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 叶苗苗
股权多元化改革、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控制变革
●湖南理工学院 叶苗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发展股权多元化经济。本文探究股权多元化改革、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变革之间的关系,利用2009-2013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根据实证结果验证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
股权多元化改革 内部控制 国有上市公司
股权多元化经济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并相互融合,这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国企改革将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国有参股等多种形式并存,这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工作提出新挑战。理论层面认同股权多元化改革会影响到内部控制有效性。本文先将国有上市公司视作整体,探究其股权多元化改革与内控、内控审计的关系。再根据国有股份额将国有上市公司分为三类,以2009-2013年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探究股权多元化改革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变革之间的关系,分别分析在不同国有股的份额下,加强内控有效性建设、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方向。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总的来看,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弱化的一个方面,从这一逻辑出发,国外学者的研究实际上只是对有效性弱化的后果探究,而并未就内部控制有效性本身的改进和提高有所贡献,基本上都是基于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和上市公司所有者的相关性以及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公司的所有者结构的作用机制问题。
所有者结构是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所有者结构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罗新华、隋敏(2008)提出国家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失效的可能性越大;法人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失效的可能性越大。程晓陵等(2008)研究表明,董事会监事会两会会议频率和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吴益兵等(2009)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者结构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
国有股无法在公开市场进行自由买卖交易,必须长期持有,在部分上市公司也有可能造成一股独大的现象,从而可以凭借优越的股权绝对地位,压制其他股东正常的发言权,牺牲其他股东尤其是广大小股东的利益。基于此,提出第1个假设: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占比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负相关。
股权集中度是指股权的集中程度,即股权集中与公司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尚没有权威结论。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流通股占比相对较低。大股东由于天然优势(公众流通股权即使全部加起来也不足以对抗大股东),控制着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决策,而这往往又是以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与此同时,中小股东的利益却得不到司法程序上有力的保护。基于此,提出第2个假设: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负相关。
本文采取Herfindahl指数对股权多元化进行衡量,文中将采用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进行度量。因为其与股权多元化是相反的,基于此,提出第3个假设:国有上市公司的Herfindahl指数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负相关。
本文将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内控审计意见类型进行回归,并分析各个指标回归的弹性系数。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的选择。研究对象为股权多元化经济改革下的国有上市公司,选择三个变量来对股权多元化进行度量。分别是国有股与总股数的比值,即国有股占比;股权集中指标,即公司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以及Herfindahl指数,Herfindahl指数的定义是对前若干位持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取平方和,在本文中将采用上市公司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2.解释变量的选择。本文采用CSMAR国泰安数据库,选取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和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为自变量。当内控有效,赋值为1,内控失效,赋值为2,未披露内控是否有效,赋值为0。当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赋值为1,其他意见类型,赋值为2,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赋值为0。
3.控制变量的选择。为便于对比,本文将是否出具内控评价报告结论和是否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作为控制变量。上市公司出具内控评价报告,赋值为1,未出具内控评价报告,赋值为2。上市公司披露内控审计报告,赋值为1,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赋值为2。综上所述,按照表1所示,本文将所有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具体释义以及数学统计特征列出:
表1 变量释义与统计特征
(三)样本选择。样本选取我国A股、B股共1101家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深市A股389家、沪市A股472家、深市B股8家、沪市B股8家、中小板156家、创业板68家,共2922个观测值,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已剔除国有股占比为0的企业。
(四)模型构建。研究重点是考察股权多元化改革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国有股占比、股权集中度、Herfindahl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为解释变量。是否出具内控评价报告结论和是否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为控制变量。在建立模型前,对所有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从统计特征来看各控制变量与研究变量间相关性不强,可以认为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不大。
由于考虑到当前我国数据量有限以及各变量间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内生性,本文选取具有综合横截面数据及时间序列数据两者优点的面板数据模型。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对于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之间的选择问题,本文先后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对数据进行回归并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00远小于0.05。因此,本文选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所统计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国有股占比(gyg)、股权集中指标(shrcr)、Herfindahl指数(shrhfd10)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内部控制是否有效(isvalid)、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typeauditopin)作为解释变量,是否出具内控评价报告结论(isissuingconclusion)和是否披露内控审计报告(isdisclosingauditrep)作为控制变量,建立以下三个固定效应模型:
其中,i=1,2,…,1101,t=2009,2010,…,2013,β1、β2、β3、β4是系数,αi是各个截面单元的截面效应,uit是干扰项。
(一)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
1.关于模型回归的拟合效果的分析。国有股占比、股权集中指标、Herfindahl指数的R2分别为0.062、0.012、0.023。由此可见,在三个模型中,国有股占比的拟合效果较好,股权集中指标的拟合效果较差。对比可以发现,国有股的回归系数和股权集中指标的回归系数均通过置信度为1%的t检验,Herfindahl指数的回归系数通过置信度为10%的t检验,这说明股权多元化改革对内部控制有效性造成影响,且该影响显著。
2.关于各指标的回归系数的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股占比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为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国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能越失效。国有股占比与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在置信度为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国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越有可能为非标意见。这些验证了假设1,对于处于股权多元化改革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占比的适当下降更能激发企业潜力,增强内部控制,使得内控审计报告更可靠。
股权集中指标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为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上市公司的股权越集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能越失效。股权集中指标与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在置信度为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股权越集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越有可能为非标意见。这更进一步验证了假设2,股权集中无法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
Herfindahl指数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为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Herfindahl指数越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能越失效。Herfindahl指数与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在置信度为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Herfindahl指数越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越有可能为非标意见。充分验证假设3,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越集权,公司内部控制越会失效。
(二)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国有股不同占比的上市公司的稳定程度。将国有上市公司分为国有股不具重大影响、国有股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国有股绝对控股这三类,分别进行实证检验。
在国有股不具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里,国有股占比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为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能越有效。国有股占比与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在置信度为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国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越有可能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在国有股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里,国有股占比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均不相关。这说明在现有持股比例下,不需要加持或减持国有股,内部控制均不受影响。
在国有股能够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里,国有股占比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为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能越失效。国有股占比与内控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在置信度为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国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越有可能为非标意见。
通过对比,发现对于国有股持股比例显著不同的上市公司,其内控是否有效、内控审计意见类型与国有股占比的关系不同。
(一)股权多元化改革要注意“度”,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从实证结果来看,对总体而言,国有股占比、股权集中等与内控是否有效、内控审计意见类型显著相关,但是对所有公司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一概而论的做法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的现象,从而限制经济的发展速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根据我国具体国情针对国有股不同占比的特性来制定股权多元化改革体系。从普遍意义上讲,股权多元化改革在不同的公司对应不同的内部控制变革,对于国有股绝对控股的公司要在保持国有股控制的前提下适当减持;对于国有股不能施加重大影响力的公司要逐步加持国有股,提高国有控股影响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股权多元化改革要分类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国有股不具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可以适当提升国有股占比,以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高内控审计的可靠性。当国有股绝对控股一家公司时,应适当减持国有股,才能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内控审计的信任程度。■
1.财政部等.2008.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EB/OL],5。
2.蔡春、车宜宣、陈孝.2006.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蔡春、蔡利、陈幸.2009.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4。
4.陈汉文、张宜霞.2008.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3。
5.李育红.2011.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中国注册会计师,3。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