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学治
一、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由来已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建构起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信息技能教育目标和信息意识教育目标两大类。
信息技能教育目标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即是希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需求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普及性的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由此使学生掌握娴熟的信息技术使用技巧,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等,从而顺利地使用各项信息技术进行消遣娱乐、工作学习、生活服务活动,提升自己的生活、工作与学习质量和效率,实现与社会发展现状的接轨。
而信息意识教育目标同样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即是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使用技巧与使用能力的过程中,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意识,秉承着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活动的理念,提高工作与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不单纯地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之类的消遣娱乐活动,甚至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这也即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信息技术使用意识和价值追求。
2.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
针对以上两个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同样表现出多元化与丰富性的特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也即是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是要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计算机应用服务,包括Word与Excel文档的处理、PowerPoint的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的使用等等,由此辅助自己的日常学习和工作活动。三是要掌握一些网络技术,包括网络信息的检索、搜集、处理与发布活动等等。四是要在掌握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理念,能够主动规范自己的信息技术使用思想与使用行为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避免出现受人蛊惑、上当受骗,甚至是利用网络媒体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二、当前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通过广泛地资料搜集与分析活动,并结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当前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1.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十分重视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由此制定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与考核方式等等,而对于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则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甚至很少出台以提高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为核心目标的政策文件。这直接导致各个高校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状态,使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大打折扣。
2.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目前,各个高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实施,一种是信息技术教育选修课;另一种是信息技术教育公共课,都是利用半个学期大致36个课时的时间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该课程不仅教学时间短,而且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中的监督方面主要是由公共教育部门甚至是由计算机学院来负责完成的。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管理部门,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更不能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与考核,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3.高校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缺乏明确、系统的政策指导,各个高校也便失去了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各个高校虽然也充分意识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掌握系统而娴熟的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质量,由此也开设了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然而,此门课程毕竟不是学生的专业课,也并不会影响到学生现实的就业情况,因此,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不仅缺乏长期的规划,主要是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而且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也十分的陈旧落后,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既无法真正发挥信息技术教育课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措施,由此造成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课流于形式。
4.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内容与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到大学之后便开始围绕着各自所选的专业进行学习活动,一方面没有进行过系统、专门的信息技术宣传与教育活动,对于信息技术的内容与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与社会接触不多,没有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际需求与应用情况,而是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经历,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教自己如何上网、如何利用各项网络服务等等,而自己基本上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娴熟地掌握了,因此,其参与信息技术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再加上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时间短、内容落后、监督不严等方面的原因,进一步造成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笔者提出高校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要想获得突破性发展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高等院校应首先强化自身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视,并由此加强校内信息技术教育宣传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从而在深刻体悟信息技术教育核心内涵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来。其次,各个高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机构,一方面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系统的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考核方式等等。第三,各个高校应当为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配备高水平的教师人才和软硬件设施,由此实现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发挥此门课程应有的人才培养价值。
除此之外,政府教育部门作为一个公共教育管理机构,有责任对高校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利用行政资源扶持高校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由此,在多方努力下,推动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