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观念的时代价值解析

2015-02-12 08:16苑申成
天中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观念民主政治

苑申成



平等观念的时代价值解析

苑申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周口 466001)

平等是政治合法性的首要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平等思想辨析和对平等实践推进的价值凸显。就当下中国来讲,有关中国共产党平等思想的研究是澄清理论是非的客观需求,平等精神的弘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平等观念的确立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平等理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概念。

平等观念;核心价值观;时代价值

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勒鲁说:“现在的社会,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除了平等的信条外,再没有别的基础。”[1]6从古至今,平等就一直是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充分发挥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刺激作用的社会背景下,平等观念的研究更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辨析:有关中国共产党平等思想的研究是澄清理论是非的客观需求

现代意义上的平等观念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产生的,其最初的斗争指向是封建专制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取得反对封建主义的胜利后,平等最终和自由、博爱一起成为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念。时至今日,平等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一个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观念。一般来讲,无论是哪个阶级、阶层、民族、国家,人们都赞成平等。但是,平等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平等本身包含了不平等的悖论,其最基本的内涵是相同性,但如果过分强调相同性,就会造成新的不平等。第二,平等不仅表现为相同性,而且还表现为差别平等。譬如,“多劳多得”体现的就是差别平等。从表面上来看,每个人的劳动收入是不相同的,看似不平等,但与每个人的劳动贡献相联系,这种不相同的收入体现的却是平等,体现的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的原则。第三,平等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平等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各社会各阶级使用的概念都是平等。也就是说,各社会各阶级都在讲平等,但内涵差别很大。无产阶级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平等的时候,大多是从批判资产阶级平等观念的虚伪性角度来讲的,他们也没有直接给无产阶级的平等概念下一个权威的定义。但是,平等的观念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来讲又是极其重要的。美国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罗默认为,社会主义不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而是比资本主义更平等。我国著名学者段忠桥认为,社会主义之所以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是因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平等。平等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关系到人们对社会制度的认可程度。

就当下中国来讲,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就是,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经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走向了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1993年,邓小平在同他弟弟邓垦的谈话中不无忧虑地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出问题。”[2]1364平等与不平等的问题正越来越成为我国民众关心和议论的热点话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体现出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目前,我国既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既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又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中的传统平等观念正在经历着剧烈的振荡,平等与不平等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从不同角落发出的最强音之一。“不平则鸣”,历史是一面镜子,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次反抗专制、剥削和强权的斗争,几乎都是以平等的观念、平等的口号、平等的要求作为精神武器的。近年来,全国各地群体性事件不断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一直存在,其原因之一,就是当事人或者公众认为有关事件的处理“有失公平”。这种行为被一些学者称为“违法的正义”,其对社会稳定和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轻视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平等问题已经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平等成为理论界和社会各界讨论热烈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但是,不同社会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对平等观念的理解也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在平等问题上的看法难以取得共识。而对平等的不同认识,仍然是当前引发许多思想和行为对抗的根源。

我们认为,如果从较为宏观的视角来划分,平等可以分为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三种基本形式。中国共产党的平等思想与平等的这三种形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起点平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把社会政治制度的平等作为起点平等,即作为实现平等的基本前提;在过程平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强调法治在实现平等中的基础作用,把依法治国作为实现过程平等的基本保障;在结果平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把民生建设作为实现结果平等的基本手段。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追求平等理想的历程,深入分析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平等与不平等现象,有力回答人们在平等问题上的思想疑惑,明确中国共产党平等思想的内涵,建构中国共产党平等思想的理论体系,从而坚持用正确的平等观念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实践。

二、共生和谐:平等精神的弘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公正的社会必定是和谐的社会。”[3]25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观念如同平等一样深刻持久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平等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它既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追求,又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甚至被德沃金称为“至上的美德”。平等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理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4]44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和谐”上升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谐社会建设的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平等精神,体现着平等的价值取向。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来讲,党中央把社会建设作为促进和谐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而再分配要求更加注重公平。社会建设就是一种再分配,就是利用行政的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而重新配置的目的则是促进平等的实现,是对初次分配偏重于效率的矫正,是一种矫正的平等。胡锦涛指出,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5]。温家宝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社会中是多数。”[6]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建设与公平正义的密切关联。

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平等思想的现实诉求。和谐的本质是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协调,而平等则是关系协调的基本要求。与追求社会和谐相一致,平等也有着从古到今被人类苦苦追寻的历史。平等与和谐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平等的理念、平等的实现对于社会和谐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也应该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平衡,没有平等就没有和谐。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实现社会和谐最主要的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革,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放任这种不平等、不和谐的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社会带来动荡和不安。马克思指出:“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7]24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从现实需要出发,在经济上使共同富裕不仅仅作为一种目标追求,而且成为一种现实存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真正建立起平等互助的新型伦理关系,而不是随时都要防止他人背信弃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并存,而不是相互制约;在社会和谐的基础上,逐步达到人人真正平等地享有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从而实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和谐与在和谐社会下的平等。

三、民主发展:平等观念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式。民主政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民自由平等参与政治的制度。不同的社会主体在政治见解的表达、立法和决策建议的提出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平等与民主法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8]168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坚持平等的原则,弘扬平等的精神。平等和民主政治不可分割。对此,恩格斯曾经指出,即使群众并不总是很清楚地懂得民主的意义,“但他们全都认为民主这个概念中包含着社会平等的要求”[9]664。列宁也同样认为“民主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10]201。平等地参与政治是最基本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更应该创造出一个公民平等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政治表达机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平等的理念在宪法和法律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条件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民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样,平等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到生死相依的高度。他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1]27美国著名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民主”与“平等”是相同的,是可以互相代替的,平等是民主的本质属性。恩格斯指出:“平等要求更应当是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申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或一个社会的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12]444民主与平等密切相关,民主的理念源自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只有让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才能切实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由于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特权思想的严重影响,部分领导干部民主作风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平等关系。如果我们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真正能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让平等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就一定能够极大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四、价值取向:平等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理念

2006年,在胡锦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如何凝练就成为学界和社会各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大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最本质地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全面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追求和最终目标。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为止,学界和社会各界一共提炼出了60余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涉及90多个具体概念和判断。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该如何厘定,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追求。这是因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东西,都能在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7]5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必须面向社会实践,特别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核充分体现出来。最终,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24个字12个概念中,平等和公正是唯一具有承接关系的概念。公正包含了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公正;但是公正又超越了平等,因为公正还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有效避免因过分强调平等概念中的相同性而造成新的不平等。

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基本概念中,平等的概念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平等的概念都应该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层面。平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追求。在以往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中,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是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少数统治者利用剥削制度奴役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在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不平等境遇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不平等的根源。在经济形态上,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由公有制代替私有制,而原来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由一种私有制代替另外一种私有制。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建立,奠定了人与人平等关系的物质前提;在政治制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基本形式,是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是平等关系的政治保证;在文化建设上,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第一次使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平等的文化权益。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3]857社会主义比以往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更优越,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主义比以往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更平等。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各方面来比较和权衡,平等在社会主义社会都处于基础性层面,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制度都蕴含了平等的理念和精神。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建立在平等观念的基础之上,其他价值观念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当代美国政治哲学家德沃金认为:“平等的观念是政治社会至上的美德——没有这种美德的政府,只能是专制的政府。”[14]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旧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建立合理、平等的新社会。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平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论断,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应然,并非现实生活的实然。马克思主义平等思想的实现只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的话语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把平等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社会现实,是其取得执政合法性的首要前提。

[1] [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M].王允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3] 任映红.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 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N].人民日报,2010-09-17(1).

[6]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0-03-15(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邓小平文选: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0] 列宁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 毛泽东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 [美]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叶厚隽〕

D261.1

A

1006−5261(2015)02−0010−04

2014-10-28

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GH-463)

苑申成(1970―),男,河南周口人,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观念民主政治
维生素的新观念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