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视野下高校廉政生态园建设探析

2015-02-09 14:12冯,杨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廉政腐败权力

覃 冯,杨 宁

(1.广西民族大学 设备实验管理处,广西 南宁530006;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党委办公室,广西 南宁530022)

一、高校廉政生态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英国生物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最早提出了“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指的是所有生物群体与包含其环境在内的自然整体,主要包括生命系统(植物、动物、人类)和环境系统(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这两个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方式,实现相互的协调与适应,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1]就像生态学把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特殊需要作为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一样,政治生态将生态学这一系统的、联系的、非线性的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领域,是对一个地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状况的考察,试图探求产生某种政治现象背后的环境原因,主要由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舆论环境和廉政环境等构成,直接体现在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上。[2]构建高校廉政生态园,就是引入政治生态学中系统论、协同进化等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其中,高校廉政生态环境包括:

(一)高校廉政生态环境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高校廉政生态环境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社会生态系统中对高校廉政建设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对高校廉政建设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它的媒体传播优势能够大大促进高校廉政主体意识观念的主动转变和进步,它的信息资源优势能够持续丰富高校廉政建设的内容,还能为高校廉政建设不断提供优秀的文化作品。其次,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极的文化,它的娱乐功能会弱化了高校廉政教育的影响力,导致高校廉政主体的关注点发生转移,造成高校廉政主体对廉政教育的疏远和冷漠。同时,它的娱乐功能还会弱化高校廉政主体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也易导致高校廉政主体的道德失范。因此,高校廉政教育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二)高校廉政生态环境的社会心理生态环境

社会的心理生态尤其是社会风气直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激发高校廉政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校的事务活动,形成高校廉政主体内心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保障力,确保他们始终可以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和态度参与高校的事务活动。相反,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导致高校廉政主体是非感、荣辱观颠倒,内心没有了社会公德、文明准则的约束,必然为腐败提供滋生的生态环境。社会思潮也是社会心理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社会思潮为高校廉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心理支持,陈腐的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消极、反动的思潮从不停止侵蚀和消磨主流意识形态,时刻试图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发挥好各种社会心理环境对高校廉政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克服和避免消极影响。

(三)高校廉政生态环境的组织制度生态环境

组织制度生态环境是一个可调控的体系,必须努力促成体系内组织、制度的协同性。首先要健全为高校廉政建设服务的参谋机构,为高校决策的科学性奠定基础;其次,要确保廉政监督与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的前提必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即自治,就是要强化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同时,自治也包含高校的学术自治,去行政化变革的核心在于消除行政权力对科研和学术的支配权。组织制度生态环境体系内的协同还离不开各层组织、制度的科学、规范化运行和配合协作。生态具有动态性,高校廉政生态环境的动态主要是能动的变化,高校组织制度建设应该努力推动高校廉政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必须不断调整、变革组织、制度系统的内平衡,克服各种组织和制度缺陷,促进高校廉政生态环境不断更新和调整。

二、高校廉政生态环境的结构要素

(一)廉政生态优化主体

高校是廉政生态优化的执行者,即主体。这一主体甚至还包含政府及社会大众。廉政生态优化的主体是廉政生态环境的主导要素,其主观能动力既能规划廉政生态优化目标,执行廉政生态优化行为,又能调控廉政生态优化的过程,还能对廉政生态优化的效果进行评价。高校廉政生态优化是一种修为养成教育优化,仅仅靠生态优化主体的灌输和说教难以完成,只有依靠学校、个人和社会的合力,以及政府和大众的监督和督促,才能帮助生态优化对象内化廉洁自律的人生理念,并外化实践,实现廉政生态优化的目标。

(二)廉政生态优化对象

廉政生态优化对象就是受优化者,廉政生态优化围绕生态优化对象展开,离开了生态优化对象,廉政生态优化就没有教育目标可言,既无法存在,也无存在可能。所有廉政生态优化对象是高校廉政生态环境中的核心要素。因为廉政生态优化在制订内容和目标时必须围绕生态优化对象为中心,而且廉政生态优化的形式、方法也要切实针对生态优化对象的特点。只有积极调动起廉政生态优化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和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优化和加强廉洁自律修养,自觉用廉政、勤政意识武装自己,才能提高高校廉政生态优化的实效性。

(三)廉政生态优化内容

廉政生态优化的内容首先是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包括以什么人生态度朝什么人生方向走什么人生道路。可以帮助廉政生态优化对象正确认识权力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廉洁自律的观念。其次,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道德品质养成也是廉政生态优化的内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教育问题。此外,提高廉政生态优化对象的法律意识也是高校廉政生态优化的重要环节,法制教育可以帮助教育对象树立依法办事和自我约束的观念。再者,还要结合新形势,运用反腐实例开展廉政主题宣传风险警示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充实高校廉政生态优化的内容,通过树典型、扬传统,可以用时代的风标影响廉政生态优化对象情感和意志。通过各种教育优化,帮助廉政生态优化对象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各道防线。

(四)廉政生态优化目标

腐败总是伴生着权力滥用。高校廉政生态优化加大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进而预防和惩治高校腐败,维持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过程的公益性方向,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取得压倒性胜利”。然而,廉政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反腐倡廉和优化廉政生态的动态性和长期性,高校廉政生态优化与高校的领导班子建设、办学治校、组织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相连,只有深入研究、准确把握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律,并不断研究高校廉政生态优化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扎实推进高校各项事业,树立动态优化的理念,才能持续为高校廉政生态优化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

三、高校廉政生态的系统优化

(一)科学配置权力,优化教育生态

人的内因是高校廉政生态优化的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不仅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而且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但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3]。因此,高校必须优化思想教育生态,探索多途径、高效率的思想教育模式。首先,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各层领导和干部只有正确认识一切权利的本质和来源皆是人民赋予的,才能解决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才能在权力、金钱面前不迷失人生方向,崇高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筑牢拒腐防变第一道思想防线。其次,要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没有谁天生就是腐败分子,高校干部的腐败也是一种渐进的过程,随着权力的增大,腐败的几率也大大增加,高校应将教职工守则和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等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干部录用和工作过程当中,同时,职务和职称的晋升也要开展一定课时的廉政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还要结合行业、部门工作实际,向他们充分展示腐败的形式及腐败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他们的防范腐败的自觉性。再者,要重视法制教育。第一步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明确个人的权力和义务,给违法违规下定义、划红线,帮助所有高校干部知法、懂法。[4]此外,师生的学术腐败也日益成为高校廉政生态优化的主要阻力之一。因此,高校应建立起与教师和学生的契约关系,契约记录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因为个人信用记录属于永久保存的荣誉档案,并且奖惩分明,所以能对师生的学术行为有更好的督促监督效果,高校应要求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契约宣誓并严格遵从,契约强大的震慑力使他们不敢轻易越雷池。最后,高校要强化对全体师生的荣辱观教育。增强他们的荣辱意识,把荣誉起誓和人格担保深入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当中,让他们亲临荣辱,不间断的荣辱观再教育也能帮助他们深刻理解荣辱原因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总之,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教育生态,提升高校师生在廉政生态中的主体地位和意识,构建让干部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的教育生态环境,可以大大降低高校腐败机会。

(二)规范运行权力,优化制度生态

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必须有细胞分化的过程,生物体愈分化,表明机体的进化也愈成熟,其活力和生命力亦愈加旺盛,这样的生态分化规律也适用于高校权力制度的发展,只有优化权力制度生态才能维护高校廉政的内生态平衡。制度的生态分化包含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纵向来看,主要是制度结构体系的延伸,分化出根本性的制度,体制性的制度和具体性的制度;再从横向来看,表现为制度生命周期的演化,对制度制定、执行和使用过程的分解,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某个人或某一个部门,这一方式是制度分化的核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前提是对权力的分解与制约。

为此,高校的制度设计首先应务求具体、简单、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优化制度生态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无私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来开展调查和研究,确保制度的可操作和发挥制度对规范运行权力的效用。[5]其次,优化制度生态,高校要走制度创新之路。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探索适合自己的制度方法体系,形成特色化的制度模式。[6]再者,高校要将“廉洁从政、廉洁从教”贯穿在制度设计中,校内业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运行都要廉政化,也就是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开、公正地运行权力。廉政发展的更高层次就是勤政,高校业务制度的进一步强调勤政意识,要求对象既要主动接受权力约束和监督,又要爱岗敬业,工作中树立效率意识。

此外,高校设计制度时要科学并合理,特别是在制度评价中,要保证廉政“首要”的地位。第一,规范人事权,公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强化领导干部任期制,让领导干部岗位轮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高校事业编制准入实行逢进必考的选拔制度,充分重视学校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及纪检监察部门的评价意见,让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则和过程都公平化、透明化;第二,控制财权,推进公共财政制度,重大财政项目要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通过集体研究做出决定;大力推行高校总会计师制,请专业人士严格对高校财务、基建、招标等执行审批核算及财经纪律监督。最后,高校制度要在落实和执行上下功夫,制度的设计和建立是基础,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就是要走出文件落到真人真事上,制度的落实应该遵循程序性,按部就班地根据时间、阶段等流程状态来执行,杜绝超程序的自由权限。同时,制度执行也与执行者的态度紧密关联,可以通过考评和教育来提高执行者对执行制度的认识。最后,高校廉政生态是一个融合了观念、行为、物质层面的生态“场域”,“场域”中的因子具有调节制度和创新制度的功能。[7]那么,相应的制度监督也应该是立体网络化的,应将法律、行政、舆论、群众监督纳入到制度监督中来,通过集约化的模式优化制度生态,既能缩小高校廉政成本,又能高效规范运行权力,是优化高校廉政生态的明智之举。

(三)大力净化权力,优化监督生态

从现行的管理体制来看,当前大部分高校(包含教育部直属或省属)的人、财、物支配权多随着行政权力的下放而自己控制,确切说其权力的相关决策是经由高校内部的党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和具体管理部门独立或共同行使,加之行政权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自我膨胀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及工会表达利益诉求的权利被弱化、参与决策的能力缩水,学生群体则更是干脆被排除在决策圈之外。一些关涉学术范围的权力,诸如学科设置、职称评定和学位授予等权力也被分解至相关的职能部门,而与高校内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并行的学术权力也被挤压和虚化,这也就催生了高校中权力高度集中、利益相互交织、角色严重重叠的“非生态化”的决策机制,高校中的领导干部或学者俨然成为集官、学、商的矛盾体,在廉政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就有了利用行政权力进行寻租的可能,加上高校相对封闭运行且不利于社会监督的环境,就为高校的贪污腐败埋下了伏笔。

可见,要从源头上堵住高校腐败的漏洞,必须首先改革高校现有的权力运行和决策机制,平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只有依靠民主制度,净化权力运行过程,才能确保制度制定的公正性和权力运行的公开性,构建高校“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制度体系。其次,在干部任职和考核中,高校应赋予全体师生对其的质询权力,质询既能约束任职中的领导和干部,更能鞭挞他们勤政为民,不负众望。再有就是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也可以起到优化监督生态的作用。高校可以利用电子政务和网上工程,提高工作透明度,优化以往人际交往中易出现的“人情”关系腐败生态环境,应该构建校园网络一体化平台,给各种信息和服务提供硬件支持,同时,要督促校内各部门尽快落实和完善部门门户网站,既能为师生完成一站式办事服务,成为民心工程、便民工程,又能为廉政和勤政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媒介保障。“依靠人民的广泛参与和政治民主,这是中国反腐败最大的力量。民主是腐败的天敌,在政治领域中民主越广泛,公众监督的机会就越多,抑制腐败滋生、蔓延的政治压力就越大。”[8]网络反腐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反腐新方式,既丰富了发现腐败的方式,克服过去仅仅依靠纪检部门调查的弊端,让腐败行为无处藏身,又能激励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造就全民皆兵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大好局面。高校应尽快构建网络举报平台,将网络防腐纳入制度防腐框架之内。可以说,网络防腐已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要优化高校廉政生态,就要将监督转化为师生的情感和习惯并渗透到高校办学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去,并对全过程实施积极影响,对权力运行形成有效监督,使之成为给高校廉政生态优化保驾护航的重要价值观。总之,通过优化教育、制度、监督生态,牢牢扼住腐败的咽喉,高校廉政生态环境就会越来越优化。

[1]刘京希.政治生态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8.

[2]岳奎.生态政治学与政治生态学的理性之思[J].法制与社会,2009,(2).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38.

[4]孟献臣.高校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学理论,2011,(31).

[5]杨玉良.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制度执行力[N].中国教育报,2010-7-23(3).

[6]田湘波.现代化特色化是廉政制度创新的四个标志[N].检察日报,2010-1-19(7).

[7]卓龙华.公办高校廉政建设研究[D].安徽:安徽工业大学,2012.

[8]于平.七年腐败之路拷问反腐败建设[EB/OL].新华网,2003-7-10[2013-4-18].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

[9]黄炎培.延安归来[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

猜你喜欢
廉政腐败权力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廉政之歌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我省试行重大节假日廉政短信提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