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纯
(金陵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211169)
教师是影响学习者动机变化的重要因素。国内外中学生动机衰退的研究大都指出了教师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为师生关系、教师的能力、教学风格到教师个人课堂行为等。[1]研究结果多是在以中学生或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获得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和访谈等。美国有研究者用写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其过去5年的学习经历,突出教师的角色;[2]147日本有研究者则对大一新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让其回顾中学英语学习经历。[3]这两项研究中所采用的回溯分析方法对于中国情境下外语学习者动机研究具有借鉴价值。本文着重研究教师因素对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动机衰退的影响。
本研究拟回答的问题如下:教师对低水平英语学习者的动机衰退有着怎样的影响作用?教师对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动机衰退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教师因素与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动机衰退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研究对象为来自江苏某普通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的141名大一新生。因高考成绩和入学的分级考试成绩偏低,他们被分到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C级班,该级为英语水平最低等级,故被称为低水平英语学习者。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性别与成长背景分布
本次研究的工具是以“叙事框架”的方式编制半开放调查表,共含九大类题项,以研究对象10年左右的英语学习经历为基本框架。除了简短填写或者勾选某些小题项外,研究对象还需要在大题项后的较长横线上作叙事性回答。此种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提供了回顾其自身经历的模板,并通过他们的叙述得到其与不同情境互动的历时数据。[4]
调查表中与教师相关的题项,具体包括学习者特别想学好英语的原因、失去兴趣与动力的原因、动机衰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英语教师的描述等。本研究重点对调查表中涉及教师因素的数据进行了叙事分析,并借助SPS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
教师因素不是影响学习者动机变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被要求填写自己特别想学好英语的原因、失去兴趣与动力的原因、动机衰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要求对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英语老师的描述时,有七成的学生描述了自己最喜欢的英语教师,其余描述了自己最不喜欢的英语教师。除少数人对英语教师无明显的喜好外,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描述了最不喜欢的英语教师。大部分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在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英语教师时带有很重要的企盼或怀旧色彩,而在描述自己最不喜欢的英语教师时常与自己的动机衰退联系起来,认为对教师的厌恶直接造成了自己的动机衰退,这说明部分教师对很多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起了负面的影响作用。对这些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低水平者的回溯调查显示,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从研究对象对不喜欢的英语教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教师影响学生的动机衰退的具体方面。这些方面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师人格和教学能力等。这些结论主要通过分析研究者调查表叙事部分获得,与国内外的许多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1]有学生这样描述其教师的教学方法:“高中英语老师说话太快,本来英语理解起来就很吃力,听不懂后,更不想学了”。还有的指出:“我初三英语老师特别凶,每次考得不好,他都把我叫办公室骂一顿,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不敢说话,从此我对英语就产生阴影了”。大体根据Dörnyei的划分,[2]52表2总结了影响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动机衰退的 负面因素,并提供了一些实例。
表2 影响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动机衰退的负面教师因素
教师的影响作用贯穿学习者动机衰退的整个过程。对部分学生而言,对教师的喜厌与动机衰退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喜欢老师时,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变强,反之则减弱。两位对英语学习没有初始兴趣的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第一位英语老师:“我英语差,她总在全班批评我,找我爸妈谈话,让我觉得没有自尊,就更加讨厌英语了”;“刚接触英语时,有次上课回答不出问题老师体罚我,从此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另一位学生的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师讲课条理清晰、关心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流,那时该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较强,但到了高一,其英语教师要求抄写100遍的过分做法,直接导致这位同学的英语学习动机的急速衰退。
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动机衰退高发于更换教师的初一或高一阶段也显示其动机衰退受教师的影响较大。分别有37.4%和42.7%的研究对象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出现动机衰退,而在初一和高一出现动机衰退现象的分别占两成和三成。由此可见,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新教师对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适应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感觉课堂乏味或无趣时,极易出现动机衰退。
教师的影响贯穿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动机衰退的全过程,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动机衰退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正面和负面两个维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教师因素对学生动机衰退的负面影响集中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个性、教学行为与风格等方面。
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者对教师的依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学习策略缺乏、环境调控能力不足。周慈波等认为,学习者学习策略缺乏的源头是我国现行的外语教育体制问题。[5]基础教育阶段“以教师为中心”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也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职前教育与职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部分师范院校有“去师范化”的倾向,使得职前教师培养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严重脱节,而英语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缺乏系统的支持体系,部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6]所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让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离不开对广大英语教师的专业教育与自主发展。
[1]王雪纯.英语学习者动机衰退研究:进展与启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6):127-131.
[2]Dörnyei,Z.&E.Ushioda.TeachingandResearchingMotivation(2ndedition)[M].Harlow:Pearson,2011.
[3]Kikuchi,K.Listening to our learners’voices:what demotivates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J].LanguageTeaching Research,2009(4):453-471.
[4]Barkhuizen,G.& R.Wette.Narrative fram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experiences of language teachers [J].System,2008(36):372-387.
[5]周慈波,王文斌.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研究[J].中国外语,2012(1):48-55.
[6]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