文学理论研究被独立出来,这是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精神意义进行再加工的过程。通过这种再加工,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被进一步升华和凝结,更容易被大众所认识到,文学作品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更加明显。
4.2古代文学热点与现代文学研究趋势相符合
文学所具何种精神意义,是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和每种文学思潮发展最终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文学发展的最终使命。通常情况下,一种文学思潮即是当时社会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的影射,而目前全球最尖锐的问题究其根本,都可以用“生态”两个字来概括。发源于美国的生态文学,其研究已经逐渐从文学作品研究上升到文学理论研究层面,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发展,未来的生态文学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生态精神”的代表,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彻底地反思、能够将人类社会的种种行为视为生态环境发展的一部分,这是未来生态文学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所具有的精神意义。目前我国文学理论中的生态文学思潮发源于美国,但是考量生态文学的文学作品形式以及思想,却不难发现,现代的生态文学理论与我国古代多数描写自然之美,以景抒情的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对山川热爱的思想是十分一致的,无论是“落霞与孤鹜齐飞”还是“北风卷地白草折”亦或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都是对自然景观包含着欣赏、敬畏、赞叹的表达,这些表达与现代生态文学对自然的客观认识以及对自然景观中包含的自然哲学理论的反思是一致的。
4.3文学理论中的批判思想
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我国的文学理论研究在表面上看起来产品丰富,但实际上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的文学理论思想却比较少。这是文学理论研究的批判思想之一,也是文学理论中的批判性对文学理论发展所起到的实际作用之一。有研究者认为,文学理论研究已经高度体制化了的学术环境密切相关,并且提出“与体制保持距离,将是理论自身良性发展的必经之途”。这就意味着,对文学理论继续进行自我批判,从自我批判中寻找文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创新,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在目前文学理论研究中的批判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创新的可能性,使文学理论即与生活实际交融,又能够展示出其作为文化发展指导理论的独特性,这是现代文学理论中的批判思想发展的目标;无独有偶,古代文学理论中也包含了很多批判思想,文学家们在表达这些批判思想的同时,也在寻求通过批判进行创新以及促进文学自身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元代以及之前的戏曲、杂剧进行的在批判、分析的基础上再创作,使宋元戏曲和杂剧演变成小说以及杂文,即是在文学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这是值得现代文学理论研究进行发展和学习的。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内容与我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向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文学理论的立足点、文学产生的源泉以及文学理论的范畴三个方面。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意义和价值,对社会的阶级性划分是十分明确的,文学家本身所代表的“理论”价值有时候超过了作品本身,这是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私有性”特征而决定的。但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又有着同一性,可以说,现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对古代文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延伸,例如文学批判、生态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的社会价值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将我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及功用进行了完全的解释,而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既有对古代文学理论的继承,又有着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符合的研究方向,这进一步说明了文学理论发展的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李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当代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11(04).
[2] 黄崇超.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 杨庆存.国家观念与世界视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走向[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01).
[4] 王云云.谈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J].青年文学家,2013(03).
[5] 杨向荣.文艺学的前沿热点及其知识建构反思——“文学理论发展前沿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11).
[6] 高楠.文学理论的现代性涅槃——由政治一体化到跨越式阐释[J].文艺争鸣,2013(11).
[7] 孙永良.文学理论:现状、前沿与发展——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0(06).
[8] 李震.文学理论的学科性与跨学科性——对“文学理论边界”问题的一种理论回应[J].甘肃社会科学,2008(05).
(责任编辑金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