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梅
摘 要:历史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而历史教学也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学科。历史教师不但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更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本文主要讲述了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希望以此来为我国培养出具有高度道德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尊重事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79-01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一直是广大历史教师关注的话题,也是长期阻碍历史教学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才能确保历史教师顺利的开展呢?下面从教师的德育素质、教学遵循的原则和德育教学的实施三个方面出来,分别阐述了德育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德育素质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也是学生德育的教育者,可以说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但要担任着传授知识的重任,更担任着德育的重任。作为历史教师,为了更好的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德育教师。所谓合格的历史教师,一要有德。教师本身就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教师,他们在课后并不注重如何去为人师表,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番德育,这样的教师又怎么会具有说服力呢?教师要在德育上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赢取学生的信任,才能顺利的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二要有识。扎实稳定的专业知识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础,教师应该熟练的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三要有能。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娴熟的教学技巧。一个教师即使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却缺少熟练的教学技巧,那么这样的教师同样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这样的教师可谓是空有一身功夫,却无处伸展。四要有心。每一个教师都要尽可能的去做一个有心的教师,争取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同步关心。教师只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教师可以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参与到学生讨论的话题中,逐步的获取学生的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尊重史实的原则
历史是真实的,它不能被随意的篡改,随意篡改的历史不叫历史,只能称为野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尊重历史,坚持用事实说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到公平公正的历史,才能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首先教师要确保自己的讲课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之上。很多教师为了营造不一样的课堂氛围,也为了博取学生的注意力,会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不合史实的事件,教师的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谎言终有被识破的一天,一旦教师的谎言被识破,教师就很难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其次教师要在讲课时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历史是一门容易让学生热血沸腾的学科,但是教师不能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就一味的制造出虚假的情感。教师只需要用正常的情感来讲解历史知识,争取让自己真挚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振”
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情感,这样的情感也才能是长久的。再次教师要将历史教学落到实处。比如在学习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教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补充台湾的相关历史知识,对现阶段我国的台湾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并让学生对台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用到实处。另外,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个人的喜好和观点来左右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人民大众的立场来评价每一个历史事例。比如在学习到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功与过时,不少教师会将个人的一些看法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对毛泽东的评价受到历史教师个人看法的影响。教师的这种做法是相当错误的,教师应该公平公正的评价毛泽东的功与过,而不能因为个人的偏见过高的赞扬其功劳,也不能过高的批评其过失,教师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对其形成一个自己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是一个合格教师应该遵循的最基础的前提。
三、注重德育教学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而中学历史正是德育的重要平台,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一方面,可以用中化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一是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着很多彰显中华民族文明礼貌的故事,如孔融让梨等,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历史故事的讲解来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主动去传承文明礼貌的优良美德。二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从古至今我国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爱国人士,他们为我们国家的存亡和发展抛头颅,洒热血,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黄继光的英勇抗倭等等,这些英雄事迹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本土进行德育。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土地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教师如果一味的在教学中讲述“他人”、“他地”的故事,难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疲劳,这时如果教师能够涉及到学生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历史,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本土历史出发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拓展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样便会大大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也更能在感情上与学生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 李海忠.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26期
[2] 孙月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教师;201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