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玲玲,全毅红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黄连温胆汤加味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血脂、血清脂联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影响
庹玲玲,全毅红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味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血脂、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CBP-4)的影响。方法 将5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中药组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N、RBP-4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APN、HDL-C升高(P均<0.05),FBG、2hPG、TC、TG、LDL-C、RBP-4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中药组BMI明显低于治疗前及西药组(P均<0.05),其余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味可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升高APN,降低RBP-4,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糖耐量异常;血清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健脾化痰
糖耐量异常(IGT)是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重要阶段。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我国几次大型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IGT患病率1989年为2.95%,1994年为3.20%,1996年为4.81%,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目前,中国有总数多达4亿的IGT人群[2],而及时干预IGT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本研究观察了黄连温胆汤加味对IGT患者血脂、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旨在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中医科及体检中心就诊的IGT患者50例,IGT诊断参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年龄30~55岁;空腹血糖(FBG)<7.0mmol/L和/或OGTT试验中餐后2h血糖(2hPG)在7.8~11.1mmol/L。排除近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有继发性血糖升高的疾病者,近2周内使用过其他降脂降糖类药物治疗者,伴心、肝、肾脏疾病者,未按规定用药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3.6±9.2)岁。中药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44.8±7.1)岁。2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所有病例均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按照糖尿病低盐、低脂饮食方案,根据患者性别、身高计算标准体质量,然后按年龄、标准体质量、工作性质、劳动强度计算出每日总热量,再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3]限制饮食摄入。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及个人爱好,指导患者适当地参加运动锻炼。一般运动强度以小于运动心率(运动心率=170-年龄)或运动后稍出汗,无气喘,次日清晨醒来无疲倦及肢体肿胀不适为度。
1.2.2 药物治疗 西药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64)30mg口服,1次/d。中药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处方:黄连6g、竹茹10g、枳实10g、法半夏6g、陈皮10g、茯苓10g、黄芪10g、白术10g、丹参10g、甘草6g。2组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用药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测量FBG、TC、TG、LDL-C、HDL-C、肝肾功能等指标,随后将75g葡萄糖溶于250mL温开水中顿服,于2h后再测2hPG。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指标均在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仪上完成。用ELISA测定APN及RBP-4水平,试剂盒采用美国Phoenix公司产品。同时测量所有患者的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2.1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APN、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FBG、2hPG、TC、TG、LDL-C、RBP-4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中药组治疗后BMI较治疗前及西药组明显降低(P均<0.05),其余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西药组有1例因转氨酶增高退出,其余均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西药组比较,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人体重要的储能组织,而且有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它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APN、RBP-4等,在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APN是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一种血浆激素蛋白,在脂肪组织中高度表达并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中有相对较高的浓度,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4]。动物实验研究发现,APN是一种胰岛素增敏激素,能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硬化症[5]。APN主要通过活化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途径,刺激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游离脂肪酸氧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 TNF-α信号,改善胰岛素抵抗[6]。
RBP-4是近年来被发现的脂肪源性因子,属于RBP家族中的分泌型视黄醇结合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分泌,在协助视黄醇发挥生理功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主要通过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表达影响葡萄糖的转运过程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IGT是糖尿病与正常糖代谢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属于中医“脾瘅”“消瘅”“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作为糖尿病前期的“脾瘅”是由于过食肥甘,脾胃受损,运化不及,痰湿内生,郁蕴化热而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IGT,患者往往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大多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血糖略有升高,而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群如能及早治疗往往能够恢复正常水平。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廷珍《六因条辨》一书,是用于胆胃不和、痰火内扰的代表方剂,现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研究采用黄连温胆汤加黄芪、丹参、白术治疗IGT。方中黄连清热燥湿为君;黄芪、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为臣药;半夏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陈皮、枳实理气化痰,丹参活血化瘀,共为佐药;甘草化痰和中,调和诸药,为方中之使药。全方共奏清热化痰、健脾除湿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及临床研究也证实黄连中所含小檗碱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和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的恢复、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糖原异生和/或促进糖酵解等机制降低血糖[8]。黄芪多糖能减轻体质量,降低血糖、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9]。茯苓多糖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血糖[10]。
本研究结果表明,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IGT,不仅可以降低患者BMI,改善血脂水平,还可以增加血清APN水平,降低RBP-4水平,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其疗效与吡格列酮相似。虽然黄连温胆汤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近期效果是明显的,但对于IGT患者长期的干预效果还需要更多病例、更长时间、更多中心的临床观察。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0
[2] Xu Y,Wang L,He J,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 JAMA,2013,310(9):948-958
[3]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5-100
[4] 陈燕铭,熊肇军,尹琼丽,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10):842-846
[5] 段永强,余辉,王佐兵.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及相关性[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6):363-364
[6] Yamauchi T,Kamon J,Minokoshi Y,et al. Adiponectin stimulates glucose utilization and falty-acid oxidation by activating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J]. Nature Med,2002,8(11):1288-1295
[7] 刘静婧,任伟,李素芳,等. 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个体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0):1494-1497
[8] 周吉银,周世文. 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23(3):201-204
[9] 毛先晴,欧阳静萍. 黄芪多糖对饮食诱导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11):2222-2225
[10] 郑彩云. 茯苓多糖抗糖尿病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12-13
全毅红,E-mail:1305859667@qq.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5.019
R587.1
B
1008-8849(2015)25-2790-02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