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知识水平的提升,却忽略了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果幼儿园教育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缺失,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品性,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幼稚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所以幼稚时期也是人生健全发展的时期”。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时期抓起。如何抓住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让他们得到文明礼仪教育的熏陶,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索和实践的。
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环境造就人,环境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心理研究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建构并得到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氛围,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格,在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同时,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利用班中环境墙张贴相关图片,告诉他们哪些是正确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予幼儿正确的行为指导。我们通过创设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以环境育人,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培养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贯穿生活,深化礼仪
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先导,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从一点一滴的细节抓起,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礼仪教育要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让幼儿在一日常规中成长进步。早上入园的时候,我们设置“礼仪小标兵”的环节,那些主动跟老师问好、与父母说再见的孩子会被评为“礼仪小标兵”,得到相应的奖励;吃饭的时候,我们集体念“感恩语”,让幼儿了解到一日三餐是来之不易的,教育他们要感谢辛苦的厨房师傅,要怀有感恩的心;上下楼梯的时候,我们念着上下楼梯的童谣,让幼儿通过念童谣提示自己上下楼的正确方式。
除了将幼儿的一日生活与礼仪教育相结合,我们还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制定了礼仪课程,通过课程给幼儿更专业的指导。在课程中,我们教给孩子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乘车、购物的行为规范以及待人接物时应该具备的礼仪,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礼仪无处不在。
丰富形式,全面整合
幼儿园礼仪教育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贯穿在每一个领域之中。在美术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排队取水粉,让他们互相帮助穿罩衣;区域活动时,我们编排了乘车礼仪小话剧,让幼儿知道乘车的时候如果遇到老人、孕妇应该懂得谦让……
此外,我们还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在妇女节活动时,我们将幼儿话语录下来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了小礼物。通过亲子活动激发幼儿关心长辈的热情,增进与长辈之间的感情。在大班毕业典礼上,我们精心编排了幼儿坐、立、行、走的展示,让家长与幼儿深刻体会到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后续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