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待优生成因探析及转化策略

2015-02-10 09:39李士兰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李士兰

摘 要:在一个班集体中有思想品德比较好的,也有相对比较落后的学生,即品德待优生,品德待优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方面暂时落后,思想行为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带动整个班级思想行为偏激,影响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影响学校的美誉度,造成学校生源流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对他们进行转化是班主任老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对品德待优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归纳整理成文,和同行们探讨。

关键词:品德待优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一、品德待优生的成因和分析

目前,存在一些高分低德的学生,即品德待优生的存在,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从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问题着手。我们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产生品德待优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学校因素

德育的效果不够。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而忽略了学困生的管理和帮助。

(二)教师因素

教师教育观念还不够新,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班集体因素

没有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没有良好的学风、班风。

(四)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生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好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科学有效的教育是学生成长的良好基础,但在这些家庭中存在着家长对子女管教的态度和要求存在偏差,对子女管理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本身家庭经济、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因素影响着他们。

(五)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影响,学生本身在思想上产生了动摇,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低;从缺少信心发展到自卑,从学习积极性不足发展到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六)社会因素

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是非判断能力行为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思学习,在思想上、学业上造成荒废,即便成绩优秀,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认为自己天生是聪明的。

针对以上各种因素,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觉得要转化待优生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把握其思想动态,从学校、教师、班集体建设、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着重进行心理辅导,进而实现转化。

二、品德待优生的转化实践探索

(一)转化之根,教师的转化对策

要转化品德待优生,使其思想道德修养有一个大的转变,其根本在于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通力合作,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转化待优生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的源泉

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不够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在所难免。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表现欲,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学生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

待优生感到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低人一等,大多数养成了压抑苦闷和郁郁寡欢的心态。要拨动他们的心弦,就要多尝试与他们个别谈心,更要学会倾听他们。谈心是彼此理解、消除误会的桥梁,面对面的交流谈心更能激起双方的好感、信任。我在这方面工作中,与学生谈心所占比例最多,晨会课、自习课、班会课,放学后都能看到我与这类学生谈话的身影,那些不善交谈的学困生都能心平气和地吐出自己的心声,诚恳的语言魅力实在是巨大的。当学生与老师之间了解多了,彼此信任了,互相交心了,有什么事不能解决呢。

2.正确的疏导是转化的根本

导,即疏通、引导。教师要善于挖掘品德待优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疏通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思想朝正确的方向转变。

(1)从待优生的心理入手,因人施导

学生不是企业生产产品,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品德待优生更是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老师应充分理解他们这种愿望和心情,从他们的心理入手,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制订适宜的目标,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待优生一旦在实践中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机遇,往往会有一番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表扬鼓励,也许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令人欣赏的一面,对不同心理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转化引导。

(2)激发待优生动力,因势利导

良言一句暖如春。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训斥。发现待优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找回丢失的自尊心,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比如,我班的一个待优生,任课老师反映相当差。我就想,难道这孩子就没有一点优点吗?于是,我无论上课下课,多观察、多留意,一次,偶然走过操场,看到他在体育课上的自信和神采飞扬的态度,我心里一动:鼓励他在运动会上为班校争光!接下来,我和体育老师一起,为他创造条件,无论班会还是晨会,都不吝表扬。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的表扬增强了这个优待生的信心,他不仅在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为班级争光,其他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上升,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因此,老师面对优待生的种种表现,千万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我还通过第二课堂和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和文娱表演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融进温暖大集体,脱离不良的成长环境,从而纠正不良习惯。

(二)转化之力,班集体共同教育

学生品德后进的原因比较复杂,而且学生类型不同,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所以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品德待优生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

1.民主选举,建立帮教队伍endprint

班集体组建时,我组织学生建立科学的、可行的班规,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设立值日干部的职责,创建一个帮教待优生的队伍,共同关心待优生的成长。我成立了一帮一的学习小组,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评出进步较快的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奖励,选出每学期的重点帮教对象,班干部要着重注意这些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还在老师的带领下,民主决定本班级文化特色的内容、载体、特色名称、特色口号及相关的班歌、班徽、班旗以及班徽、班旗的解读。这些班级特色文化标志的选定和使用,成了全班学生爱班级、爱同学的连心锁,提高了全班学生的凝聚力。

我曾带过一个基础较差的班,进入初二后刚开始,班内学生上课不听,下课打追,作业不交、卫生不做,毫无集体荣誉感可言。我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任课老师处了解等途径查找原因,原来,这个班从低年级开始,班级就纪律松散,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学生对班集体缺少信任感,是老师、同学眼里的差班。所以,这个班的许多学生有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没有学习目标,对自己缺乏信心。针对此情况,我通过全班学生的讨论,提出了一个近期目标——在两周内实现班级纪律分数跃居第一,让全校学生刮目相看!这个目标具有挑战性,更富有激励性,因而得到了全班学生的热烈响应。一帮一小组发挥了巨大作用,同学间互相监督,相互鼓励,争取拿满分,上课时比较顽皮的学生也变得循规蹈矩了,任课老师都反映这个班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校长在周前会上表扬了我们班。于是,我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在晨会上多次进行表扬,然后提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一次又一次的激励,使学生对追求目标有了一种责任感、自豪感!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到期末,我班被评为杭州市文明班级,我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再也没有哪个家长要把学生转出这个班了。终于,四十多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登上了一个高峰——实现了预期目标。学生望着一张张奖状,喜悦之情、成功之感洋溢在他们脸上。

2.组织多种活动,文化素养来转化

我利用班级特色文化的优势,开发有效的活动载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积极的班级观念文化。班级建设离不开文化载体,但农村学生相对缺少参与公益文化活动和家庭文化活动的机会,所以我结合农村优势,不断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活动载体。如,可以就本地农村中某一优质果蔬的丰收季,开展“观察种植基地”“采访果(菜)农”“小小品尝会”等实践活动,然后再来为这一果蔬打入更大市场进行“广告创意发布会”的主题队会,利用农村学生与动物、农作物的亲近优势,结合日记,写一写某动植物的跟踪日记,有条件的用照相机摄下与日记内容相吻合的图像资料,纪录小动物或农作物的生活、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这些不正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人生观吗?

3.传统美德熏染,班级文化促转化

校园文化以浓郁的文化底蕴发挥育人的功能,熏陶、感染待优生。以班级特色文化为内容的晨会、班会课、班级文化课、班级文化静态展示活动,班级文化动态展示活动、参观活动、观摩活动、评比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把道德教育融化在生动有趣的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寓乐于教,使学生在传统美德的熏染下,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待优生的自求发展使他们明白了成长、成人、成材的道理,自觉要求上进,推动了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

优秀班集体培养了学生关注集体、关注社会、关注自己的思想道德,使待优生感知、实践、体验、领悟、自求发展,培养起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心理素养和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转化之本,家校合力促转化

父母的积极评价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待优生的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顺势做一个“好人”,创造机会让父母给他们一次表扬,我会打电话通知他们父母:“你们的孩子正在进步,请你们鼓励鼓励他。”对一些品德待优且伴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一方面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一方面降低考试难度,让学生在“跳起来,能摘到”的前提下认真复习,认真考试答题,这样,这些待优生、学困生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学生得到了父母久违的表扬,心里很舒畅,也很感激老师,他们在愉悦的心情催化下,激发了学习能动性,进步明显。

我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同时,通过家访、家校通、网络等形式,为家长送去正确的教育指导方法、前沿的教育信息,使他们看到教育的方向。此外,配合班级活动,请来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使“班级文化建设”得到延伸,促进“家校”共建。

如,举办“我和爸爸比童年”主题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来体会生活的变迁、祖国的进步;组织学生与家长共植“亲子树”,在劳动过程中体验亲情的甜蜜,在小树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进行“大手牵小手”交通知识竞赛,在紧张的“学生—家长”竞答对抗中,增强彼此的交通意识,沟通了家长与孩子、学校和家庭。而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温暖了待优生的心。

品德待优生的转化往往有一段反复的过程,学校积极开通了“网上家长学校”,为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掌握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保证,也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合作,有效达到了家校互通、互助的目的。

总之,通过多年品德待优生的转化实践,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化待优生的方法,总结归纳出了一些转化工作的经验。特别对待优生的成因作了研究分析,使转化工作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在对品德待优生的辅导转化中,我体会到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自律精神的重要性,另外对品德待优且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应给予特别关注,在薄弱的学科中加以辅导,克服畏难的心理,端正学习动机,最后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使学生有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运用多种方法,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品德待优生思想道德素质会得到真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剑飞.班主任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08.

[2]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09.

[3]严育洪.“事”说师生关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4]朱永新.走近最理想的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7-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