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2015-02-10 22:50简顺天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皮球动手情景

简顺天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多向活动过程,其中学生的学占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更准确、更完整地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能力,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学有所获,获有所丰。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对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小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景,去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稳定地发展。如,低年级学生上课经常分散精力,老师上课如果教法单一,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倦,失去兴趣,所以一节课中教师要不断变换手法,形式要多样,动、静交替。有时课堂上还要结合教材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如,教学第六册“年月日”的闰年时,教师可先叙述一个故事:一只小鸟要去参加好朋友的生日宴会。好朋友已经十二岁了,可它只过了三个生日,这可来之不易啊,小鸟一定不能错过这机会的。再让学生想想,小鸟的好朋友为什么只过了三个生日呢?你能猜出它的生日是哪一天吗?由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这是通过创设故事化的问题情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创设游戏情景、生活情景等,来吸引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如,教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时,老师出示一些花,这些花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并用纸遮住,然后只要学生说出花的排序号,老师马上就能说出花的颜色。试了几次都正确,学生就觉得很奇怪,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老师掌握了一个小秘密,只要同学认真学习新知识,很快就能知道这个秘密。这样,学生就产生了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望,整节课都能全力以赴,饶有兴趣地接受新知识。新课上完后,教师又将刚才的花改为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同样用纸遮住,然后让学生用刚学过的知识来猜一猜第几朵是什么颜色,学生兴致很高,整节课从游戏开始,又在游戏中结束。“奇”引“趣”,“趣”生“爱”,就这样,老师创设新奇别致的情景,激发出学生“爱学”“乐学”的情绪,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例如,教学“9+3=12”,在盒内摆有9个皮球,盒外摆有3个皮球。怎样移动盒外的皮球,就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呢?学生通过动手摆,理解了“9+3=12”是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从而理解了算理,变难为易。所以教学中不能忽视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开展竞赛活动,培养竞争创新意识

竞争是激发兴趣的好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开展有意的竞赛活动,创设竞争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抢答竞赛、口答竞赛、解题速度竞赛、解法求异等都是竞争的形式。竞争可以使思维活跃畅通,而且更富于创造,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表达、动手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的巩固练习时,教师可出一道抢答题让学生抢答,“用3、4、7、31四个数写出余数除法算式,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你能写出几道算式?”这样“抢答”不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得是否准确,而且考查学生思维的速度,是集手、脑、口并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寓教于乐,既有一定难度,又有趣味。使学生得到成功与胜利的愉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理的情感调控,可以使情感信息同语言信息、动作信息、方法信息等优化组合,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要素的结构功能,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化,获取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从而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真正把应试教育,转到全民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孙治权,曹明.教学结构量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3).

编辑 董慧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皮球动手情景
我也来动手
情景交际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拍皮球
动手画一画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动手演示找错因
楼梯间 要小心
拍皮球
捞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