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新禄
摘 要:教学活动旨在激活课堂,可通过平等交流,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培育和保护学生的上进愿望;转换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设置问题串,促进师生互动;拓展思维,引领创新,从而激活数学课堂。只有学生“动”起来,教学才能有好的效果,课堂才能有生机。
关键词:数学课堂;互动 ;角色 ;问题;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99-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旨在激活课堂,通过对话与交流实现师生间的互动。那么,怎样激活数学课堂,实现师生互动,下面谈点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平等交流,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在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和长者的身份自居,无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精神世界,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直使学生有问题不愿提,不懂得不敢问,妨碍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经常和学生对话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鼓励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开拓进取。
二、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培育和保护学生的上进愿望
作为学生都有上进的愿望,那么怎样培养和保护学生的上进愿望呢?这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不单单是几句鼓励的话语,而是应该摸清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全体学生上,遵循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首先让学生能听懂学会当堂课的内容,并通过练习牢固掌握,作业的分量与难度,也要让学生力所能及。同时以新授内容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补上缺漏。考试测验均以基本题、中等题为主,让绝大多数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使部分害怕数学的学生从“我不行”中解放出来,觉得“我还行”,从而提高学习信心。
三、转换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教学,归根在于“学”字上,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在学生那里体现,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讲得再好也会经常出现“教师讲完了,学生仍不会”的现象。所以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考虑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四凡四不”的原则,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教师只在重点部位进行强调,难点地方帮助学生突破,对知识进行串联和延伸。如在解分式方程一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自学,然后让学生交流去分母的方法,最后老师只说明解分式方程要验根的原因,紧接着让学生完成随堂练习,这样,教师轻松愉快,学生及时得到了操作实践,表现出的问题又能得到交流指正。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动”,教师仅起了“引”和“导”的作用。
四、设置问题串,促进师生互动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可借助问题,激励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围绕着问题的解决,目标的实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对于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还是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新奇问题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是热衷探讨。因此,在授课时,可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在一起,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比如,在进行分式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再让学生猜想同分母分式如何加减?为什么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一致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从字母表示数来引导学生回答,紧接着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几个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然后让学生回顾异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再给出一个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的例题,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总结出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法则。这些问题和目标,紧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新颖和惊奇中获得了新知。
五、拓展思维,引领创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那种只是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而没有自己思维的学习是不会有创新的;那种人云亦云,没有创新的课堂是不会有生机的,只会是死水一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拓展学生的思维放在重要的位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1、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如,学习乘法公式时,可鼓励学生对公式进行正反运用,学习几何证明时,可鼓励学生执果索因。
2、引导学生异向思维。如,在解决代数问题时,可借助于几何的办法,对于几何问题也可采用代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如对于一些数学问题,可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比如,200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1999x+2000,b=1999x+2001,c=1999x+2002,则代数式a2+b2+c2-ab-bc-ca的值为( )A.0 B.1 C.2 D.3
这道题一般是先配方,再代值计算,运算量较大,但若换个角度,用特殊值法就有如下简单的解法:因x为任意实数,不妨取x= -1,则a=1,b=2,c=3,代入a2+b2+c2-ab-bc-ca=3,故选D。
总之,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否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动”起来,更是数学教学成败之关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