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庭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卢文庭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辛开苦降法是我国历代医学世家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从斡旋气机、和降胃气、化湿泻热、通达上下、升清降浊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对辛开苦降法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辛开苦降;脾胃病;治疗方法
辛开苦降,即一辛一苦,一开一降的药方治疗脾胃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辛苦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以苦燥之,以淡渗之。”后世中医世家据此组方用药,发明了现在所谓的“辛开苦降法”。以《伤寒论》中的泻心汤为代表的辛开苦降配伍法经过几千年的凝练,已经形成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它对虚实相并、寒热错杂、湿热蕴结的病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此法在治疗脾胃病中,若运用得当,配合到位,则功效显著,现将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分述如下。
薛西林[1]认为脾胃病常见于胃气不降或上逆。脾与胃各为阴土与阳土,可依据脾胃生理之特征及病因病机,治疗痞满、胃痛。中医认为,致痞满原因在于胃气受伤,病邪乘虚而入,无形寒热结聚于心,因此可以用辛开苦降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为基本药方[2]。若痞满患者为水气痞严重,则可服用甘草泻心汤,若痞满患者为水气严重,则可服用生姜泻心汤。三方配伍则采用黄芩、黄连与干姜、半夏,如此一来,黄芩、黄连苦泄以清热,干姜、半夏辛开而祛寒。此则苦辛并用,平衡寒热,使患者气机通达,痞满即可祛除。治疗胃痛适宜突出胃止痛和理清气息之方法,因此可在半夏泻心汤中酌量加入元胡、佛手、陈皮等。可以起到胃气和降、腑气通调、寒热平调,则胃痛可平息。
患者脾运化功能紊乱后,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水谷营养无法生化,聚湿气而成痰饮。根据气顺则痰消,气降则火下的特点,药用半夏、干姜、生姜开化痰饮、和降胃气;用黄连、黄芩苦寒清降胃热。同时配伍佛手、陈皮、砂仁、枳壳等加强理气功效。运用辛开苦降法,辛开祛寒化饮止吐,苦寒可和降胃之浊气。辛开苦降法用于治疗呕吐、痰饮、呃逆自古以来就突出贡献,典型的范例有:前贤朱丹溪采用吴茱萸之辛味,黄连之苦味按1∶6配制成左金丸,用于治疗胃失和降,肝郁化火,胃酸呕吐等胃病,药效明显;《症因脉治》的丁香柿蒂汤,因丁香性温,柿蒂苦涩,可治疗虚寒气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秘红丹主治胃郁气逆吐血、肝火多怒等症状[3]。
胃中寒,肠中热,则胀气而泄;胃中热,肠中寒,则小腹胀痛。《内经》提出胃欲寒饮、肠欲热饮的病理特征,从而形成一套“辛而散之,苦以泻之”的治则[4]。脾病乃阴气过重,阳气不足造成,此则寒证居多;胃病乃阳气有余、阴液不足引起,此则阳证多见。脾胃之间互为表里,以膜相连,相互影响,往往造成脾胃湿热紊乱。寒热错杂的病机蕴藏于肠中形成痢疾、泄泻等病症。临床上用参苓白术散和黄连并用治疗泄泻,疗效显著。因此将辛开苦降、温清并用的病机应用得当,治疗效果较好。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气升清,胃气降浊[5]。”脾胃功能一旦失常,可引起气息逆乱,腹痛、积聚的病症。上热下寒证以腹痛呕吐为主,需以黄连汤为主药方。为复脾胃升降之功能,用黄连苦寒泻热,干姜祛寒,两药为伍,辛开苦降。腹痛患者中气滞者可在辛开苦降的基础上增加白芍、木香、台乌;湿热者可加薏苡仁、葡公英、红藤;寒凝者加入良姜、砂仁、香附,达到增强药效的作用。
由脾胃升降异常引起头痛、眩晕的原因在于:其一是脾胃升降功能紊乱,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的头痛,此类病机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辛开之半夏、生姜以升清,苦降之陈皮、茯苓以化痰浊。其二是脾胃虚弱,不能生化气血,以致气血无法上于脑,从而导致头痛、眩晕,此类病机可补其脾胃之虚,保证气血来源充沛,常在补药中添加木香、陈皮、桔梗等辛开之药物,以利于清气上荣于脑,清利头目[6]。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紊乱可引起临床上各种症状。王定康[7]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80例,其中痊愈55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2.5%;康存站等[8]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下垂78例,痊愈68例,有效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1.0%;孙学勤、韩继忠等[9]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41例子,痊愈27例,有效5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8.0%;季晓军[10]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痊愈3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81.6%;杨金环[11]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59例,临床治愈4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9%;李洪功[12]应用生姜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证75例,临床治愈6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4.6%;朱可奇[13]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4例,治愈39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7.5%。
辛开苦降法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验的凝聚,对现代临床有深远影响。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笔者认为功能性脾胃病患者大多数存在气机升降失常寒热错杂的症状,如痞满、小腹胀痛,嗳气或吞酸泛苦,饮食不慎或受寒病易发作等。针对功能性脾胃病的患者,服用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汤、乌梅丸、黄连人参汤等调节寒热平衡之药方,可以达到治疗调理的效果,减轻患者疼痛不适。脾胃和调是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而辛开苦降法的治则正是针对脾胃升降失常的病理,将辛味药方与苦味药方配伍并用,经过调理恢复脏腑气机,恢复脾胃功能的中医治疗方法。
[1] 薛西林.马骏“四左金陈”合方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辨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2):1035.
[2] 谷宁,方玉秀.浅议“脾宜生则健,胃宜降则和”[J].河南中医,2008,28(12):10-11.
[3] 张敏.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3(6):160-161.
[4] 刘宝恒,陈燕.辛开苦降法与慢性胃炎[J].吉林中医药,2011,21(2):62.
[5] 周国琪,崔一丽.浅析李东垣之“升降浮沉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10(9):144-145.
[6] 李守朝.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9,26(9):214-215.
[7] 王定康.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12(25):16.
[8] 康存战,高社平,张红杰,等.半夏泻心汤治疗胃下垂78例[J].中医研究,2011,17(5):32.
[9] 孙学勤,韩继忠.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41例[J].河南中医,2011,10(3):45-46.
[10] 季晓军.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212-213.
[11] 杨金环.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59例[J].河南中医,2011,26(1):7.
[12] 李洪功.生姜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5例[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1(9):85-86.
[13] 朱可奇.小柴胡汤加味治肠易激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9,32(9):58-59.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8-20
卢文庭(1990—),女,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R256.3
A
1673-2197(2015)01-0044-02
10.11954/ytctyy.2015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