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君,肖 扬,刘阳晨,黄新恩,郭建雄,魏 巍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电子止吐仪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胃肠道反应的研究
刘 君,肖 扬,刘阳晨,黄新恩,郭建雄,魏 巍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目的观察电子止吐仪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接受高致吐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0例应用电子止吐仪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对照组60例应用帕洛诺司琼。观察和记录2组自化疗开始到化疗结束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呕吐反应完全控制率分别为40%,35%,2组大致相当(P>0.05);有效率分别为95%,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恶心反应在完全控制率分别为37%,30%,2组大致相当(P>0.05);有效率分别为90%,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止吐仪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胃肠道反应优于单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可作为防治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急性期呕吐的常规措施。
电子止吐仪;帕洛诺司琼;化疗;恶心;呕吐
化疗目前仍然是降低早中期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率、控制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nauseaandvomiting,CINV)是化疗过程最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特别是那些接受高致吐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达90%以上,反复、持续的恶心、呕吐不仅使患者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使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接受化疗,导致化疗无法顺利进行,影响疗效。因此,有效控制化疗患者的呕吐,对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盐酸帕洛诺司琼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高亲和性5-HT3受体拮抗剂,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约40h)、用药剂量小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但是临床在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急性恶心、呕吐时,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甚至导致化疗中断。电子止吐仪是一种新型体外经皮神经电刺激性治疗仪,它可以通过发出特定频率的低频脉冲,减少胃肠组织、脑组织中5-HT3的释放,从而防止恶心、呕吐的发生。本院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完成电子止吐仪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需要接受含顺铂、阿霉素、表阿霉素等高致吐化疗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病种不限,年龄23~74岁,所有病例经CT、MRI、手术、细胞学和/或病理组织学及其他特殊检查明确诊断;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化疗前24h无恶心、呕吐以及未使用其他止吐药物;情绪稳定,近期(1个月内)未发生过其他重大个人或家庭事件。排除有明确肿瘤脑转移者及颅内高压症、癫痫患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梗阻所致的病理性呕吐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存在化疗禁忌证者,对金属接触过敏者,腕部佩戴部位皮肤破损者,佩戴心脏起搏器、体内血糖仪或人工耳蜗等植入性或外用医疗器械者。按照入组先后顺序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试验组,2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化疗前30min予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25mg/支)0.25mg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静脉注射,时间不少于5min。试验组:化疗前30min予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0.25mg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静脉注射,时间不少于5min;化疗前30min同时在输液对侧手腕部佩戴、使用法罗适电子止吐仪(昆明法罗适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至化疗结束24h,根据个人的具体使用情况及舒适程度自行调节档位(共5档),仪器背面的2个金属板应紧贴腕部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距离远侧腕横纹2~3cm处的腕部正中位置,使用前确保锂电池完全充电。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3.1呕吐程度 0度:无呕吐(无论有无恶心);Ⅰ度:1~2次呕吐;Ⅱ度:3~5次呕吐,Ⅲ度:呕吐5 次以上。有效例数以0度例数+Ⅰ度例数计算。
1.3.2恶心程度分级 0级:无变化;Ⅰ级:食欲下降但进食量无明显减少,进食习惯及食物种类物改变;Ⅱ级:进食量明显减少;Ⅲ级:几乎不能进食,需要静脉补液。有效率=(0级例数+Ⅰ级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2组恶心、呕吐控制率的变化采用2检验,P<0.05认为所检验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1呕吐控制情况 在化疗急性期,2组呕吐反应在完全控制率比较大致相当(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对急性呕吐控制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恶心控制情况 2组恶心反应完全控制率比较大致相当(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对恶心程度控制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一些患者出现了止吐药相关不良反应(头痛、头昏、眩晕、腹泻、便秘等),但反应程度较轻(≤Ⅱ度),且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为同时使用了抗肿瘤药、地塞米松、抑酸药、保肝药等,患者及观察者难以判断相关不良反应是否与电子止吐仪、止吐药物相关。所有观察对象均未出现临床严重不良反应,也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根据2014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止吐治疗指南,高致吐药物包括卡氮芥(>250mg/m2)、顺铂、阿霉素(≥60mg/m2)、达卡巴嗪、环磷酰胺(>1 500mg/m2)、表阿霉素(>90mg/m2)、异环磷酰胺[≥2g/(m2·d)]、链脲菌素等药物,而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使用时亦存在高致吐风险,呕吐风险达90%以上。化疗药导致呕吐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明确指出了5-羟色胺(5-HT)在CINV中的重要作用[1],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黏膜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3(5-HT3),并作用于小肠的5-HT3受体,经迷走神经传至化学感受触发带(CTZ),再激活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另外代谢产物还可经血流刺激位于延髓网状组织和CTZ内的受体,如多巴胺受体、血清素受体,特别是5-HT3受体而引起呕吐。而5-HT3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消化道黏膜内传入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从而对CINV有明显的控制作用[2]。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可以分为急性、延迟性和预期性3类[3],急性恶心呕吐指给予化疗药物24h以内发生的恶心、呕吐,通常在治疗后5~6h达到高峰,可持续18h,然后或停止呕吐或转变为慢性恶心、呕吐,该类型恶心、呕吐程度常最为严重。迟发性恶心、呕吐指在给予化疗药物24h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其中40%~50%发生于化疗后24~48h[4],有时可持续5~7d,其严重程度多较急性恶心、呕吐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美国NCI的统计数据表明约有75%的肿瘤患者会发生急性CINV(0~24h),约有90%的患者会发生迟发性CINV(25~120h)。
80年代中期至今,相继开发了多种高选择性5-HT受体拮抗剂,并逐渐发展成为治疗CINV的主流用药,代表药有格拉司琼、昂丹司琼、托烷司琼、雷莫司琼等,由于半衰期短,亲和力不高,呕吐难以完全控制。盐酸帕洛诺司琼是一种高效的、具有选择性的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与5-HT3受体结合的亲和力比昂丹司琼强约100倍[5]。盐酸帕洛诺司琼的血浆清除半衰期较长,约40h[6],明显长于此类中的其他拮抗剂。因此止吐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一次给药作用持续时间可达6d[7],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但是有研究显示对急性呕吐控制率仅为79.7%,略高于托烷司琼的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国内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9]亦获得相似的结果。
电子止吐仪是一种新型体外经皮神经电刺激性治疗仪,它是一种外观类似手表的电脉冲发生器,使用时佩戴在手腕部,仪器背面的两个金属板应紧贴腕部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距离远侧腕横纹2~3cm处的腕部正中位置,它可以通过发出特定频率的低频脉冲并通过腕部的正中神经到达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它们会调节来自各种生物和物理通道的导致神经性呕吐的信号,同时也会调节往返于胃部的迷走神经信号,阻止或者延缓大脑向胃部传输呕吐信号并减缓胃部异常蠕动的频率。电子止吐仪能够明显减少胃肠组织、脑组织中5-HT3的释放,同时明显下调5-HT3受体,从而通过外周和中枢两个途径抑制呕吐中枢的兴奋性;此外,仪器还能降低血、胃及脑组织中SP物质同时阻断NK1受体,可以从配体和受体两个方面降低对呕吐中枢的兴奋性,从而防止恶心、呕吐的发生[10]。另外,传统医学认为,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内关穴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篇:“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2寸出于两筋之间。”内,指内面;关,指关口。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可主治胃痛、恶心、呕吐等[11]。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临床常用的要穴。通过止吐仪适当频率刺激内关穴使上、中、下三焦气体通畅,胃气下降,达到治疗恶心、呕吐的作用[12-13]。刺激的同时患者配合缓慢深呼吸还可以起到转移注意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化疗急性期,恶心、呕吐反应控制有效率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完全控制率上,2组虽然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电子止吐仪与帕洛诺司琼联合使用控制化疗急性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帕洛诺司琼。其缘由可能与二者的作用机制有关,盐酸帕洛诺司琼是新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通过与5-HT3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而电子止吐仪通过特定频率的低频脉冲刺激高级中枢,并减少胃肠组织、脑组织中5-HT3的释放,从而通过外周和中枢两个途径抑制呕吐中枢的兴奋性,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明显增强了止吐效果。而在毒副反应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的同时佩戴电子止吐仪,毒性反应与单用盐酸帕洛诺司琼相似,最常见的为便秘、头痛、乏力和腹胀等,多为Ⅰ、Ⅱ度,未见Ⅲ度以上毒性反应,而且出现的上述毒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部分患者未行治疗也可自行缓解。
综上所述,电子止吐仪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胃肠道反应的疗效确切,在控制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用盐酸帕洛诺司琼,良好的呕吐控制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可作为防治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急性期呕吐的常规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是在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延迟性和预期性呕吐控制方面疗效如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1]RichardJG.Newagents,newtreatmentandantiemetictherapy[J].SeminOncol,2002,29(1):S119-S124
[2]RabassedaX.Ramosetron,a5-HT3receptorantagonistforthecontrolofnauseaandvomiting[J].DrugsToday(Barc),2002,38(2):75-89
[3]JordanK,KasperC,SchmollHJ.Chemotherapy-inducednauseaandvomiting:Currentandnewstandardsintheantiemeticprophylaxisandtreatment[J].EurJCancer,2005,41(2):199
[4]DranitsarisG,LeungP,CiottiR,etal.Amultinationalstudytomeasurethevaluethatpatientswithcancerplaceonimprovedemesiscontrolfollowingcisplatinchemotherapy[J].Pharmacoeconomics,2001,19(9):955-967
[5]IngersollGL,WasilewskiA,HallerM,etal.Effectofconcordgrapejuiceonchemotherapy-inducednauseaandvomitingresultsofapilotstudy[J].OncolNursForum,2010,37(2):213-221
[6]IngersollGL,WasilewskiA,HallerM,etal.Effectofconcordgrapejuiceonchemotherapy-inducednauseaandvomitingresultsofapilotstudy[J].OncolNursForum,2010,37(2):213-221
[7] 吴德芹,陈安九,张宏文,等. 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帕洛诺司琼浓度[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903-906;919
[8] 李瑞超,郑丽君,邱红. 盐酸帕洛诺司琼与托烷司琼预防含大剂量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J]. 中华肿瘤杂志,2012,34(3):228-231
[9] 陈映霞.秦叔逵,程颖,等. 盐酸帕洛诺司琼顶防化疗性恶心呕吐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3):161-165
[10]NavariRM,ReinhardtRR,GrallaRJ,etal.Reductionofcisplatin-inducedemesisbyaselectiveneurokinin-1-receptorantagonist[J].NEnglJMed,1999,340(3):190-195
[11] 杨兆明, 郭恩吉. 刺法灸法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1-133
[12]DundeeJW,GhalyRG,FitzpatrickKT,etal.Acupunctureprophylaxisofcancerchemotherapy-inducedsickness[J].JRoyalSocMed,1989,82(5):268-271
[13]DundeeJW,YangJ.ProlongationoftheantiemeticactionofP6acupuncturebyacupressureinpatientshavingcancerchemotherapy[J].JRoyalSocMed,1990,83(6):360-36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7.014
R818.051
B
1008-8849(2015)27-3001-03
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