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李亚明,李娜,李雪娜,杜补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沈阳 110001)
·短篇论著·
酷似原发性肝癌的肝脏较大血管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
18F-FDGPET/CTImaging ofLarger Hepatic Hemangioma Which Resembles Primary Liver Cancer:ACase Report
刘一,李亚明,李娜,李雪娜,杜补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沈阳 110001)
本病例为肝内较大血管瘤病变,增强CT及MRI、18F-FDG PET/CT检查影像表现均不能排除肝脏恶性病变,临床鉴别困难。本文简要了介绍这几种影像表现及其特点。
18F-FDG;PET/CT;肝血管瘤
原发性肝癌及肝血管瘤为常见肝脏恶性及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常通过多种影像检查诊断,两者典型的影像表现较容易区分。但部分较大的肝血管瘤因其病变内结构改变及影像表现不典型,与高分化肝细胞肝癌影像表现相似,两者鉴别困难。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半个月前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病来无发热,无恶心及呕吐,无乏力,无厌油腻感,无腹部胀痛。偶有腹泻,自诉曾经诊断为结肠炎。20年前曾行扁桃体切除术,5年前曾行耳后脂肪瘤切除术。吸烟史40年,1包/d。无饮酒史。于我科行PET/CT体部检查,患者空腹血糖为5.42 mmol/L,空腹注射18F-FDG 444 Mbq,在安静、光暗的房间休息约60 min后行PET/CT检查(美国GE Discovery LS型),并于首次显像后2 h行延迟显像。
1.2 实验室检查
癌胚抗原为1.13 ng/mL(0.00~4.30 ng/mL),甲胎蛋白为2.82 ng/mL(0.00~7.00 ng/mL),糖蛋白抗原19-9为4.61 U/mL(0.00~27.00 U/mL),谷氨酰转移酶为332 U/L(10~60 U/L),白蛋白为30.5 g/L(40.0~55.0 g/L),谷丙转氨酶为114 U/L(9~50 U/L),碱性磷酸酶为284 U/L(45~125 U/L),谷草转氨酶为38 U/L(15~40 U/L),直接胆红素为11.7 μmol/L(0.0~6.8 μmol/L),总胆红素为16.6 μmol/L(3.4~20.5 μmol/L),总胆汁酸为7 μmol/L(0~10 μmol/L),总蛋白为59.8 g/L(65.0~85.0 g/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为0.01 IU/mL(<0.05 I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为0.276 S/CO(≤1.000 S/CO),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为0.24 S/CO(≤1.00 S/CO),血糖为5.42 mmol/L(3.90~6.10 mmol/L)。
1.3 影像学检查
18F-FDG PET/CT检查(图1A)显示CT示肝脏近膈面左右叶交界处稍低密度影,内部密度不均匀,外形轮廓界欠清,最大径约48 mm,FDG摄取同周围肝脏组织,延迟显像FDG摄取未见明显改变。诊断意见:肝脏高分化恶性病变不除外。
增强CT(图1B)显示肝左右叶交界处团块影,边界欠情,突破肝被膜向肝外生长,病变内部密度不均,大小约5.7 cm×5.0 cm,平扫CT值约17~40 HU,增强后肿块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周围可见迂曲血管影显示,门脉期边缘不均强化,周围肝组织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为不均匀低密度改变,周围肝组织异常强化区消失。诊断意见:肝左右叶交界处占位性病变,可疑为恶性肿瘤,炎性病变待除外。
增强MRI(图1C)显示肝左右叶交界处团块影,大小约5.9 cm×5.2 cm,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病灶T2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病变边缘明显强化,周围见多发强化迂曲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后病变中心不均匀点状及结节状强化。诊断意见:肝左右叶交界处占位病变,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1.4 手术记录及病理结果
择期手术术中探查见肝脏体积轻度增大,形态及结构基本正常,质地正常,于右前叶膈面一质韧、色灰白肿物,大小约6 cm×5 cm,包膜较完整,肿物切除后断面呈海绵状。镜下所见(图1D):瘤组织由丰富的毛细血管组成,血管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管壁厚薄不均,内皮细胞分化成熟。免疫组化结果为Action(SM)(+)、CD34(+)、CK(PAN)(-)、HMB-45(-)、Vimentin(+)、Ki-67(+<2%)、Melanoma(PAN)(-)。最终病理结果为海绵状血管瘤。
图1 肝脏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结果
肝脏血管瘤为肝脏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4种类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为最常见病变,女性较男性多见[1]。影像检查将肝血管瘤根据大小一般可分成3级:(1)小的血管瘤瘤体最大直径<4 cm;(2)较大的血管瘤直径5~10 cm;(3)最大直径>10 cm者则称为巨大血管瘤[2]。肝血管瘤大多单发,发展缓慢,体积较小时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多因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或体检时发现。若瘤体体积增大,可有右上腹包块,肝区不适,对周围组织和器官推挤而产生压迫等症状而就诊。一般体积较小肝血管瘤的增强CT或MRI影像表现常典型,临床容易诊断。但较大的肝脏血管瘤,病变中心可因合并血栓形成、梗死、机化及纤维化,使瘤体内的扩张血管被团状纤维取代,形成纤维瘤样结构,导致病灶密度不均匀,中心呈缝隙状、星芒状或不规则形的更低密度区,在增强扫描中,早期病变可见边缘区明显斑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肿瘤强化向中心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缓慢填充,中心缝隙状、星芒状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始终无法填充即无明显强化表现,这种征象巨块型肝癌也可出现。部分病变表现近似于原发性肝癌的“快进快出”影像表现,甚至部分血管瘤甚至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无明显强化,其原因可能与病灶中海绵状血管腔几乎全部闭塞,造影剂无法进入有关。所以一般常规影像检查鉴别较困难,容易误诊[3]。
PET/CT检查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肝脏良性病变如囊肿、血管瘤等的FDG摄取常表现为低或等代谢表现,而肝脏恶性病变大部分因葡萄糖转运体数量表达增高[4],FDG摄取增多,PET影像表现为FDG摄取增高,可明显高于良性病变。但也有少数恶性肿瘤因细胞表面葡萄糖转运体数量表达无增高,或因其葡萄糖摄取后不能长时间滞留于细胞内而转移至细胞外,使得病变肿瘤细胞不或少摄取FDG,而不表现为典型的高FDG摄取恶性征象。在肝细胞肝癌18F-FDG PET/CT显像中,中低分化肝细胞肝癌的肿瘤细胞摄取FDG增多并滞留于细胞内,病变代谢高于周围肝脏组织[5~7],容易辨认,检出率较高;而部分高分化肝细胞肝癌病灶因肿瘤细胞FDG摄取不增高或细胞摄取FDG后不能长时间滞留于细胞内,而表现与正常肝实质的FDG摄取程度相同,甚至相对为低,不易辨认[8]。
本例为肝脏内一较大占位性病变,增强CT及增强MRI检查均不是典型的肝脏血管瘤影像表现,与原发性肝癌影像表现难以区分,所以均怀疑为恶性病变;18F-FDG PET/CT检查影像表现为稍低密度肿块影且呈等摄取表现,也不能除外高分化肝细胞肝癌。但结合临床病史发现本例患者无明显消瘦、黄疸、肝掌等恶性临床表现,无肝炎病史,无肿瘤家族史,甲胎蛋白、糖蛋白抗原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属正常范围,肝功能指标均属正常,都没有典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而多种影像检查均不能除外恶性病变,临床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
[1]Kuo PC,Lewis MD,Jenkins RL,et al.Treatment of giant hemangiomas of the liver by enucleation[J].J Am Coll Surg,1994,178(1):49-53.
[2]黄志强,主编.肝脏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54-159.
[3]邢海龙,吴俊峰,石建成.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误诊17例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3,3(12)3:242-243.
[4]黄劲,宋文忠,何作祥.恶性肿瘤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与脱氧葡萄糖摄取[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6,26(3):190-192.
[5]Wudel LJ Jr,Delbeke D,Morris D,et al.The role of[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m Surg,2003,69(2):117-124.
[6]Khan MA,Combs CS,Brunt EM,et al.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Hepatol,2000,32(5):792-797.
[7]李正平,周杰,张峻,等.18F-FDG PE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作用[J].肝胆外科杂志,2005,13(5):351-354.
[8]Dong A,Yu H,Wang Y,et al.FDG PET/CT and enhanced CT imaging of tumor heterogene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magingpathologic correlation[J].Clin Nucl Med,2014,39(9):808-810.
(编辑 陈 姜)
R735.9
A
0258-4646(2015)09-0850-03
刘一(1983-),男,主治医师,硕士.
李亚明,E-mail:ymL2001@163.com
2015-03-04
网络出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