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要: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为改善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患者自愿,将9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4±9.6)min,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t=0.246,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3.4±8.5)ml、(2.4±1.5)h、(4.8±1.3)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9.495、8.931、8.865,P<0.05)。观察组尿潴留、阴囊水肿、术后疼痛和复发率分别为3.70%、0.00%、1.85%、1.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103、4.406、7.712、9.317,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腹股沟疝;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好发于老年患者[1]。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但是传统方法存在术后张力大、患者疼痛剧烈等问题,影响了治疗效果[2]。近年来,我院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共92例为对象。其中:女性年龄均>55岁,男性年龄均>60岁。在保障患者知情权的基础上,由患者选择治疗方法,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70.37%),女16例(29.63%);年龄56~70岁,平均(64.3±5.8)岁;单侧斜疝32例(59.26%),直疝13例(24.07%),双侧直、斜疝9例(16.67%);合并症:慢性心脑血管疾病14例(25.93%),前列腺疾病16例(29.63%),高血压20例(37.04%),糖尿病4例(7.41%),冠心病 7例(12.96%)。对照组男26例(68.42%),女12例(31.58%);年龄56~70岁,平均(64.7±6.3)岁;单侧斜疝23例(60.53%),直疝10例(26.32%),双侧直、斜疝5例(13.16%);合并症:慢性心脑血管疾病9例(23.68%),前列腺疾病10例(26.32%),高血压14例(36.84%),糖尿病3例(7.89%),冠心病5例(13.16%)。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种类、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提起精索,从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如下:连续硬膜外麻醉,使用Bard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疝环充填物及成型补片。腹股沟常规消毒并做切口,并分开腹外斜肌腱膜,找到疝囊。充分游离疝囊,经内环口将填充物送入腹腔,然后固定。网状平补片置入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后方,缺口朝向精索内环处。缝合缺口1~2针。然后将补片向下覆盖,直至耻骨结节1~2 cm处,固定缝合周围组织,最后缝合切口,常规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尿潴留、阴囊水肿、术后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法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尿潴留、阴囊水肿、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目前的研究认为腹股沟疝主要受腹内压力增高的影响。此外,腹股沟区结缔组织病理学变化也可能导致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治疗的最佳选择[3]。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存在张力大、术后疼痛感强烈、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高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获得了临床重视[4]。由于张力过大是传统手术的主要弊端,也是导致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理论上可以克服传统疝修补术的缺陷,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比较了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从手术操作来看,两种术式的操作时间虽然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中出血量更低。本研究中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了15 ml。研究结论与李斌[5]的结论是一致的。传统疝修补术术后恢复较慢,住院时间较长。本研究证实了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减少住院时间。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2/3,住院时间约为对照组的50%。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尿潴留、阴囊水肿和剧烈疼痛,而且复发率高。本研究发现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尿潴留、阴囊水肿、疼痛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与邹鲁飞[1]、叶小莲、李快燕[2]等人的结论是一致的。在他们的研究中,认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总之,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邹鲁飞.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3):1988 -1989.
[2]叶小莲,李快燕.老年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06):88-89.
[3]崔磊,谢嵘,张清,等.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4+6.
[4]冉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3):40-41.
[5]李斌.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06):759-760.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