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2015-02-03 12:25杨成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三七政策建议发展现状

摘 要:三七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是我国完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少数中药材品种之一,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最具特色的生物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文山三七产业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文山三七产业相关政策建议,推动三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三七;发展现状;政策建议

一、文山三七产业取得的成绩

1.发展速度迅猛

“十二五”以来,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全州三七种植面积29.23万亩,占全省的37%,比2010年增长519.71%;三七总产量1847.30万千克,增长274.37%;三七总产值61.24亿元,增长87.51%,其中工业产值30.84亿元,增长135.42%。2010年~2013年全州三七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如图所示(2014年因自然灾害以及三七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三七农业产值下降)。

图 2010年-2014年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

2.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按照“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农户联动、链条拉动、市场引导、科技支撑、规范种植”的思路,文山州三七规范化种植基地步入发展快车道,特安呐公司三七种植基地成为国家第一批、云南第一个通过中药材GAP认证的基地;云南白药、昆明制药、苗乡三七等公司的三七种植基地也相继通过GAP认证。在三七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全州紧紧抓住三七产业协会、三七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苗乡三七、高田三七等种植龙头企业(组织),引导使用三七的制药企业与其共建三七原料基地。

3.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以“文山三七研究院”为载体,企业为依托,重点围绕标准化栽培、质量标准和产品开发、产品技术改造等方面,广泛开展三七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三七研究院共开展国家、省、州三级科研项目99项,荣获各级政府奖励64项,开发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药品、保健品饮片10余个,申请专利23件,获发明专利授权10件、适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通过积极推广应用各类三七栽培技术,使三七亩产由原来的50千克提高到现在的180千克。云南白药、昆明制药、七丹药业、苗乡三七等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七研究院建有三七品种选育、连作障碍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药理药化研究、质量检测及控制研究等五大研究平台,与苗乡、七丹、华信、金泰得合作建立了省级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专业化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文山三七产业园基本形成了新平坝片区、东山片区、登高片区“一园三区”的总体格局,已成为云南重点特色工业园区之一。目前,新平坝片区、东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并引入特安呐、苗乡三七、七丹、人羞花、金达利、金三七、金旺药业等公司入园发展,建成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三七原料提取物等三七系列产品生产线。登高片区已启动场地平整、道路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2.80亿元,意向入园发展的企业达40户,与云南白药集团、大连美罗君元制药集团、黑龙江珍宝岛药业集团等为代表的20户企业签定了入园投资协议,已投入土地预付款1.04亿元。

二、文山三七产业存在的问题

1.三七种植盲目粗放

由于连续干旱等原因,“十一五”后期三七种植面积减少,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价格开始连年攀升并居高不下,使产业利润更加集中在种植业上。由于三七种植准入门槛低,家种容易,在利益驱动下,处于分散小农经营状态的种植农户开始跟风扩种三七,甚至靠借贷种植。据统计,2010年以来三七种植面积飞速上升,2014年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达52.18万亩(含文山人州外种植面积),其中二年七29.19万亩,预计1年后产量将超出社会需求的一倍以上,供过于求局面更加严峻,三七价格将继续下跌。许多种植大户为追求高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三七农残超标。连作障碍使得文山很多土地无法复种,七农不得不外迁扩种,零星分散的种植难以形成规模,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仅靠传统经验和技术,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比较普遍,三七质量难以保证。

2.深加工能力不足

三七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文山州三七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发程度较低。全州三七加工企业只有12户,规模以上加工企业7户,三七原料年消耗量不足年总产量的10%,还不到省外一个大企业的用量。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其中大多数三七原料都是用于加工饮片、三七粉等初级产品。在新产品开发上投入不足,开发速度缓慢,储备很少。药食同源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限制了三七的开发利用范围。

3.关键技术和环节尚未取得突破

三七产业发展中,种植连作技术障碍、品种选育难、新药开发难度大等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种植过三七的土地必须经过至少10年的休整才能够再次种植。三七连作障碍虽然在其机理研究和关键技术方面获得突破,但因种植要求极高,投入成本大,一直还处于小规模试种阶段,彻底解决三七连作障碍问题的道路还很漫长。受连作障碍限制,适种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种植范围扩大到其它州(市)。种质资源退化较为严重,新品种选育工作滞后于三七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三七新药开发上,由于前期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大部分企业没有实力进行研究开发,有实力的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也不多。

4.规范管理有待加强

在种植上,虽要求七农严格按照《三七标准操作规程(sop)》规范种植,并针对性地制定了《三七的农药使用准则》,但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七农大多仅凭自身经验种植三七,导致三七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达不到相关的地方和国家标准。在流通上,大部分交易的三七未经清洗并带有泥土,这不仅是三七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交易市场脏乱差的直接原因。由于清洗的三七其成本比未清洗的高6%以上,重量减轻,且政府也未明确规定三七必须清洗才能上市销售,导致七农不愿清洗三七后再上市。三七原料缺乏统一认证体系,市场规范化程度低且缺乏监管队伍,三七市场掺杂使假、无序竞争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政策建议

1.加强种植基地建设

一是加大三七种植培训和推广力度。依托文山三七研究院和国内大专院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州开展以三七GAP、有机三七和三七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和推广活动,切实提高七农的科技意识和种植水平。二是加强基地标准认证工作。鼓励种植业主根据市场需要提升种植生产质量,建立能够获得欧盟有机食品(BCS)、日本有机农产品(JAS)和美国有机食品(NOP)等认证的高端专供原料基地。三是注重改善良种繁育等配套工作。加强三七良种繁育,推进三七种子种苗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工作,逐步为三七标准化原料的种植生产提供种源保障。

2.打造专业产业园区

一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对生产加工项目,按标准厂房、集聚区和基地再分类,对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的加工项目,统一安排到标准厂房发展;对有一定规模,标准厂房难以容纳的加工项目,安排到集聚区发展;对规模较大,带动及促进作用比较明显的加工项目,安排进入产业基地发展。二是优化服务环境。专为三七企业量身定做5个服务中心,即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推荐服务中心、投资咨询服务中心、新药成果服务中心。三是强化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研究与编制工作,收集、编制适合本地实际、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到园区投资建厂,发展三七产业。

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入园区投资兴办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学习借鉴泰州中国医药城经验,设立新药申报中心,为园区企业新药申报提供全程服务,加快新药审批速度。二是切实打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合作,进行委托研发、项目合作、购买专利等,引进高新技术成果,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三七成分为主导的创新药物、二次开发药物、提取物、饮片、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以及相关健康食品等,促进三七产品多元化、产业化发展。三是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发挥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帮扶带”作用,建立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柔性流动机制,培育实用型创新人才,进一步提高三七产业技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4.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监管力度。依托文山三七质量检测中心,加强三七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工作,突出产地环境、原材料质量、基地生产、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建立种植、加工、流通、市场的全过程控制、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二是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不断强化技术监督,加大三七的抽样检验力度,重视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开展三七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和GSP跟踪检查,强化三七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重点检查三七药材质量情况、是否存在伪劣三七和掺假三七粉等违法行为。三是强化宣传教育。通过组织经营企业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三七企业了解各项政策和法规,增强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和守法经营自律意识,促进全州三七企业质量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清华.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产业化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4.

[2]周贤柱.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4.

[3]陈曦.几种云南道地中药类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与营销定位[D].西南大学,2012.

[4]于冰冰.云南文山三七种植区土壤和三七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D].南京农业大学,2011.

[5]韦美膛.云南WS三七种植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4.

[6]杨崇仁,丁艳芬,苏梅,王东,陈金东,张颖君.三七资源与三七产业[A].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7]游春梅,屠文,罗群,谢建.三七连作障碍解除措施的理论思考[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作者简介:杨成,男,安徽,研究生(学硕),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三七政策建议发展现状
人参属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进展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我所知道的“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