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人格特质视域下的大学创业教育

2015-02-12 08:16胡文靖杨仕勇
天中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特质创业者

胡文靖,杨仕勇

(安徽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创业活动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21世纪是工业革命以来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随着创业活动的日益活跃,研究者对创业活动的学术研究兴趣也不断增加。对创业者人格的研究是创业活动早期经典研究的取向之一,研究内容涉及创业者个人特质的辨识、创业者人格特质与创业活动的关系等。尽管一些研究提供了创业者人格特质与创业结果之间关系不一致甚至冲突的证据,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广受批评和质疑,但总体上看,创业者人格特质与创业活动之间的作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由于心理学领域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和心理测量元分析技术的发展,关于创业者人格特质的研究有了新的转机和进展。

一、创业者人格特质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格特质”这个概念沿袭的是国内早期的翻译,一些研究者认为创业者必定具备不同于常人的人格特质,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特质”在国外文献中基本上用“characteristic”“psychological”“trait”等表述,本意是从个性、心理、品格等方面来描述个体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更接近于汉语的“品质”。在创业活动研究领域,学者关注的人格特质变量有很多,主要包括成就动机、自主性、创新性、自我效能感和冒险性等。新近的研究表明,创业是一个过程化的概念,创业活动是一个复杂、动态、多阶段的过程。Holt.D.H从企业生命周期出发,提出创业过程会经历创业前阶段、创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和晚期成长阶段,相同的人格特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会起到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作用[1]。丁明磊等人认为,关于创业活动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从特质观、行为观到认知观的演变,研究者必须重视个人特质对认知过程和行为选择的影响作用[2]。姜红玲等人通过因子分析,认为中西方创业者在创业特质结构中既存在共性(创新性和内控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冒险性)[3]。赵观兵等人认为,创业者特质对创业资源识别具有重要影响,是创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创业者特质在识别创业资源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创业者特质与创业资源识别呈正相关,成功的创业者能够识别创业资源的价值和可用性[4]。池军在研究中重新审视了特质论,认为尽管特质论将创业活动视为天赋人群的专属,但它揭示的品质层面的正面含义无疑构成了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因此应将特质论客观地理解为品质论,而在创业教育中应重视创业品质的培养[5]。可见,关于创业者的特质,学界的观点从开始的在创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逐渐转变为在创业过程中有相关作用(通过一系列中介变量发挥作用)。在人格的自我测量上,虽然实施者不同,测量的时间间隔也不同,但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认真性和宜人性都显示了中等到很高的稳定性水平,不同特质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及不同量表上的平均相关度为+0.65[6]174-175。人格特质保持稳定并不意味着没有变化,特别是在二十几岁的年龄段。年龄和教育经历是引起人格特质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那么,对成功创业有帮助作用的人格特质是否可以通过教育有意识地激发和诱导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至于应该如何有效地激发和诱导,还需要研究者在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同时,加强对作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者的关注,深入探讨创业者特质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作用发挥的中介与路径。

二、创业者人格特质研究视域下的大学创业教育

从关注创业者本身出发考察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创业教育实践偏离了正确方向。在目前的大学创业教育中,重点是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的是创业教育本身,忽视了接受教育的主体。然而,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对创业活动的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大学创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创业者人格特质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的内在潜质。

为了有效地增强创业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思考以下问题:大学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创业教育实践发展到了何种地步?形势的发展对创业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创业教育的未来方向是什么?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阐述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7]。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对如何开展创业教育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上看,创业教育的普遍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认识,唤醒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和本能,初步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但是,对比国内外的创业教育,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相对落后,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处于探索之中。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创业知识传授型;二是创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型;三是创业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践型。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是第一种模式,部分高校是第二种模式,极少数高校是第三种模式。这三种创业教育模式都是在小创业教育观指导下设计的,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任务的完成,而不是教育的实效性。还有一种大创业教育观,那就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这种大创业教育观出发,我们就会发现目前国内的大学创业教育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创业教育的理念不科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会有不同的结果。从国内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高校管理者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过于狭窄,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往往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补充。这种创业教育理念,极易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不重视创业教育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而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效。

第二,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创业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综合考虑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科学衡量时间、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国内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太科学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设置的导向有问题,创业教育课程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且创业教育往往由招生就业或创业辅导等机构来主导,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2)学时不足,缺乏连贯性。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但一般只有16学时,授课时间则分散于大一的下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功利性意味比较强。(3)教学内容不全面。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都是以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辅以创业大赛和创业论坛等实践活动。在创业教育活动的初期,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也是必需的,但随着创业教育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进一步得到补充和更新,特别是在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第三,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要求。推进创业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人适合做创业教育的教师。是高校专业课老师,企业家,还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是兼职人员,包括就业或创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接受过创业知识培训(如KAB和SYB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者很少。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由于缺少专业培训和创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纸上谈兵,难以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创业者人格特质研究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

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中心问题,教育必须关注作为生命存在的现实的人。创业者人格特质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在于创业教育必须关注作为创业活动主体的人,必须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研究和关注。大学创业教育只有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变革,才能有效应对急剧变化的创业教育形势,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树立大创业教育观,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定位,取决于高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国内大部分高校目前还没有把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应有的水平,仅仅停留在增设一门课程或作为就业教育补充的地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这种理念对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创业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各高校应树立大创业教育观,用这种科学的理念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以合理的内容满足潜在创业者的需求

各高校应在大创业教育观的指导下,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要紧紧围绕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框架,注重其与专业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和衔接,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二是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突出创业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学时比例。三是要关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不应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应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

(三)建设结构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创业教育的专业水准

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实效性的凸显必须有专业师资队伍的支撑。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对创业教育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要能相互补充,教师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要合理,教师队伍要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在专任教师短缺的现实情况下,构建合理的师资结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教育培训,鼓励兼职教师参加相关组织举办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二是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相关行业的企业管理咨询和创业创新类活动,提高其创业教育素养,进而发挥专业课教学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引导作用;三是聘请一些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到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1]Holt D H.Entrepreneurship:New Venture Creation[M].New Jersey:Prentiee-Hall,1992.

[2]丁明磊,刘秉镰.创业研究:从特质观到认知观的理论溯源与研究方向[J].现代管理科学,2009(8):20―22.

[3]姜红玲,王重鸣,倪宁.基于因子分析的创业特质探索研究[J].心理科学,2006(4):919―921.

[4]赵观兵,梅强,万武.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者特质与创业资源识别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产业集群为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90―96.

[5]池军.重新审视特质论、认知论及有效导向理性工具对创业者及创业过程的作用[J].现代财经,2010(10):69―75.

[6][美]兰迪·拉森,戴维·巴斯.人格特质[M].郭永玉,陈继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7]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0-06-01)[2014-07-05].http://www.edu.cn/zcxx_10008/20100601/t20100601_4811 65.shtml.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特质创业者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