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理论的现状、前沿与发展
姚丽娟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朔州036000)
【摘要】文学理论研究是我国文艺发展以及文化作品发展的基础,对我国社会精神发展起到描述和指导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文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描述;接着根据文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总结出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进行了概括;之后,根据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的状态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本文尽一己之力对文学理论发展进行阐述,以期对文学理论研究起到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文学理论;现状;前沿;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姚丽娟(1977—),女,山西朔州人,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理论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对现实事物的来源、运行规则以及结果的解释。对于文学来说,文学理论是基于对以往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而归纳出来的一系列能够描述文学作品的内涵、解释文学讨论中的问题的理论建构存在。文学理论是来源于文学本身,又是高于文学的,因此,文学理论的发展对文学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学作为社会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探讨文学理论的现状、前沿与发展,对文学未来走向及社会精神文明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文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1.1文学理论研究结构化
文学理论研究来源于文学作品研究,最初是通过文学作品评价和讨论而形成的,文学理论研究实际上发源于高校文学教育,但从现代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实际来看,文学理论研究已经不再是高校研究的“专利”,而是开始进入了独立的、结构化的研究时代。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高校资深研究者参与的、具有国家文化发展意义的文学理论研讨会连年举行,在这些研讨会上,众多研究者都将自
己的研究内容和观点进行了阐述,研讨会最后经常会将年度文学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形成论文集发表,更有利于后续研究者们借鉴;另外,文学理论研究仍在高校和具有教育性质的社会文艺机构中进行,但文学理论研究人员的层次水平发生了变化,展示出了文学的自由性。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以及网络对文化沟通的便利作用,使得文学理论研究者的层次从“大师”级扩散到一切对文学理论有独特见解的人,文学理论研究的结构发展更加“接地气”。
1.2文学理论研究的方向更加多元
通过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中的传统文学观念及其新变的梳理,探讨了近代转型期的传统文学观念以及在新形势之下的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是文学理论中古代文学理论与近代文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式,也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研究者认为,近代新文学概念既旧中有新,又新中有旧,是一种“杂糅”文学理论。厘清近代新文学概念中杂糅的新旧成分,对于理解和把握文学观念发展演进的曲折性与复杂性都极有意义。还有的研究者将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古代文化因素作为研究方向,例如对“国学”热潮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古代诗学进行解释,研究者认为国学的发扬将为“失语症”的解决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建立一个有效的根据地和出发点。
1.3文学理论研究中的批判成分增加
文学理论中的批判成分增加,是目前我国文学理论发展的特征之一。文学理论研究者们对文学理论学科自身开展了反思性的研究。这主要表现是对于文学理论的学科历史、发展模式、流派、学科范式、知识体系、研究方法等基础性问题进行了较深人的探讨。同时,产生了一些相关著作,如《文学元素学: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郭昭第)、《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马建辉)、《论块垒:文学理论元问题研究》(夏之放)、《文学理论本体研究》(金永兵)、《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史论》(杨春忠)、《文学理论当下形态论:文学理论学探索》(盖生)等。有些论文也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如《试论文学的系统本质》《反思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学知识建构》《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文艺学的产生和形成》等;此外,文学理论研究者们还对文学理论研究的产出以及社会学意义进行了反思。
2文学理论研究的前沿话题
2.1文学理论的文艺价值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这些时代特征又被文学理论研究上升到不同社会阶段的文艺价值层面。因此,探讨不同文学理论的文艺价值,始终是文学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工具之一的今天,文学理论研究对网络文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价值方面的评论和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对网络和“非主流”事物的抵触而造成的对网络文学的批判,已经转为目前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客观评价。并且,有研究者也指出:网络文学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阐述。国学的进一步兴起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而网络文学的发展是对现代文化的白描。
2.2文学理论本土化问题
目前,文学理论的研究方向不仅限于我国文学,还包括我国文学与其他国家文学的交流,随着国际间政治和经济交流的极大发展,文化交流也不止于文学作品的交流,更上升到了文学理论交流的层面,因此,文学理论本土化问题逐渐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们分析了西方文学及文论在“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症候,认为我国文学理论“走出去”主要是借由中国古代文化的对外传播,而我国目前文学作品的发展,大有与西方国家雷同的趋势,因此导致了许多批评与反批评的理论诞生。对待西方文学理论的态度以及究竟该如何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取其精华,是研究者对文学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的主要议题,另外,研究者还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对外输出进行了集中深入的探讨。
2.3文学理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创作,并高于文学创作,而文学创作则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探讨文学理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前沿话题之一,这其中被讨论的最激烈的,就是文学理论与政治的关系。有研究者对“文化政治”这一新概念和关键词进行了界定和阐析,指出正是由于文化政治的介入,晚近以来文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后现代转折,认为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文化政治,其核心问题都是权力的问题,区别只在于,社会政治重视的是社会权力,而文化政治关注的则是文化权力;还有研究者就文学与政治之间的权衡作出解释,认为既不能简单地强调文学的政治性,也不能回避或否定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3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3.1文学理论的批判作用
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我国的文学理论研究在表面上看起来产品丰富,但实际上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的文学理论思想却比较少。这是文学理论研究的批判思想之一,也是文学理论中的批判性对文学理论发展所起到的实际作用之一。有研究者认为,文学理论研究,已经高度体制化了的学术环境密切相关,并且提出“与体制保持距离,将是理论自身良性发展的必经之途”。这就意味着,对文学理论继续进行自我批判,从自我批判中寻找文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创新,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在目前文学理论研究中的批判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创新的可能性,使文学理论即与生活实际交融,又能够展示出其作为文化发展指导理论的独特性,是以后文学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
3.2生态文学的研究
文学所具何种精神意义,是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和每种文学思潮发展最终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文学发展的最终使命。通常情况下,一种文学思潮即是当时社会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的影射,而目前全球最尖锐的问题究其根本,都可以用“生态”两个字来概括。发源于美国的生态文学研究,已经逐渐从文学作品研究上升到文学理论研究层面,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也将促进我国生态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且,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发展,未来的生态文学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生态精神”的代表,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彻底地反思、能够将人类社会的种种行为视为生态环境发展的一部分,这是未来生态文学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所具有的精神意义。因此,对生态文学进行研究,将是我国未来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3.3文学理论与高校文学教育
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现实,而文学理论研究所能服务的现实不仅限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向指引以及古代与现代、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学交流。文学理论研究的最终意义是对当代社会文化以及精神进行总结,指导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因此,文学理论研究应该作用于文化的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文学理论研究对高校文学教育的指导,这是文学理论应用性研究的前沿话题之一。研究者通过对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的研究发现,当下我国高校使用的文学理论教材分为学术性专著和知识性普及著作两种类型,但无论哪种教材都不能对文学理论进行系统地阐述,学术性专著的知识系统性不强,而知识性专著的理论基础薄弱。研究者认为,高校教育中所应用的文学理论教材,应该集同血型、实践性、逻辑性、内省性于一体,呈现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知识状况。
4文学理论研究对文学发展的意义
4.1促进文学反思
文学理论研究对文学发展的最实际意义是,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进行了界定,能够使文学家们和作者们对自己所产出的作品进行反思。文学反思是文学家和作者们对文学作品所承载的艺术价值的思考和探索,而文学反思的结果往往引导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家们的创新。通过文学反思,我国文学作品创作必将进入一个发展和创新的高潮。文学理论研究结果越丰富,研究内容越深入,文学反思的成果越多,文学作品的质量也就越高。因此,文学理论研究将直接促进文学的快速、蓬勃发展。
4.2实现文学的社会职能
文学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社会职能,这是文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内容对社会发展的推力。文学理论的社会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高校教育的指导意义,即文学理论发展促进高校文学学科教材的发展和文学学科教学内容的发展,而高校文学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文学理论研究的蓬勃开展,因此,文学理论研究使文学对教育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另一个是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生态思想、人权呼吁等元素通过文学理论研究被独立出来,这是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精神意义进行再加工的过程。通过这种再加工,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被进一步升华和凝结,更容易被大众所认识到,文学作品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更加明显。
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理论作为一种建构性的对文学作品的精神意义以及对文学的发展具有解释性的思想,对我国文学的精神层面反应以及文学作品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学理论的研究现状展示出文学理论发展的结构化、多元化、生活化和学术化等特征;文学理论研究所关注的前沿问题则展示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关注点所在;文学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则为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学理论研究对文学创作本身以及文学的社会职能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我国文学作品进行理论化研究,是促进我国文学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值得每一个致力于文学研究的工作者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刁生虎.“当下性”、“本土化”与“走出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0(10).
[2] 张辉.新世纪报告文学理论批评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9).
[3] 杨向荣.文艺学的前沿热点及其知识建构反思——“文学理论发展前沿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11).
[4] 高楠.文学理论的现代性涅槃——由政治一体化到跨越式阐释[J].文艺争鸣,2013(11).
[5] 李旭.重建文学的政治维度——对当前文学理论的一种反思[J].小说评论,2013(10).
[6] 孙永良.文学理论:现状、前沿与发展——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0(06).
[7] 李震.文学理论的学科性与跨学科性——对“文学理论边界”问题的一种理论回应[J].甘肃社会科学,2008(05).
(责任编辑金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