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环保法与地方政府的职责*——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为视角

2015-02-07 08:25:52齐望均,王巍
法制博览 2015年19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

论新环保法与地方政府的职责*——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为视角

齐望均王巍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现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向绿色经济发展方向改变。在大力提倡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政府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就应该从国外成功发展绿色经济的案例学习,然后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加以制定和完善。并且随着新环保法的颁布,国家在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的职责也愈加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绿色经济;新环保法;政府职责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院校法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策研究——吉林财经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心》(项目编号:吉科文合字[2014]第132号)。

中图分类号:D630

作者简介:齐望均,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硕士研究生。

一、绿色经济的含义

要想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明白什么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有关于环保的经济活动,它的目的就是同时收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对绿色经济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基于对绿色经济的理解,我国不同学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

刘思华教授提出的经济与环保问题对绿色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对绿色经济的理解是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实现形态和形象概括。绿色经济的本质是协调生态环境。要想实现生态协调发展,就必须使人们经济活动与发展行为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破坏,目的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可以保护当代经济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宗旨就是既要保护当代人的经济利益与环保利益,也要承担对后世经济发展的道德上的任务。所以,绿色经济不但要探索当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发展路径,并且要使人们的经济活动与发展活动在不损害后代的前提下,力图满足当代人对资源环境的需要,为了解决后代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1]

张叶在《绿色经济问题初探》中指出“关于绿色经济的概念,是属于绿色经济的问题,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从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出发去发展绿色经济,将它解释为经济活动过程中不损害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而且能盈利的经济活动。[2]

崔如波认为绿色经济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它不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也不是单纯的环境产业,而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和经济发展型在本质上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模式。[3]

廖福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给绿色经济下的定义是现实告诉我们,绿色经济是那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经济。绿色经济的目标是不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内容是节约资源的消耗,由此来改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为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环境。因此,绿色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试图协调新发展模式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以它是一个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形式。[4]

张春霞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她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内容的经济发展方式。它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对资源、经济以及环境相统一的发展模式。[5]

曲格平认为绿色经济是指环境保护为内容的经济,主要体现在一是以管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特点的环保产业;二是因环境保护而引发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经济是围绕人的长久发展,以生态环境承载量、资源使用能力为前提,为了实现当代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经济模式。[6]

孙正甲认为“绿色经济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绿色经济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相统一的经济。[7]

亢金绒认为“绿色经济是生态经济,它是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新的经济概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绿色经济就是指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环境效益的经济活动。

二、外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借鉴

(一)德国发展绿色经济模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属德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做得最好。德国被誉为世界上最环保的国家。它曾经就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德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归功于他对垃圾处理的方法很科学。德国从1985年起就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颁布了有关垃圾的一系列法令。如《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法令》。政府采取综合措施鼓励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如方便回收中心的建立,在一定的包装吸收存款,使用报销系统,和丢弃的包装收取高额手续费等。德国还通过科技进行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德国的风力发达是世界中拥有比较发达的技术的国家,德国的风力发电给德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节省了很多宝贵的资源,使德国的经济向着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向一路前行。德国队环保技术的科研开放给予很大的财力支持,不仅给企业投资,还给学校投资,使德国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渠道进行绿色科研的研究,开发环保新技术。在一年间,全世界的环保专利技术项,其中有85%来自德国。德国的环保技术领先于世界,成为绿色经济大国。

(二)新加坡发展绿色经济模式

新家坡被称为花园城市,它的经济增长与它自身注重环境保护密不可分。新加坡对环境破坏者采取的高额的处罚金额,其高额的程度当属世界之最。这种威慑力也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有益的方法。新加坡当地的国民素质很高,人们可以很自觉地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并且新加坡的企业与社会团体也是新加坡的主要的社会力量。新加坡是最好的环保城市之一,这也吸引了很多注重环保的公司来新加坡新型发展,这也成为新加坡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新加坡政府的高效与清廉在发展绿色经济中也发挥了它主导社会的能力,并且新加坡的行业协会与环保团体、政府、公众一起推动了新加坡绿色经济的发展。

三、新环保法下的地方政府职责

根据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九条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如下:

(一)加大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重视环境保护这一项基本国策。政府根据本地的环境目标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治理被污染的环境。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保证资源的可在生产能力,适当进行开采。政府还要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对排放污染物超标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甚至责令其关闭。

(二)对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和管理

当地政府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环境监管措施,防止其排放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并且要对污染环境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法律问责,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对环境保护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环保部门应该大力加强环境监督力量。对违规破坏环境企业向公众公开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大力提倡公众参与环保监督工作,让公众帮着政府一起对有关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进行合法有效的监督工作,排放有害物质的企业事业单位要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公开,严禁超标排放。

(四)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各大高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普法工作。鼓励群众与志愿者进行环保法律相关的宣传工作,当地的新闻媒体应该开展有关的环保法律宣传工作,并且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舆论监督。

四、地方政府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要根据本地的环境承载量对本土进行合理的划分,保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绿色经济。根据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要求,在合理规划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套正确的经济政策,如建设项目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项目责令关闭。严重的人追求其法律责任,并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要坚决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要坚定不移地走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模式向绿色经济发展过渡。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按照法律规定,企业和个人造成的污染排放所造成的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污染水资源,威胁城市生态平衡,与大气污染等问题要重点解决,切实解决受污染地区百姓的生活。做到严格执法,绝不放任危害环境的任何一个问题。

(三)实行环境问责制,使环境与经济共赢

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阶段的前面,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的把关和引导作用。提出经济决策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效益。决不能走西方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应当让媒体和公众充分参与决策,必要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参考的重要标准。

(四)环境保护要渗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政府要鼓励清洁生产,鼓励节能降耗,对零污染排放的化工业工厂实行奖励制度,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流通,积极治理铁路、水运、陆路等运输污染,保障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和储存安全,限制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完善资源再生回收利用,建立环保、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倡导绿色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群众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奖励企业事业单位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环保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财政补贴,建立绿色环保的消费生产体系。

(五)制定和实施绿色经济政策,大力宣传环保和普及工作

出台绿色建设项目、污染责任保险、绿色投资等绿色经济政策,把生态效益优先放在经济效益之前,从而激励生产者按照绿色环保的理念进行产品生产,再到产品的绿色流通。通过制定相应的绿色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走环保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调整水、电、煤等资源价格使企业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工艺。政府要大力宣传环保的相关工作,使公民对环保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明白环保并不是国家的事情,它是关乎每个人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环保事宜从人人做起,切实把环保当做自己的义务,对环保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采取奖励政策。

[参考文献]

[1]刘思华主编.绿色经济论一经济发展理论变革与中国经济再造[M].北京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4).

[2]张叶.绿色经济问题初探经济研究参考[M].北京: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1(3).

[3]崔如波.绿色经济世纪持续经济的主导形态社会科学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2(4):47.

[4]廖福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25.

[5]张春霞.绿色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3-11.

[6]曲格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9):3-2.

[7]孙正甲.发展绿色经济论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2):48-3.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
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探讨
中国经贸(2016年22期)2017-01-16 18:27:20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绿色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7 18:44:50
资源流成本会计发展综述及展望
绿色发展的哲学意蕴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39:21
国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绿色经济方法研究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30:52
新常态与贵州经济发展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38:45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路径
商(2016年28期)2016-10-27 1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