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进
【摘 要】 课堂提问时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提问方式、提问内容及理答方式三个维度分析2位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师提问效果,以期找到提升教师高效提问的启示,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
【关键词】 有效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评价标准 初中英语课堂
当前我国对提问的研究对集中于理论研究,包括提问的功能和作用方、提问的技术和艺术方面等方面。随着实证研究的方法逐步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采用科学的数据统计来做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研究。本文将采用定量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黄石市铁山区某中学的两节初中英语课堂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我国普通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为科学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做出有益尝试。
1. 提问方式的有效性分析
提问数量的分析就是就是对提问总数和各类型的提问进行统计分析。陈羚通过查找资料发现1912年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是最早对教师课堂提问数量的研究的学者。史蒂文斯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每天发问395个问题,每分钟达到2-4个问题,教师提问占据了课堂80%的教学时间。国内学者通过统计发现上海地区中学和小学课堂教师提问平均次数达到30次以上。申继亮通过对12节语文阅读课的观察,统计发现平均每节课提问34次。本研究经过统计发现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两位教师课堂上提问的总次数分别达到58和65个,平均为1.45个/分钟和1.625个/分钟,平均为61.5次。教师提问次数较为频繁,也和国内学者所做的研究一致。提问频次较高说明教师仍然占据了课堂的主要地位,表明目前的中学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提问指向方式的有效性是指能够运用差异化的方式和语言,清晰明了的提问,以便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积极投入教师设计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教师A和教师B课堂提问清晰度分别为92%和100%。其中教师A有三处提问语言模糊之处。在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测单词时,指示不明确,使用了 含义模糊的句子,导致学生无法回答问题。而教师B则非常注意学生对问题含义的理解。提示语言简练,目标明确。常常配合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配合提问,丰富了提问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总的看来,该研究发现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初一学生仍然处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的词汇和表达有限的特点,灵活处理提问指向方式。教师提问语言也尽量做到简洁和明了,便于学生适应在英语的环境下听懂问题的要求,经过思考后并及时应答。
2. 提问内容的有效性分析
提问内容的有效性是教师基于内容向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促进课堂的互动与对话,以便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根据布鲁姆特内的目标分类学说,教师提问的类型可以分为六大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大类的问题。其中识记、理解类为封闭型的问题,后四种为开放型的问题。封闭性的问题会将答案限定在一个或很少几个答案之内,学生只需回忆某些知识点即可。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可能会有多个恰当的答案,但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两位教师的课堂统计中,,识记、理解类的封闭型的问题的次数分别是教师A 38次,占总数的66%。教师B 为45次,占提问总数69%。开放性问题的统计数据为教师A和教师B均为 20次 ,占提问总数的34%和31%。而在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 中发现,上海静安区中小学课堂提问统计中,事实记忆理解类问题占80%左右。申继亮发现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统计中, 93.63%的教师提问仅考查了回忆事实、简单的判断对错等低水平的认知活动,理解性的问题占95%以上。教师的提问 类型普遍存在偏向低层次的特点。本研究与以上国内的研究有一定的类比性。两位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封闭性的问题占据了教师课堂提问的65%以上,说明目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仍然以知识回忆的封闭型问题为主,提问多呈现What is this?或者 Is this a ruler?等简单问题现象,其目的仅在于呈现英语单词或词组的频次。通过反复出现和操练,以期学生掌握生词和词组。这些问题的设计较为独立和单一,没有问题的转换,缺少一定的层次感。学生的回答也只能以yes 或no,或者单纯的名词答案为主。过多的回答这种问题也会带来学习的疲倦感。在初级英语课堂上,限于学生认知水平的,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当深入研究两位教师的提问内容后,笔者发现教师通过变化发问语言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手段,达到预设的提问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A提问中“What is it?”“What are they?”识记类型的问题达到47%,发问较为简单和直接,提问类型较为单一。而教师B的课上多采用理解型的发问(占总数的41%),如“Show me your pen. Show me your ruler”等。通过比较发现,教师B的发问问更能促进学生融单词的学习在于生活的实际中,有利于新单词的记忆。同时,教师B多利用“Who can help me to find the owner? ”情境活导入用语提问,把问题层次带入到应用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提问层次,培养了学生的复杂思维水平,体验了将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的乐趣,达到了教学预设的效果。
3. 教师理答的有效性
教师课堂理答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回答进行反馈和回应,并鼓励学生能够质疑和创新。教师的理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面积极的理答通常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负面的理答有时可能会给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当不当的负面理答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压力。有关教师理答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意见不一。美国斯腾伯格将教师回应儿童提问的水平划分为7个级别:回复问题、重复问题、承认无法问题、鼓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提供可能的答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估和鼓励学生验证答案。也有学者将理答分为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两种。笔者综合前人的研究后将教师理答分为打断或代答、未回复、重复答案、鼓励和称赞、追问五种。通过统计发现教师A理答58次,教师B理答65次。从理答的类型上看发现,两位教师重复答案频次达到62%和44%。这一点反映了初中外语课堂的特点,教师尽量通过重复答案加深学生对第二语言的输入和强化。两位教师均没有负面评价,所以没有计算到本研究的统计中,说明现代课堂中,教师非常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而通过分析两位教师的数据差异,可以发现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特点。在本研究案例教师A的课堂中理答中,打断或带答,未回复以及重复答案等低效的理答方式占据课堂理答的84%。而高效的鼓励和称赞、追问等类型的理答偏少。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过多,特别是重复学生的回答过多。这样的教师话语并不经济,虽然能多次让学生回忆所学的单词或词组,但是容易产生听力疲劳和乏味,对学生的激励程度有限。而在教师B的课堂上,高效的课堂理答占据54%。鼓励和赞扬达到34%,是教师A的2倍,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能够多次受到学生的赞赏。教师B的最大特色是有追问方式达到23%。追问是教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根据学生回答做出有针对性的创造性提问。丰富的课堂预设内容,升华了课堂教学的目标,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但是结合国内同类研究中发现这样的问题,不难看出初中课堂教师理答的特点是肯定偏多,否定偏少;简单居多,复杂偏少;重复、更正居多,追问、启发性偏少。教师B的尝试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教学效果也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1] 鲍里奇, 易东平. 有效教学方法[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洪松舟. 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01).
[3] 崔允漷,沈毅,吴江林. 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