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功利主义倾向下的大学生婚恋观

2015-02-12 08:16侍旭
天中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婚恋观功利主义婚恋

侍旭



试析功利主义倾向下的大学生婚恋观

侍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团委,江苏南京210016)

在当今信息技术广泛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与以往不同。当前,大学生婚恋观的功利主义倾向较为严重。因此,高校有必要对其婚恋观加强引导,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婚恋观。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未来获得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幸福,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功利主义;大学生;婚恋观

目前,受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婚恋观具有较为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高校重视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问题,并对大学生的婚恋观加以正确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功利主义倾向

(一) 功利主义的内容

1. 功利主义的含义

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衡量行为价值的学说,也被称为“目的论”“效果论”[1],它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功利主义普遍认为:“行为和实践对受其影响的全体当事人的普遍福利所产生的结果,所谓行为的道德上的正确或错误,是指该行为所产生的总体的善或恶而言,而不是行为本身。”[2]功利主义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而且人的行为受功利支配,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3]。从本质上看,功利主义是依据趋乐避苦的原则来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2. 功利主义的演变

功利主义曾受到社会民众的强烈批判,影响渐小,但却从未消失过。其原因是:(1) 牟利仍然是现代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基本行为动机。(2) 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西方社会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老化、就业失业等,人们不得不做出抉择。功利主义原本是实用主义的一个内容,也是现实社会提倡、认可的一种思想理论。但是,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理论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强化为个人主义,即狭隘地把功利主义作为判定事物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出发点,个人利益是首要的。

(二) 功利主义在大学生婚恋观中的表现

1. 拜金主义至上

由于大学生本身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其婚恋观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部分学生择偶动机不纯,把恋爱婚姻当作是一种投资,过于关注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企望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张凯等人对339名“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3.3%的大学生看重对方的家庭背景,有12.11%的大学生看重经济条件[4]。

2. 贪图享受

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成长在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奉献精神。在婚恋方面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别人给予的爱,认为别人的情感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爱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爱的权利和义务不可分割”。

3. 爱慕虚荣

大学生婚恋观中的功利主义色彩还表现为爱慕虚荣、盲目攀比。一般大学生在校园集体氛围中学习与生活,个人学习、生活、情感都容易出现攀比现象。因此,部分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也存在虚荣、从众攀比的现象,他们的恋爱消费观不正确,不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和感情之间的关系。

二、大学生婚恋观存在功利主义倾向的原因

(一) 生理和心理阶段特点的影响

“9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整个社会状况有一定的认知,渴望与人交流、沟通,对情感的需求日益增加。部分学生的婚恋观受外界环境尤其是新媒体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对物质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多元文化中某些腐朽思想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和新媒体的发展,社会中各种价值观以及多元化的思潮通过新媒体这一媒介逐渐向大学生渗透,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尤其是对婚恋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逐渐接受甚至推崇吹捧西方社会宣扬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还有“唯意志论”等理论,盲目崇拜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因此,很容易出现自私自利、无视道德等价值取向[5]。

(三) 家庭对大学生婚恋引导的失误

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的婚恋观对子女婚恋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长期以来,部分家长秉持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大学时期孩子应以学习为主,工作之后再恋爱结婚,忽视了子女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子女没有及时做出正面、积极的引导。甚至有些父母以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教导子女,将金钱的多少和权力的高低作为看人做事的标准,甚至作为子女择偶的取舍条件。

(四) 高校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引导不充分

目前,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场所,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及其他思想工作,很大程度上都还停留在课堂讲授阶段,没有深入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中。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却持很模糊的态度。尽管有些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引导还需更加深入,以便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保驾护航。

(五) 大众传媒的推动

大众传媒具有影响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引领着舆论导向。当前,各大影视媒体的综艺选秀、相亲节目(大多为婚恋猎奇节目)泛滥,其宣扬的种种舆论观点被大众广泛传播。特别是媒体越来越将“婚恋”导向“物质”,把有房、有车、高收入作为幸福婚姻的先决条件,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取向更为现实和势利,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婚恋观的引导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提出具体而全面的要求。因此,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应该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婚恋观。第一,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走出价值观误区。高校应开设婚恋情感方面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导他们提高其思想认识,学会自尊、自爱、自立,使他们对“唯物”“拜金”“实用”主义等有正确的认知。第二,加强学生婚恋观的道德教育。通过婚恋观的道德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认清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即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清婚恋的根本出发点是爱情与义务的统一,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利益追求,也就是说,婚恋不能只是一味地索取,更不能是金钱或者权力的交换。第三,加强学生对爱情、婚恋的认知教育。学校要开展婚恋教育课,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爱情、婚姻,从而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二) 加强整个社会的义利观教育,为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日益市场化的经济社会中,加强对整个社会的义利观教育很有必要,高校更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第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信念,处理好自我奉献和功利的关系。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把为社会奉献的多少作为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准。第二,要引导大学生坚持义和利统一的观念。即坚持以义的理念克制利的动机,把义和利统一起来,在“利”的追求下,激发人的积极性,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创造社会财富,为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提供物质基础。第三,要引导大学生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思想中的义利思想,倡导整个社会“先义后利”。如果整个社会风气良好,那么大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走出婚恋观功利化倾向的误区。

(三)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警惕西方腐朽价值观的入侵

校园文化生活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情感和学业的需求。因此,注重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引导大学生婚恋观走出功利主义价值倾向误区的必要措施[6]。第一,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制度,注重科学的管理,开展丰富健康的集体活动,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健康高雅的大学文化氛围,创建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第二,高校应通过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第三,政府要加强文化规范,加大对高校及其周围文化、娱乐和商业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纯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 优化家庭教育,营造更为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婚恋观直接影响着子女婚恋观的形成,家庭教育在帮助大学生婚恋观走出功利主义误区上更具实效。第一,父母应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把子女的幸福放在首位,不能把经济物质条件摆在突出位置或者看作首要或唯一条件。第二,对于子女表现出来的婚恋功利化倾向,父母要细心观察,及时劝导,并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通过疏导的方式,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逐渐远离婚恋观的功利化倾向。第三,父母应处理好自身的婚姻家庭关系,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让子女在模范教育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婚恋观。第四,家长还需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合适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恰当的婚恋观教育。

(五)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正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第一,教师要了解、关心和热爱学生,以高尚的思想情操感染学生。第二,教师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反对功利主义为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注重自我教育。第三,除了运用传统的理论教育之外,教师要创新教育引导方式,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六) 发挥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作用,创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社交快速发展下成长的一代,对大众传媒有着超乎寻常的依赖性。对此,高校要把握和发挥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作用。第一,发挥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第二,加强网络监管的力度,坚决抵制一切不健康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第三,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总之,正确引导大学生走出功利主义婚恋观误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

[1] 徐冉,张珂.功利主义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J].商,2013(11):115.

[2] 刘浩.论经济学、幸福感与人类福利[J].现代商贸工业,2008(2):73―74.

[3] 甘绍平.功利主义的当代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3):39―44.

[4] 张凯,张晓婉.大众传媒背景下“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153―155.

[5] 肖建国,王立仁.大学生功利化倾向及防范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2):38.

[6] 张林英.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75―78.

〔责任编辑 牛建兵〕

C913.1

A

1006−5261(2015)02−0148−03

2014-09-28

侍旭(1981―),男,江苏盐城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婚恋观功利主义婚恋
中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异同探析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家庭关系网络对青年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两种功利主义的划分与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