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选桃
语文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又来源于生活,因此语文也来源于生活,学习语文,就相当于间接地学习生活经验。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语文课本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生活。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其课文鉴赏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品味生活,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因此,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生活化教学是当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初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相对落后,语文课堂氛围不活泼,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做课后练习题,整个上课过程毫无生气,而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其学习效率较低,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另外,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同时,学生还可以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由此可见,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推动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语文课文的魅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学语文的课文内容实质上都是作者实际生活经验的真实写照。因此,只有把课文内容置于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完整体会到语文课文的魅力。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要创造一定的生活情境,营造恰当的生活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父亲》这首歌,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自己的父亲,酝酿情感。学生带着真挚的感情投入学习,能更容易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更积极,学习效率必然会提高。
2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文是某一时间段内作者对生活或客观现象的真实写照,学习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客观现象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观。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要做好备课工作,注意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例如,在学习《死海不死》这篇文章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个试验:找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倒入等量的水,然后往其中的一个杯子里加入食盐。待食盐溶化之后,往每个杯子里都放入一个大小相同的鸡蛋,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带有盐水的杯子里鸡蛋飘在水面上,而没有盐水的杯子中鸡蛋已经沉入水中。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盐水的浮力大于清水的浮力。实验结束以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还让他们学会了一些生活小常识。这样一堂课带给学生的收获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的。
3因材施教,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点、接受能力不同,每个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一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那么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必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发挥所长,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首先,语文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了解其性格特征、学习状况、语文接受能力、兴趣所在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组时必须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每个小组中都有几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当然也有几名语文能力较弱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以优辅弱,全面发展”的原则促进班级同学共同进步。再次,很多同学不喜欢学习语文,主要原因在于语文知识单调乏味,且老师上课“无滋无味”。这就要求老师上课之前积极备课,并将要学内容与生活中的相关事例联系起来,让语文课本知识变得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首先,学校在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不应该只看重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还要对学生知识、情感的积累进行考查,掌握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其次,学校要对语文教师的具体上课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程度等。如果在一堂课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热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总之,对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龙桥镇黄屯初中(231500)endprint